首页 > 肇庆库 > 四会市库 > 新闻报道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罗源实践”

2021-06-07 18:30:48 来源: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作为镇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四会市罗源镇委书记焦亚邱深感责任重大。每年,他至少开展2次党建专题调研,召开4次党委会研究党建工作,落实镇领导班子驻村责任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头雁”作用。

  焦亚邱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罗源镇的乡村振兴才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党建引领下,罗源镇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乡风文明彰显特色,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好评。”

图片

举办农民丰收节。(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四会市罗源镇在去年就代表广东省接受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情况督察,受到高度评价;代表肇庆市接受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取得优异成绩;荣获肇庆市创文先进单位、四会市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称号,成为肇庆市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培训班教学调研点,接受社会各界参观考察80多批次,而焦亚邱本人,也被肇庆市推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镇委书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罗源是如何进行探索实践的?


图片


优美环境成为村民的乐园。(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

  四会市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老党员何灿开于2017年被村民选为村支书和新农村建设理事长。

  镇里规划建设一条长12公里的环镇路,有2公里经过乌石岗村,何灿开二话不说主动让出自家的宅基地,同时又动员自己的兄弟让出宅基地。

  在何灿开的示范作用下,公路沿线村民纷纷让出宅基地,整条环镇路12公里,乌石岗村路段是最早开通的。如今,宽6米的公路从村后通过,成为美丽风景带,沿线耕作条件、生产环境大为改善,极大地便利了村民耕作,土地租金也提高了,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图片


韭菜种植基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据悉,在广东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过程中,四会市罗源镇广大党员纷纷带头支持建设,开展“三清三拆”、主动让地,协调施工建设问题,共让地约200亩用于建设村中公共活动中心、公益公园和新建12公里主环线,折算约1500万元。


图片


科技卫生文化集市。(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罗源镇主要突出党建引领、突出群众主体、突出资金投入、突出长效机制。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注重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 焦亚邱表示。


图片


学生表演古典文化节目。(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今年以来,铁坑村在罗源镇委、镇政府组织下,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和《给村民群众的一封信》、签订责任状、张贴公示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自觉维护村道巷道和房前屋后卫生,使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成为群众的思想共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村容村貌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铁坑村在2020年成功入选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是肇庆市唯一入选乡村。


图片


古韵新风铁坑村。(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2020年以来,四会市罗源镇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类种养基地10多个,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何南彬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去年7月集约村中25亩闲置土地种植优等品质番薯,亩产约3000斤,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达3000元。至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种植番薯80亩,形成连片种植,打造特色品牌,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今年,他又动员村民盘活流转400亩水田,引进农业龙头公司,办起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极大地带动了罗源镇水稻生产,目前全镇盘活水田1000多亩种植水稻,建起千亩水稻种植基地,有效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和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图片


美丽田园。(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另一方面,四会市罗源镇大力号召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镇领导主动走访联系外出乡贤,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乡贤座谈会联谊活动,广泛联系服务凝聚乡贤,积极引导乡贤回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同时,积极促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动员、引导辖区企业广东飞南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肇庆市飞南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积极开展覆盖肇庆的扶贫、助学、修路等公益活动,至今为肇庆市筹集乡村振兴和扶贫济困善款1000多万元。

因地制宜,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根本在于产业振兴。我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想方设法促进罗源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焦亚邱表示。

  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罗源镇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推动飞南公司做大做强,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7亿元,税收本级库4176万元。二期项目成功试投产,三期扩建项目正动工建设,届时将打造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罗源镇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大力推广精致农业,发展美丽经济,按照“一村一品一景”要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招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盘活集约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其中石寨村党支部成立四会市罗源镇穗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华农1号”木瓜;洞心村党支部成立四会市罗源镇贤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中华竹稻”、乾两优水稻品种;红旗村党支部成立四会市罗源镇润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姹紫嫣”红薯。


图片


特产销售。(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同时,罗源镇积极探索“配送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由社会资本成立食品配送公司,与镇内各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指导农作物品种的种植,并按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供应给辖区内的企业,同时通过线上商城进行销售,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图片


农耕体验。(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此外,罗源镇还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古树、古村落等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曾子文化、南宋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积极谋划“美丽乡村游专线”,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图片


550年的古树。(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人才返乡,促进创业

  2019年底,在香港发展多年的黄伟明回家乡罗源镇探亲,打算在家乡小住一段时间再返回香港,但在2020年初,突遇新冠疫情,一直未能返程。在家乡滞留的这段时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伟明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加上镇委、镇政府的积极沟通及扶持,因此萌生了留乡创业的念头。目前,他承包了40亩鱼塘、40亩山地,并且自己出资修建了约1公里的水泥路,未来他还打算发展民宿、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

  黄伟明是罗源镇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相对于城市而言,乡镇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因此必须在干事创业中吸引人才,在搭建平台上留住人才。” 焦亚邱表示。

  近年来,罗源镇大力促进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联合相关院校加强农村各类人才的培训,帮助返乡下乡创业者提升创业素质能力,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扶持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动员乡贤、粤菜师傅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大力抓好农村带头人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爱农业、有文化、懂技能、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同时,罗源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党建+金融+信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共建项目,对30多名党员进行金融授信1000多万元,全力支持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至今除了黄伟明,还有肖杰、肖金培、李建明、罗雪珍、何志成等村民返乡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图片


养殖基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供图

  “在我看来,乡村的传统魅力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淳朴文明的乡风和蓬勃发展的产业。当前的乡村振兴中,罗源镇坚持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增强乡村振兴活力;着力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促进文化繁荣,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重新提升乡村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得到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这样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焦亚邱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乡村振兴初见成效,罗源镇目前出现了“三多”现象,即回来的人多了,回来的时间多了,回来修缮房屋的人多了。

  虽然罗源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焦亚邱仍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的挑战:罗源镇土地零散,集约难度较大;各村历史文化内涵、自然资源挖掘还未够深入,全域美丽乡村旅游链条未完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常住人口少,辖区内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总量小,难以上规模等。

  但焦亚邱也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已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出台了很多政策,只要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发扬“三牛精神”,结合罗源实际,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罗源指日可待。同时,他进一步提出发展对策,“一方面,要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走以工促农的路子,同时加快土地集约流转,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着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旅游路线等,那么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夺取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胜利,做出农村的贡献!”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