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肇庆库 > 四会市库 > 新闻报道

四会市罗源镇:强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上新台阶

2021-06-22 23:57:23 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罗源镇现在有‘三多’,村庄变得漂亮了,产业发展起来后,外出务工的人回乡探亲的次数多了,返乡务工创业的人多了,到家乡休闲居住的人多了。”罗源镇镇长焦亚邱向记者介绍当地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果。“三多”,就是一张鲜明的“成绩单”。

  人面古树枝繁叶茂,文化广场宽阔平坦,村道平整干净,果园里的葡萄藤蔓有力地缠绕着竹架,农户在田地里辛勤地耕耘,偶有一两只喜鹊掠过田野,走进位于四会市罗源镇格坑园村,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罗源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该村只是罗源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3月,罗源镇成功遴选成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示范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亿元。据悉,示范片的设计范围具体包括:罗源镇及辖内五个行政村(罗源村、石寨村、洞心村、红旗村、铁坑村),实施范围 26.1 平方公里,涉及 64 个自然村,整个示范片辐射带动人口约 9200 人。示范片共分6个项目实施,目前已100%完工2个项目,工程量完成90%以上的项目2个。

  党建引领

  “头雁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环境不好,现在村里变得更漂亮了。”罗源镇红旗村委会乌石岗村乡贤何灿开说。何灿开66岁,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镇林业站退休的他本应在家弄孙为乐、种花品茶。然而他不顾家人反对,自愿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当时很多人劝我,都退休了就不要这么操心了,我和他们说,人老了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就这样,他这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打动了当地村民,2017年何灿开以高票当选乌石岗村新农村建设理事长。



罗源镇的人面子古树群枝繁叶茂。(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而繁杂,何灿开时刻在思考如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村民们的土地比较分散,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如果能够把成片的荒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村民的收入也会提高。”何灿开介绍,罗源镇毗邻的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如果能结合这一实际,充分挖掘乌石岗村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建民宿和农家乐,实现资源互补,不失为实现富民兴村的好方法。在何灿开的号召下,老党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我们争取让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何灿开说。

  罗源镇下辖的各村积极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石寨村是罗源镇的一条行政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石寨村党员干部先行先试,主动整合土地资源,成立支部创业示范基地,带头种植西瓜、剑花、木瓜等特色农业,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格局,激发了乡村新活力。

  据了解,罗源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组织各党支部负责人10人及全镇200多名普通党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近两年发展党员17名。罗源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4名村干部提升学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焦亚邱向记者介绍,罗源镇积极打造党建品牌,与四会泰隆村镇银行合作开展“党建+金融+信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共建项目,对30多名党员进行金融授信1000多万元,全力支持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同时,以党建引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动飞南资源公司党支部牵头,成立四会市首个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支持新农村建设、扶贫助学和民生实事。

  环境更美

  全面完成“三清三拆”工作

  “新农村建设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光是拆除危房,就要到各家各户协调矛盾。”何灿开向记者介绍,村中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村民思想不通,原本村容村貌脏乱差,这对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三清三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何灿开说。



 罗源镇的人工湖。(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工作虽然难做,但作为党员更应该带头做表率。”何灿开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用心地接下这项棘手的任务。为了美化村里的环境,何灿开带头拆除了自己的草屋和猪舍,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了解到群众的需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党员发挥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村民们让地用于公共建设。罗源村委会瓦窑塘村理事长苏伙容为了劝说村民让地用于环镇路建设,主动与村民交换土地,并无偿让出交换后的一亩多土地。黄汝松也是瓦窑塘村理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他主动让出2亩地进行公共场所建设。谈及让地的初衷,黄汝松表示,这是惠民工程,为了村子今后的发展,村民出行方便。



罗源镇的文化公共服务中心。(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罗源村军田自然村是镇里最快完成三清三拆工作的。开展工作过程中,一五保户性格固执,不肯拆迁。“我们通过小事打动了他。” 罗源村党支部书记范记平表示,该五保户的房子漏水,村干部就帮他协调去邻居家住,插座和机顶盒都坏了,就请来电工帮他通电通网,他也终于松口“拆吧”。如今,按照扶贫政策,村里还帮他建好了新房。

  记者了解到,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罗源)建设项目(一期)施工过程中,全镇党员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动让地,协调施工建设问题,积极参与党代表履职活动,认真落实认领的履职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各项服务提升。

  “现在村里环境更好了,下雨天道路不会坑坑洼洼,鸡鸭的粪便也清理干净了。”村民潘秋连告诉记者,昔日破旧不堪的危房猪舍拆掉,建成了宽阔整洁的文化驿站,小径上铺上了鹅卵石,村民们多了个休闲放松的去处。外出务工的人们看到村里变得更美了,回家的次数也多了。

  “来罗源的人多了,这从侧面反映了环境变好了,吸引了外来的游客,本地的乡亲们也有归属感。”焦亚邱向记者介绍,目前罗源镇全面完成“三清三拆”工作,共清拆危房、草屋约1402间,清拆面积约5.2万平方米,平整草地、竹林、清理杂草杂树和平整土地约14.3万平方米。据介绍,罗源镇下辖的64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道巷道硬底化建设,全部安装自来水,卫生改厕率达100%。此外,还建立36人的村级保洁员队伍,完成雨污分流工程的有39条村庄,其中建有12个电气化污水处理设施,其余建设生态处理池。

  产业兴旺

  返乡青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春耕复工的号角吹响,在罗源镇的地头田间可以看到,水灵灵的瓜果蔬菜迎着阳光生长,农户辛勤地播种、耕耘和施肥。焦亚邱告诉记者,疫情并没有让春耕停滞,村民耕作的情绪高涨,化肥、农药和种子等农资产品早就落实到位,储备充足。记者了解到,全镇今年农作物播种春种面积预计达7800亩,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600亩;上半年南药生产种植420亩,产量可达210吨,产值预计760万元,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五味子、牛大力等。

  “我种了包菜、白菜、南瓜、西瓜,瓜果品质好,疫情期间仍然卖得好,销售到珠三角地区。”镇上的蔬菜种植大户肖杰告诉记者,疫情并没有让蔬菜的销售止步不前,相反在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在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给予支持,顺利地运送到了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32岁的肖杰是个地道的罗源农家子弟,早先在外打工。2013年,肖杰在返乡期间看到镇上越来越多的田地被荒废,满是杂草,昔日农民辛勤耕种、耕牛犁地的身影不再。“太多土地闲置了,没有人种田,浪费了土地资源。”肖杰说,这也让他萌生了回乡发展蔬菜种植的想法。

  “现在我和叔叔两人承包了40亩地,收入比在外打工多。”肖杰告诉记者,遇到高产的情况时,蔬菜亩产超过万斤,瓜果亩产超过两千斤,收成好的时候仅包菜每年就有20万左右的收入。“最近我和村委会都在努力把合作社搞起来,帮助农户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肖杰如是说。



在罗源镇,农户正忙着春耕备耕。(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像肖杰一样回归罗源发展种植产业的返乡青年还有很多。范梓明是罗源镇四季果园的负责人,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打理果树的枝叶。原本经营着一家医疗美容机构的范梓明近年来看到罗源镇昔日脏乱差的环境得到“美化”,道路平坦,屋舍俨然,便想到了在家乡发展观光农业。“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网红民宿,网红旅游点,我想在我们罗源镇也打造一个网红果园,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打卡休闲。”范梓明说。

  开辟鱼塘,割除杂草,搭建藤架并种上多个品种的葡萄,青枣、油桃、柚子等各色应季的果树种在地里,一座湖光山色、花木葱茏的果园从荒地“升”起。范梓明向记者介绍,四季果园在满足旅游需要的同时,把不同时期成熟的果实推向市场,带动周边水果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据悉,四季果园建设目前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已完成土地所有路基铺设、给排水工程、水土流失挡土工程,预计今年6月份挂果并产生收益,实现观光、采摘体验。


  


罗源镇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来源: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供图)

  “罗源镇近年来发挥资源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焦亚邱向记者介绍,四会市罗源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建有苗木花卉、特色蔬果、优质水产等农业产业基地面积4000多亩。据悉,在举办肇庆市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庆祝活动期间,各村委会发动群众建起了10多个小型果蔬种植基地,如石寨村党支部西瓜、木瓜种植基地、红旗村杂粮种植基地、洞心韭菜种植基地等,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作者:石欣翘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