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肇庆市垃圾分类试点在局部展开,几个月过去了,调查显示,经过多方宣传和实践,试点地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并逐渐融入生活中,取得初步成效。今年,肇庆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开,此前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各地参考和借鉴。
端州设置10个智能可回收垃圾箱投放试点
激励措施促分类 精准投放有奖品
柳园社区内,居民正在查询自己的积分。
去年11月开始,端州在全区设置了10个智能可回收垃圾箱投放试点,后台数据显示,这些智能垃圾箱正逐渐被居民接受。
据了解,这10个智能垃圾箱分别投放在红玫瑰广场、柳园社区服务中心、跃龙小区、星湖观澜小区等。其中,城东街道作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设有6处试点。
运营方广东联运希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端州区域主管钟燕围介绍,这些试点都是人流较为密集处。记者在红玫瑰广场的试点看到,智能垃圾箱在广场上十分显眼,可回收金属、纸张、织物、塑料等四大类垃圾,同时设有电池、电子产品、日用化学品和灯泡等小件有害垃圾的投放。两处可触摸的显示屏,则分别方便群众分类投放垃圾及用积分换取礼品。
首次使用智能垃圾箱时,居民需要使用手机号码进行账户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就可以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操作。每一次投放垃圾,系统会根据垃圾的类别和重量给予对应积分,积攒一定积分后,就可以换取牙膏、纸巾、垃圾袋等日用品。
记者看到,在织物回收箱内,已经有近半箱衣物。“这些衣物我们会进行挑选,干净、较好的会集中捐献给山区贫困人群,其他的就作为垃圾处理。”在纸张回收箱内,有一大捆折叠整齐、用塑料绳绑好的纸皮。钟燕围介绍:“许多居民投放纸皮时,都是自觉折叠好绑好,这说明居民素质还是挺高的。”
她介绍,现在,每个试点平均每天有20人使用。其中,柳园社区、星湖观澜小区等试点参与的居民较多。“目前为止,最高分的居民有800分,能换一瓶洗洁精。”
“垃圾智能回收是新事物,要居民接受有个过程。我们这属于旧城区,老街坊较多,大家走动也比较多,平时他们过来这里闲坐或办事,我们也会趁机向他们介绍,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柳园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黎国群介绍,织物和纸皮的回收量比较多,尤其是纸皮,老街坊平时就有积攒纸皮卖的习惯,有了这台智能垃圾箱,他们可以通过积分直接换取牙膏、纸巾等,更为方便。
钟燕围介绍,牌坊步行街、东门广场等不靠近居民住宅区的试点目前使用率较低,公司在每个试点都设置有督导员,宣传、引导群众使用智能垃圾箱。“疫情结束后,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强宣传,让更多居民群众认识、接受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宣传浓 春风化雨入人心
分类垃圾宣传深入小区。
要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自从肇庆市开展垃圾分类试 点以 来,宣传工作一直 走在 前面,在端州区,从区政府、办事处再到社区和小区,浓厚的宣传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不断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并走入了千家万户,形成了一种新时尚。
连日来,记者走访端州城区多个社区看到,不论是社区的宣传栏,还是小区的宣传墙上,都能看到“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指引”等宣传标语。在部分小区还设置有垃圾分类收集亭、智能垃圾分类投递柜,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在端州区前进社区民和新村小区内,共设置了两个垃圾分类收集亭。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虽然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有设施作为指引,有居委会进行宣传,居民的思想中也产生了垃圾分类的观念,即使现在暂时无法普及,但可以教育下一代,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居委会工作的潘女士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宣传、指导,循序渐进,让老百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星湖社区星湖观澜小区和跃龙社区跃龙小区,除了设置有垃圾分类收集亭,还设置有崭新的智能垃圾分类投递柜,将垃圾分类为金属、纸张、织物、塑料及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等,垃圾分类清晰明了。星湖观澜物业公司冯女士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垃圾分类投递柜投入使用后,小区业主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了,小区环境也更加美了。在她看来,人的行为习惯是需要指引和指导的,通过积分指导和宣传推广,有利于教育下一代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跃龙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刘裕满告诉记者,该社区从去年年底开始宣传和推广垃圾分类,居民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比较高。起初,在选址垃圾分类点时就犯了难,没有人愿意在自家门前或旁边设置垃圾收集点,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讲明垃圾分类的益处及不会引发次生污染后,居民才同意。为了宣传垃圾分类,该社区线下组织网格员结合创文工作,进行上门入户和组织活动宣传,同时也利用线上的微信平台进行宣传,让垃圾分类常识入脑入心。
“经过宣传,我们知道怎样进行分类,但是目前终端垃圾处理没有做好,分类成效甚微。”居民叶先生说,希望尽快完善终端垃圾处理机制,真正能让分类的垃圾找到专属的“归宿”。
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
农村垃圾分类的“社播村模式”
新塘村村民张学聪拿出专属的二维码 IC卡刷卡,以打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的箱口投放玻璃瓶。
去年11月,全市首个乡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在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落户”,如今,该模式运行已有4个月。它为肇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哪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近日,记者前往走访调查。
每天上午8时,社播村村民周秋洪和赖丽相就会驾着三轮电动车,进村入户回收垃圾。“村民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开后,我就上门分类回收。”周秋洪说,经过多月实践,村民们都比较支持在家中就做好干湿垃圾的分类,“基本上都分得比较好了。”
聘请保洁员上门回收分类垃圾,是社播村实施垃圾分类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肇庆市盈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受乐城镇委托,负责社播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运营工作。该公司在村文体广场边设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和积分兑换机,在全村委会放置了10多组四分类垃圾回收大桶,并免费给全村349户人家每户派发一个家庭垃圾二分类箱,引导村民做好其它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
盈峰公司的智能系统显示,村中各户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从去年11月中旬至今垃圾总投递量达到48.05吨,日均投放量约500公斤,实施垃圾分类后月均减量率约35%。
“刚开始推行这个项目时,大家都觉得难度比较大。但想不到村民们的配合度这么高。”说到村中实施垃圾分类的成果,社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赖桂林连说想不到。在他看来,社播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已近两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文明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整洁度有着较高要求,这是垃圾分类得以顺利推行的群众基础。
社播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走上轨道,但要真正根植在村民心中,仍存在不少改进空间。如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和积分兑换机使用率不高,可回收垃圾投放量不多,这与村中老人和小孩不懂操作,部分村民居住地距离较远不便使用等有关,这些都需要村干部、盈峰公司继续加强宣教,耐心引导。
特别地,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是做好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的“社播村模式”做好了前端的分类工作,但在末端的处理上仍需要配套设施。据盈峰公司项目经理梁建华介绍,该公司已着手筹建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理系统,完善整个垃圾分类的闭环工作。
“盈峰公司开展生物转化厨余示范项目—— 黑水虻养殖基地,利用有‘世界环保卫士’之称的黑水虻无害化处置厨余垃圾,实现环境效益。”梁建华告诉记者,公司还计划与广州市餐饮协会合作,利用黑水虻处置厨余垃圾所产出的高品质饲料和优质有机肥,与农户合作发展种植养殖业,所产出的高品质蔬果、禽畜、水产,供应给该餐饮协会会员企业,在处理厨余垃圾的同时也惠及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蝴蝶”飞入百千路
端州区部分路段更换新款蝴蝶形果皮箱
果皮箱上指引清晰。
蝴蝶形果皮箱投放街道,显得新颖亮丽。
为了更好推进端州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城东、城西、黄岗、睦岗等街道办分别对主要道路果皮箱进行更换,换上了绿白相间的蝴蝶形果皮箱超过1000对。
3月25日,记者来到信安大道西附近的公交站见到,附近更换了一个蝴蝶形果皮箱,远处约五十米处也设立了一个蝴蝶形果皮箱。新型蝴蝶形果皮箱设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以及烟灰投放处、废旧电池收纳处等。蝴蝶形果皮箱上图文并茂,市民轻易知道哪一些属于可回收物或者其他垃圾,例如可回收物就包括纸盒、玻璃、金属、纸张等。垃圾桶上还标注着管理属地,如“城东环卫”等。城东街道办通过增设更换分类垃圾桶等设施,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规范地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
市民梁先生在公交站候车时,看到附近的蝴蝶形果皮箱,就把手中的废纸张投入“可回收物”的垃圾桶中。“这些垃圾桶很漂亮,让人看着舒服。桶上写的指引也很清晰,通俗易懂。”梁先生跟记者说道。
在端州二路附近,记者看到,这里同样更换了蝴蝶形果皮箱。居民王女士表示,旧的果皮箱已经老化,一定程度影响市容环境,“新的果皮箱外形挺好看,希望有更多新型分类垃圾箱投放街面。”记者发现,相比旧款垃圾桶,绿白色蝴蝶形果皮箱和不锈钢原色果皮箱,显得更为清新亮丽,功能上也有很大提升,投放口更大,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记者了解到,除了便捷市民使用,蝴蝶形果皮箱更牢固耐用,便于保洁人员清洁。蝴蝶形果皮箱内胆有把手,方便提拉,内胆底部还有扣手结构,便于清洁人员清倒垃圾。
截至目前,城东街道办在天宁路、端州四路、星湖大道(信安路与星湖大道交汇处公交站至端州路)等路段全面更换新型蝴蝶果皮箱共400对。黄岗街道办在端州一路、端州二路、黄岗路、信安大道、砚都大道等路段更换新型蝴蝶果皮箱共300对。城西街道办在辖区投放400对。全区投放累计超过10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