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肇庆库 > 新闻报道

放弃深圳稳定工作,返回四会山村发展种养业 “90后”新农民不一样的致富路

2019-07-09 10:43:00 来源:西江日报社

  “90后”黎敏英的养殖基地,位于四会市下茆镇蒲洞村委会一个叫硫磺潭的山塘,那里也是村中最靠山、最偏僻的一口山塘。从蒲洞村委会进入养殖基地,需要经过弯弯曲曲、稍显泥泞的山路,遇到会车还要小心翼翼。道路尽头的山脚,群山怀抱、水面开阔之处,就是黎敏英承包的鱼塘。

  1562640009710.jpg

  黎敏英从网箱内捞鱼。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

  深圳白领辞职 回乡当“田头妇”

  记者近日来到该基地时,来自佛山的客户正在收购罗非鱼。工人们忙着收网、装鱼、过称,黎敏英的丈夫欧文杰则拿着小本子和笔,在旁记录着每一筐鱼的重量。筐里的罗非鱼,通体呈浅绿色,体型比市场上出售的罗非鱼大许多,最重的可达3.5公斤,每公斤能卖7.5元。而普通罗非鱼售价则每公斤4元左右。

  这么大的罗非鱼,却被称为“瘦身鱼”。黎敏英介绍:“我们说的‘瘦身鱼’,就是利用这里的纯天然山泉水,将鱼养到5至7斤后,停止投放饲料3个月再上市出售。这样养出来的鱼,肉质嫩滑厚实,口感很好。”

  近70亩的养殖基地内,主要养殖鲩鱼、罗非鱼和大头鱼,除了大面积地开放性普通养殖,还设有40多个网箱,“瘦身鱼”就在网箱内养殖。

  如今说起养殖技术头头是道的黎敏英,2014年之前,在深圳的一家印刷厂上班,收入稳定。结婚生子后,夫妇两人更明显地感受到肩负的家庭责任。欧文杰有亲戚在四会承包鱼塘,也有家人从事养殖、种植行业。而且他们感受到现代人对食品品质的追求,觉得绿色健康食品的市场前景不错。

  于是,两人决定从较为熟悉的行业入手,承包了60亩的土地种植蔬菜。从坐在办公室上班的深圳白领,到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劳作的种植户,差距不可谓不大,但夫妻二人却觉得不难适应。“我们都是本地人,很快就能适应。虽然辛苦点,但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开心很充实。”黎敏英笑着说。随行的下茆镇妇联及蒲洞村委会工作人员说起黎敏英,都对她表示佩服。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一个女人,又这么年轻,竟然会选择回到农村发展种植、养殖,现在很少年轻人愿意吃这种苦。”

  聘请贫困户 带动乡亲致富

  种植蔬菜之余,黎敏英夫妇一直寻找更多的机会。经过市场调查,他们认为利用蒲洞村的天然环境,养殖“瘦身鱼”应该大有可为,于是两人到处走访,向周边的养殖“大咖”学习科学养殖技术。

  当时,硫磺潭的山塘一直闲置,塘水都是山水汇聚而成,最深处约20米深,符合放置网箱养殖的要求。夫妻二人果断将山塘承包下来,并命名为四会市奔康农业养殖基地,至今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了100万元。产品主要供应省内市场,每年销售量约75吨,产值约340万元。

  虽然鱼塘、蔬菜基地已迈上正轨,但要扩大规模需要不少资金投入。黎敏英于去年成功申请到由妇女创业贴息贷款项目支持的30万元,成为下茆镇贷款最多的女创业户。去年,她的养殖基地还被下茆镇妇联申报为四会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四会市、下茆镇妇联一直都很关心我的创业情况,及时帮我解决难题,让我更坚定信心走农业之路,圆农业梦。”黎敏英感激地说道。

  自己走上创业致富路,又得到了许多帮助,夫妻二人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们聘请村里的贫困劳动人员到基地工作,目前两个基地直接从业人员有12人,间接带动就业30人。黎敏英还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养殖种植培训班,及时指导帮助,提高大家的养殖种植技术水平,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现在,黎敏英还在四会城区开设了“瘦身鱼”直销店,夫妻二人又在计划着扩大养殖、种植规模。“我们计划增加一批网箱,提高养殖产能。”黎敏英信心满满地说,“蔬菜种植基地到现在产出不大,计划转种香蕉、粉蕉。”虽然投身种养业很辛苦,但她认为“扛得住艰难,才对得住梦想。”


作者:赖小琴,卢洁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