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并动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和改善当前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经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市民在个人卫生养成、学校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农村公共卫生改善等方面均发生了可喜变化,近日,本报多路记者进行了采访,试图展现全社会卫生意识提高的新面貌。
端州区市场落实制度不打折“1110”制度保购物环境舒适安全
东江市场环境干净整洁。
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疫情发生后,为加强农副产品市场卫生防控管理,制定了市场经营“1110”制度,每天组织监管人员对辖区内农副产品市场逐一现场检查。4月7日,记者走访端州区部分市场发现,他们都严格落实该制度,并形成了自己的卫生管理经验。
据了解,“1110”制度即为“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售市场当日活禽零存栏、活禽批发市场休市前活禽零存栏”等。在端州区东江市场和百花市场,市场均设有防控点,要求进入市场所有人必须佩戴口罩,并经体温测试无异后,方可进入市场。
在百花市场,记者看到,地面干爽无垃圾,货品摆放整齐。干货档档主石女士在谈及市场环境卫生时,满心喜悦地说道:“市场每天都有消毒,每周两次大扫除,环境保持干净靓丽,我们都很满意。”
百花市场管理处负责人罗茂泉告诉记者,他们保持干净的秘诀是“一天三次搞卫生”,早上商户搬好货品后要打扫卫生,中午13时收档时也要搞好卫生,晚上收档后搞最后一次卫生。同时,每周进行两次大扫除,每日要清下水道,都严格落实“1110”制度。
在东江市场,市场内宽敞明亮无异味,地面没有垃圾,市民正在放心买菜。水果档档主曾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市场管理方对环境卫生加强了,增加了消毒的次数,环境保持得干净整洁,商户和市民都放心进入市场。“市场环境好,我们都喜欢过来买菜。”市民李女士说。
东江市场管理处主任冼建宁告诉记者,以往市场一个月进行两次大扫除,今次疫情发生后,他们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落实“1110”制度,市场基本没有异味。在对市场进行消毒的过程中,东江市场还做出了经验。冼建宁说,在消毒环节,他们一边冲消毒水混合液,一边在后面刷,刷干净后,用水冲后再拖干净地面。
工序增多,清扫次数增多,使用物料增多,成本也随之增加。冼建宁坦言,成本比疫情前增加了四五成,但 还可以承受。他还表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不但市场环境干净整洁,商户和市民的反响也很好,获得了较高评价,“疫情结束后,我们还会把这个好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学校及托幼机构:寓教于乐让孩子养成卫生好习惯
一直以来,学校及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即使尚未复学,学校也及时向学生及家长们宣传勤洗手、讲卫生等健康知识,不断增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肇庆市第十一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做法非常有特色。该校德育处主任江爱兰介绍,学校主要通过开展“水滴争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为抓手,促进学生在品德行为、文化学习和整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打造“书香养正,水品育人”的美丽校园。其中,品行类“水善章”的获得条件,就对督促学生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生活卫生等作出详细规定。
据了解,该校由体育教师、校医负责健康课程,结合少先队的“水滴争章”、人人争当“金水滴少年”、班班争创“金水滴先进班”,形成有效、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班队会,用“每周之星”“水滴少年”的正面榜样力量,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通过“家长学校”举办主题讲座,多渠道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目前,该校已多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疫情期间的个人卫生教育进行宣传。返校复学后,将设置“疫情防控知识”专栏节目,开展疫情卫生方面的主题班队会,通过手抄报、绘画、征文出好班级黑板报进行宣传。同时,加大红领巾监督员的巡查,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洗手、打扫、消毒等班务、公共区的卫生工作。
幼儿园则将卫生习惯的养成贯穿在整个学习阶段。端州区博雅幼儿园业务园长钟瑞华介绍,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循序渐进、需要从小尽早抓。“要培养他们饭前便后洗手、饭后用毛巾擦嘴巴的好习惯。”她介绍,这主要通过教孩子唱洗手歌进行,让孩子边唱歌边洗手,用一些小动物爱卫生的形象让孩子代入其中,反复、耐心地教导。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幼儿园一个星期后,回家就会变得爱洗手了。” 钟瑞华介绍,疫情结束后,他们将采取更多的办法加强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家长的互动。”
端州区塘尾幼儿园、牧思·尚才早教中心负责人李繁乔介绍,幼儿园及早教中心,均会通过玩小游戏、张贴挂画等方式,引导幼儿爱清洁讲卫生。“除了正式课程,还会随机将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小朋友玩泥沙、玩纸片后,我们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边开车边捡起地面的沙雕器、纸片等,一段时间后,小孩就会主动帮忙清理地面的物品。”
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保持安全距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市民普遍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沉重的健康公开课,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养成讲究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近日,记者采访发现,多数人比较注重戴口罩、勤洗手、聚餐用公筷等,认为良好卫生习惯是有效的“防护服”,无论是疫情当下还是以后,都会利人利己。
“我一直以来很讲究个人卫生,经过这次疫情则更加重视,特别是在洗手方面,以往通常是在手脏或者吃饭前洗手,现在只要是接触过外面的物品,都会尽快找地方洗手。”市民梁伟浩告诉记者,考虑到外出工作、购物、旅游等,不管那一项,都会或多或少接触一些物品,即有机会接触到病毒细菌,所以回家后就先去洗手,而且不像以前那样简单冲洗,而是选择使用洗手液,并且按照七步洗手规范去做。如果去过市场、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还会附加喷洒酒精或者使用免洗酒精洗手液,希望能够消杀病毒细菌,保护个人卫生健康。
梁杰鸿是一名摩托车销售人员,工作过程中明显感觉人们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前,客人进门店后,又试车又讨价还价,彼此比较近距离接触。如今,为了避免过多接触,很多顾客会直接选购,沟通的时候还保持距离。”梁杰鸿表示,他购买物品时也是这样,去到市场直接选购,尽量多买,以减少外出购物的次数,达到少接触的目的。
时下,口罩成为了外出的必需品。销售业务经理宋舜能对此深有体会。他外出应酬时,会特意多带几个口罩,以防备用。“做业务的,很多时候接触的是陌生人,不知道对方的健康情况,戴口罩能够防止相互交流时的飞沫传播。”宋舜能还提到,在外面享用自助餐时,与相隔人员保持一定距离,使用公筷、公勺,餐桌上少交流甚至不交流等。
有受访者认为,虽然有的地方病例“清零”,但是不等于病毒“清零”,更不等于风险“清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扎推、用公筷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未来,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仍将长期持续下去,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我们对抗病毒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乡村“厕所革命”正酣村民正改掉卫生陋习
高要区乐城镇多闾村小组村口的新公厕干净卫生。
今年春节前,高要区乐城镇罗院村委会多闾村小组的村民终于迎来了村中新的公共厕所。这座被大家戏称为“厕所中的别墅”的新公厕位于多闾村村口,在旧厕所的基础上升级为洁净明亮、配套设备完善的无害化厕所。从此,群众出入村子再也不用忍受旧公厕的臭味了。
多闾村小组公共厕所的转变,是肇庆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体现。目前 在全市稳步推 进的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是通过旧式农村厕所的升级改造来提升乡村宜居水平,还是一次乡村公共卫生意识的“革命”。它促使村民在享受现代公厕的便捷和卫生时,逐步改掉乡村卫生陋习,养成文明如厕的好习惯。
和多闾村小组村民一样,乐城镇思可村委会思可村小组的村民也有了新公厕。公厕内干净明亮,墙面和地面新铺瓷砖,洗手台、独立如厕间、冲水马桶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保洁员每天定时清扫,保持公厕清洁。
“以前是旱厕,又臭又脏。现在村民如厕更放心、舒服,大部分人都会自觉冲厕了。”新公厕保洁员伍多三说道。而在思可村党支部书记伍伟荣看来,新公厕毗邻村中休闲公园、文化广场和农贸市场,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整体形象。
而高要区禄步镇平水村委会西陀村小组的新公厕,则体现了农村“厕所革命”还是一项融合乡村旅游配套、乡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内容的综合工程。这座投资约16万元的新公厕毗邻省道264线,按照现代化旅游公厕的标准来打造,还设置了无障碍如厕间。“新公厕位于肉桂观光休闲栈道的起点,在2018年年底就投入使用了。”西陀村小组组长翁水波说,以前过往司机将车停在路边后,就跑到山脚下“解决”,如今有了新公厕既方便又文明。“由于新公厕周边环境卫生保持得较好,村民们见到都提高了自觉性,不再像以前那样乱扔垃圾,而是用袋子装好后扔到分类垃圾桶里。”
除了乡村公共厕所,村居私人厕所也纳入了“厕所革命”范畴。罗院村委会九坑村小组建档立卡扶贫户伍水元家,以前家中没厕所,家人“方便”时需到离家约80米远的厕所。伍水元的妻子赖彩霞回忆:“那时厕所用泥砖建成,没水没电,卫生条件很差。”2017年,通过精准扶贫,伍水元建起了新房。记者见到,新家的厕所地铺漂亮瓷砖,配备自动冲水系统,和城市商业住宅的厕所并无二致。伍水元一家人从此告别了要到外如厕的历史。
乐城镇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梁金兴认为,“厕所革命”美化了村容村貌,干净卫生的环境反过来促使村民提高文明素养。如今,每个村民都学会了现代文明的如厕方式。
据高要区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张桂棠介绍,高要区2019年至2020年纳入改造、新建计划的乡村公共厕所为399座,目前已完成了244座。“新农村建设将‘厕所革命’列为需首要完成的工作,目标是消灭农村的旱厕和直排式水厕。”张桂棠表示,目前高要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基本达到了100%。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麦炜战“疫”仍在进行中市民聚集请暂缓
当前,肇庆市连续一个多月新冠肺炎确诊本地病例零新增,餐饮逐步恢复堂食、商场人流增多、工厂复工复产……不少市民对于疫情防控的警惕有所放松。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外防输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懈怠,市民仍然要自觉做好个人防控措施。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其他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绝不可掉以轻心。对此,肇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麦炜表示,市民应持续做到:出门戴口罩,不聚集,与人保持1.5米距离,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据悉,新冠病毒最主要传播方式还是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仅仅在特殊条件下产生。因此,麦炜建议市民在家或在办公区域,应当开窗通风;外出期间,都要自觉佩戴口罩,要勤洗手,可随身携带免洗清洁液。随着企事业单位相继返岗和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增大,交叉传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麦炜认为,除落实好个人的防控措施外,要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尤其要注意公共区域的防控和管理。
行百里者半九十。内防反弹,关键是慎终如始、毫不懈怠,做到疫情防控力度不减、措施不松。然而,对于近期堂食恢复后,麦炜则建议,“还应保持距离、不应聚集。”除此以外,他还建议尽量避免人流高峰时间段去商场、超市,去之前应计划好采购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不要“逛商场”尽量缩短购物时间。
防疫成果来之不易,抗击疫情还需再接再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自觉做好个人防控措施,各部门落实各项工作,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