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4月28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肇庆市迅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中山市有关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掀起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热潮。
2015年,为期三年的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收官。回顾这三年,肇庆市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优势、种养条件和劳动技能,针对致贫原因,制定落实多措并举的帮扶措施,推进帮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实扶贫
基础贫困户连续三年增收40%以上
三年来,全市累计派出驻村干部454人(含中山市派驻160人),整合帮扶投入15.76亿元,帮扶到村项目3626个和到户项目15.7万个。其中肇庆市帮扶91个省级重点帮扶村累计投入6.64亿元,平均每村730万元。
各地各单位把帮扶贫困户稳定脱贫作为工作重点,立足实际情况,针对致贫原因,认真制定落实“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开展“帮生产、帮就业、帮读书、帮治病、帮建房”等。经过帮扶,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连续三年实现40%以上的增收,全面实现了稳定脱贫,今年全市136个省级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10236元,比帮扶前增长254%,比省考核要求高出57%。
此外,肇庆市还投入228万元帮扶1.9万名贫困人口购买新农合和新农保,确保参合率达100%,在较大程度上防止因病返贫;全市累计投入7.34亿元,着力解决贫困村的道路、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等热点民生问题,帮扶贫困村建设基础设施类和民生类项目3015个,让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扶贫开发与固本强基相结合,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全市累计投入2750多万元,帮扶54个贫困村新建或装修办公楼13500多平方米,修订各项民主议事决策和工作制度986项。
推进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在开展帮扶的过程中,肇庆市各级各部门注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推进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肇庆市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坚持“靶向疗法”,在扶贫对象上,直接瞄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明确“扶谁的贫”问题,严把扶贫对象核实关。帮扶单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拟定帮扶规划,反复征求贫困户意见后实施帮扶,每次帮扶情况都及时记录在“帮扶记录簿”中,并录入省扶贫信息系统,方便社会各界远程查询和监督。
帮扶措施是否精准,是帮扶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肇庆市在帮扶工作中,坚持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明确“怎样去扶”问题,通过精准谋划帮扶规划,因人因地实施分类帮扶措施。如怀集县就依托当地优质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优质绿色农业致富路,按照“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基地”发展模式,建立了一批以无公害蔬菜、优质肉猪、特色南药、优质水果、优质水稻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贫困户土地租赁收入和劳务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广宁县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与擦亮农业特色品牌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养业发展模式,打造油茶产业、竹子深加工等“五大产业”板块,增加贫困户收入。
各地各帮扶单位还立足每个贫困村和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重点实施就业扶贫,对患病贫困户家庭重点实施医疗扶贫,对有小孩读书的贫困户重点实施教育扶贫,对仍在危房和住房困难的贫困户重点实施住房扶贫,通过多种方式帮扶,“对症”落实帮扶措施。
立足长效脱贫 推动全市扶贫工作上新水平
为提升帮扶工作的实效性与长效性,肇庆市大力推进建章立制工作,立足长远探索稳定脱贫机制,推动全市扶贫走上新高度。
各级扶贫部门与民政部门保持经常沟通联系,建立扶保衔接制度,在出台有关扶贫或农村低保问题的政策文件时,互相征求对方意见,并按照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大体一致的原则,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当地低保或五保范围。各级建立帮扶投入增加机制,市、县财政每年将扶贫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每一轮村均市、县财政投入高于上一轮,并在肇庆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资金中,优先重点安排贫困村帮扶项目。
此外,肇庆市还先后出台了《加强驻村干部选派管理意见》和《驻村干部激励工作意见》,对成绩突出的驻村干部记入档案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干部激励机制,激励驻村干部多动脑筋,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肇庆市还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村内互帮互助制度,引导贫困村每年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加上发动乡贤捐款募集,分别设立村的教育奖学金、大病医疗互助金、特困生活补助金和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良性循环地解决村内新出现的贫困问题,以及逐年完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