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一名走南闯北的生意人,42岁才入党。从此他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所在村的基层工作中,将一个缺少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村支部带入了正轨。从此,他所在村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他就是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党支部书记伍培榕。
如今的凤楼村,不仅是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基层理论水平
今年56岁的伍培榕原本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商人,经营着一家收益不错的水果批发公司。2005年入党后,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伍培榕的思想和觉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1年他当上凤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时他发现,凤楼村的前一届“两委”班子涣散,人心不齐,缺少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甚至有的支委成员连党员大会都不参加。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将提升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能力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完善村级管理机制来促进村级事务走上规范化。他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运用流动党课、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所属的自然村开展巡回宣讲,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每一个角落,使“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凤楼村“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和党员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都得到了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加。
创新党建模式,建设新农村示范带
随着工作的深入,伍培榕发现凤楼村还存在着党建工作形式单一、党建覆盖面窄,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滞后等问题。他带领村“两委”成员不断研究、创新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时在村“两委”推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等措施,对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和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实行分层落实网络,在涉及到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上实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三关均获通过方可施行的民主决策。
凤楼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后,有一段时间推进工作进度不理想,在全县的排名倒数第一,纠其原因是村民不了解相关政策,对推进工作有抵触情绪。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伍培榕带领“两委”成员一家一户地做工作,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一条一条地解说给群众。在“三清三拆”工作中,他还率先垂范,第一个将自家不用的旧房子给拆了,全村的党员也纷纷效仿,群众看到后再也没有了顾虑。
为了赶上建设进度,他积极协调中山市和肇庆市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外出乡贤等“四支队伍”的力量,全面发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顾问麦润金的作用,带动村民主动投工投劳8000多人次,全村无偿贡献了1.5万多平方的土地,最终将一个原本建筑杂乱、臭气弥漫、垃圾遍地、蚊虫飞舞的旧村庄改造成了规划整齐、花果飘香、干净卫生、风景秀丽的新农村。
在2018年底的新一次评比中,凤楼村在全县的排名也一下子跃居第二位。
创新工作方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生活环境好转了,村民的收入也要进一步增加,否则就不叫新农村。”伍培榕明白:一个好的基层党支部,就得有能力带领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过去,凤楼村虽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杏花鸡、白马茶等产业资源,但由于种植散乱、缺少规划,导致村民增收却不增钱。
为此,他带领村干部和各村民小组的群众代表对各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根据各自然村的产业基础、土壤性质、地形特点,结合群众意愿和专家意见,科学地把凤楼村的种植产业划分为四大片区,形成了600亩龙眼种植经济区、1000亩白马茶种植加工经济区、600亩黄烟种植经济区、600亩油栗和1万只杏花鸡林下种养综合经济区等。
当年,村民的种养就获得了大丰收,但农产品的销路不畅又制约着村民的收入提高。伍培榕将早年经营水果批发公司的朋友请到了村中做客,并主动与省内的电商平台合作,很快就将村中的农产品卖到了佛山、东莞、广州等城市。
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更深了。村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现在一个人就种植了龙眼、黄烟、茶叶等3样的农产品,一年的收成约有3万多元,加上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全家人的生活过得很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