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典型人物

黄丽萍:中山第一位援藏女干部

2021-06-15 15:08:12 来源:中山画刊

西藏墨脱

高山林海,天蓝云厚,美不胜收

这里却是全国最后一个

通公路的边陲行政县

属于深度贫困地区

2013年7月

黄丽萍主动申请加入援藏工作

成为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一员

她是中山第一位援藏女干部

也是广东对口支援林芝21年里

第一位基层女干部


图片

黄丽萍(左)与墨脱茶农一起田间劳作。

悬崖边上走,落石山上滚

墨脱县城坐落在一座山坡上,四周群山围绕,像一朵隐秘的莲花。

莽莽林海,高山湖泊,飞流急瀑,到处郁郁葱葱,初见墨脱,黄丽萍就被它的美丽所吸引。

真正进入到墨脱县,黄丽萍却很愕然。

街道上,猪狗马羊牛和行人抢道,垃圾随地都是,没有浴室,厕所脏到下不了脚。通讯设备差,雨季经常断水断电,蚊虫鼠蚁蛇多到无法想象。

惊愕的同时,黄丽萍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她想,发展什么农牧产业,既符合墨脱的实际又能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呢?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来到墨脱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调研。

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走遍每个乡镇、村庄,黄丽萍获得了许多关于墨脱农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带领农民种茶致富

结合墨脱当地实际,黄丽萍提出“百千万”农牧业扶持工程设想——

3年内种植500亩石斛、养殖8000头犏牛、建设10000亩高山有机茶茶叶基地。

“三年规划,如果第一步错了,三年可能就白费了。”

黄丽萍很谨慎。

她寄了水和泥的样本到中山检验,还分析了地理档案,用数据证明墨脱的土壤、水及气候条件对种茶都有优势。

为了更有把握,她分批邀请广东、四川的农业技术专家进墨脱实地考察、调研论证。

组织专家编制了《2014-2025年墨脱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墨脱茶叶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


图片


墨脱县地势险峻,限制了当地的对外交流,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图为墨脱境内雅鲁藏布大峡谷。图/网络

然而,长期以来的信息闭塞,导致了当地群众思想的相对保守,对种茶表示怀疑。

黄丽萍组织农民代表分批到英德、八乡山等广东茶叶产业化比较成熟的基地考察交流学习。

然后由墨脱县委、县政府出面,跟有实力、有茶叶制造和销售经验的企业签订茶叶收购加工及销售协议,确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消除了群众“种出茶叶卖不出去换不到钱”的担忧。

但是问题又来了,好的地不能给,只给山地,遍地都是石头。

“能给我一块地就行,先做一个示范点出来。”

黄丽萍是学农牧业的,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技术上全程把关,先后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墨脱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并分批选派墨脱农业技术干部60多人次到广东、四川等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墨脱的茶叶产业被列入林芝市重点扶持的4大农牧产业之一,被定位为带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牧支柱产业。

吃住在田间,与茶共生长

“铺膜前要把草拔干净,不然草会跟茶苗抢营养和水分。”

自2014年初墨脱县全面铺开茶叶种植工作以来,黄丽萍每天都要走进田地。

当地的背崩村,出让了村里最好的耕种地种茶。村民不懂技术,担心会做错,每天很早就在村头等她,人不到不开工。

怕误了工期,黄丽萍及墨脱县农牧局的干部职工干脆住进了茶场,和农户一起,吃住在田间。


图片


黄丽萍每天都要走进田间地里指导。

用竹子搭建几间陋室,就是临时住所,女的住里间,男的住外间。

没电,晚上只能点蜡烛。蚊虫特别多,点了蚊香也起不到作用。

当时,咬得她的脖子、手脚都肿了好几圈,像熊掌一样,而且奇痒无比。“特别睡到半夜,你会很狠心地使劲抓,抓到流血也不肯罢手。”

住了一个多月,黄丽萍身上多处被蚂蝗、蚊虫叮咬,肿痛难耐,疤痕累累。

每天坚持工作在茶场第一线,当地村民几乎都认识黄丽萍。

进村时,村民老早提着两大壶黄酒在村头等,献酒献哈达;离开时,村民准备了自家种的橘子给黄丽萍路上吃,让她带点红米回去补补身体,一直把她送出村口,叮嘱她路上注意安全……

三年的朝夕相处,黄丽萍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墨脱制茶厂已建成并正常运转,墨脱的茶叶基地也已陆续进入了丰产期,成品茶更是供不应求。


图片


2018年5月10日,墨脱绿茶、红茶在四川国际茶博会上荣获茶叶金奖。


图片




图片


“我们镇,我们乡,我们的茶……”每次讲到墨脱,黄丽萍用的都是“我们”的称呼。

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茶叶,映着墨脱四季如夏的阳光,格外美丽。

黄丽萍这样的南方女子,却似高原上茶花那般,绽放着她的美丽和坚强。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