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火炬区创新农业用地管理模式严控低水平高污染农业活动。作为中山的工业发展龙头,火炬区农业用地不多,尤显珍贵。如何加强农业用地管理,推进农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该区在全市再出创新动作——对全区农业用地实施经营流转统一管理,各社区集体农用地由区农业服务中心作为受托经营方进行独立经营运作。这个新政自2013年运作以来,收到预期成效:严控在农业用地上从事低水平、高污染等落后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步清理由此产生的卫生、环保、治安、计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社区管理死角。
前天在自家鱼塘上,老洪和工人们正在给鱼儿喂食,黑压压的鱼群争相抢食,水波翻滚。“这些鱼苗每亩利润超1万元。”老洪喜滋滋地说。老洪为火炬区联富社区泗门小区的居民,他承包此鱼塘两年了。在现场,比老洪更开心的是泗门小区党支部书记詹少军,他不仅为自己小区居民成功开心,更为小区集体农用地整治和管理得到提升开心:“未转租给老洪前,这里除了养鱼,还养猪养鸭的,乱建乱搭,环境脏乱差,现在没有这个情况了。”
这个水产养殖场的变化是火炬区创新社区集体农用土地整治和经营权流转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开始,该区出台了社区集体农用土地整治和经营权流转管理新政,对社区集体农用土地实施政府投入和委托管理。即由区管委会增设农业用地基础设施投入、整治和经营权流转管理专项经费,纳入区管委会财政预算资金;由区农业服务中心对农业用地实行集中整治,对经营权流转实施统一管理,由其作为受托经营方进行独立经营运作。
据了解,这个新政实施,坚持所有权不变原则、农业用途不变原则、确保收益原则。各个股联社将农业用地经营权流转到区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后,区农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保障收益、利益返还”的方式,确保集体收益“有多无少”。
农业服务中心受委托后,两年来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认真整合规划,对排水、农路等配套设施进行整治改造,提高地块生产力。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土地资源,逐步引入具有适度规模、生产过程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项目,同时着力做好并提升了农产品食用安全管理。“这个新措施,对居民增收、环境整治、食品安全都有极大好处,”詹少军说。据了解,泗门小区农用地400多亩实施了委托管理,部分土地成交价高于底价44%,提高了租值,引入现代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