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火炬开发区库 > 新闻报道

兜底有保障,火炬区困难家庭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980元

2021-06-07 16:49:34 来源: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
  在过去的2020年,广东中山火炬区带领群众迈向高质量小康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困难群众的生活冷暖,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兜住兜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擦亮了幸福火炬的民生底色。火炬区在1100元/月/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基础上主动加大兜底力度,发动区内(集团)总公司帮扶困难家庭和相对困难家庭,保证每个困难家庭收入不低于1980元。

雪中送炭

兜底有力,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图片

  在张五小区的一间局促民房里,46岁的群姨看到民政兜底社工的来访,亲切地和她们聊起了家常。群姨在上世纪90年代末嫁到张五小区,本以为可以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不料在大女儿出生后7个月,丈夫被查出患了脑癌,于2016年2月医治无效去世。“为了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我经常一个人打两份工,再辛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群姨说,由于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即使起早贪黑收入都无法满足家庭生活所需,得幸于火炬区有力的兜底政策,他们一家先后被纳入了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相对困难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相对困难家庭的救助保障,大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如今女儿从事设计行业,每月收入近4000元,两个儿子读了大一。我们家去年就退出了相对困难家庭的名册,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群姨说。

  

图片

  在窈窕小区,今年57岁的静姨和患有智力残疾4级的丈夫相依为命,生活在家翁留下的一间老屋里。自己从塑料厂退休、家翁去世后,没有生活来源的夫妻俩过得捉襟见肘。鉴于此,社区帮他们一家申请纳入低保家庭,如今每个月可收到2260元的低保金、1760元的企业对口帮扶困难家庭补助金,加上丈夫的残疾补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最近她还和丈夫一起加入了社区的困难家庭义工队,用自己的一份力回馈社会。

  据介绍,火炬区加大了对困难群体兜底力度,以2020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1100元/人/月”为例,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按1.5倍相应调整,为1101元-1650元范围,构成了目前全区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火炬区在此基础上,将低保、低收入家庭纳为“困难家庭”,同时将相对困难家庭的认定和救助保障标准按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基础上上浮20%,即调整为1651元-1980元范围内。发动区内(集团)总公司帮扶这些困难家庭和相对困难家庭,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确保区内低保、低收入、相对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达到1980元。有力的兜住了这群困难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专项救助

满足特殊困难精准帮扶

  今年31岁的小何是湖南人,1997年从家乡来到中山打工,并在2001年通过努力置业落户了中山。2012年,儿子豆豆的出生为她一段不完美的感情带来了生活的新希望,2014年,儿子豆豆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我一定要坚强,才能把孩子照顾好。我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照顾他。”走进小何位于张一村莲兴楼的家中,乖巧的豆豆正在安静地做作业,每周都要腾出时间到医院输血的他十分懂事,总是抓紧一切的时间温习功课,成绩位于班级中上游,奖状贴满了墙。


图片

  单亲家庭、没有工作,孩子每个月的输血和治疗费用高昂,这让小何的生活举步维艰。“有了大病帮扶政策后,如今的生活压力已经减轻了不少。”小何说,光2020年,自己通过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了救助金3.8万多元,加上每个月的低保金和困难家庭补助金,生活压力大大减小。“现在唯一希望就是通过中药把身体调理好,过段时间去医院商量骨髓配型的事宜。我们一家就能迎来阳光。”

  火炬区在做好对困难群体日常生活保障同时,对当中残疾、高龄、单亲、未成年人、大病医疗还分别实施专项救助,有力保障着这些特殊困难人群的生活开支成本和生活质量,实现了精准帮扶。

  据统计,2020年火炬区为低保低收入家庭报销城乡基本医疗(门诊)救助154人次1.9万元;发放低保低收入家庭分类救助(包括残疾、高龄、单亲、未成年人、大病医疗)1641人次72.20万元;发放因病致贫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金681人次266.28万元;发放教育帮扶资金(包括市级资金)34人13.30万元;发放住房帮扶资金2人7.95万元;发放低温冷冻救助物资43558人219.43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56人232.41万元。


社会参与

“1+4+N”满足困难群众的

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火炬区通过搭建“1+4+N”社会救助帮扶平台,广泛发动社会正能量,完善社工+义工联动平台,除为困难群众带来物资改善外,还提供心理辅导、社交情感关怀,疾病健康关怀、就业帮扶、亲职教育和“微心愿”等服务。

  “1+4+N”社会救助帮扶平台,“1”是指一户一案;“4”是指搭建社义联动、一月一暖心、微爱圆梦、交流平台4个助困服务平台;“N”是指构建社会参与、健康援助、亲子成长计划、就业援助等多项互助网络。

  张五小区的困难户群姨,孩子学习需要一台电脑,民政兜底社工就为她申请了“微心愿”,爱心人士进行了捐助。此外,在群姨的三个子女就读初中、高中阶段,社工还不时来到家中,为她带来教育孩子的方法,为孩子升学选专业出谋划策,在她丈夫患病弥留之际,社工经常为他们开展心理辅导。“如果没有政府和社工帮忙,我们家庭就没有今天脱困的希望。”群姨感激地说。


图片

  在西桠小区,83岁“五保户”朱伯举目无亲,如今独居在老房里,社工每周一次的探访慰问为他扫去了孤寂。家中的长梯、电视柜、电暖炉、遮雨棚都是社工通过“微心愿”平台,由居委会和爱心人士为他添置的。得悉老人家不便远游,在社工举办的一场社区活动中,他和几个老朋友高兴地在布景板“水立方”前留影,弥补了老人的遗憾。“这张照片我很喜欢,如果不是她们,以我的条件怎么能去‘北京’呢?”朱伯乐呵呵地说道,对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表示十分满意。

  据统计,2020年火炬区购买了兜底社工和社会救助社工5人的社会服务,实行“1户1案”为区内198户困难家庭开展及时而有针对性的介入,共计服务1735人次;完善社工+义工联动机制平台,助困义工服务时数达5226小时,受助人次达152148人次;完善“微爱圆梦”平台,对接112个微心愿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