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对辖区内各社区和职能部门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建立健全“党政同责”,制定出台食品安全监管事项清单,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全面推动示范创建和食品安全工作。 推广智慧监管 实现重点食品可追溯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构建肉类和蔬菜溯源体系,已建成包括学校、超市、市场及餐饮企业等单位团体共47个节点的肉菜溯源系统。推进重点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设,结合飞行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油、酒类食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和使用。建设“阳光食品”APP,打造阳光厨房、阳光快检、阳光作坊,运用互联网视频直播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实时可视化和远程化。全区学校(含幼儿园)食堂、养老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已实现监管全覆盖。 打造校园食品快检工程 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2018年推进校园食品快检工作,依托快检技术前移监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关口。三年来,通过对全区70所学校食堂食用农产品快检室(点)提质改造,开展快检员实操考核及资格考试,大力推进校园快检规范化建设,全市率先实现校园食品快检100%全覆盖,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被学校家长喻为“舌尖上的放心工程”。 强化食安宣传 打造共建共享局面 多渠道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和示范创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快检开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四进”等活动,通过电视台、管委会网站、“中山火炬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广泛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全民查餐厅”活动,邀请群众全程参与网上投票、现场抽样、后厨检查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创建,利用社会力量推动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