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火炬开发区库 > 新闻报道

火炬区加快推进“文明平安社区”创建,计划两年完成 16 项创建指标

2014-01-30 09:59:49 来源:本网

       明确 19 个创建项目实施进度表,未来两年内要完成 16 项创建指标。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明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目标和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014年1 月 22 日上午,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召开创建文明平安社区工作动员大会, 明确相关创建工作及项目实施进度。 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少山参加动员大会。

       会议要求:“文明平安社区” 创建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提高全体居民的幸福感为主题, 以创建文明平安社区为抓手, 以维护稳定为基础, 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规范、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文明平安社区,巩固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争创全国领先高新区和幸福和美开发区。

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少山指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命题, 必须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问题稳步推进,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亲情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起创造幸福和美家园。 近两年来, 开发区在推进法治开发区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 依法治区和普法宣传先后荣获两个“ 国家级” 先进集体, 为开发区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刘少山强调: 文明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要牢牢抓住“ 以人为本” 这条主线, 以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创建社会管理模式,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推进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突出以人为本,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提升服务水平, 变被动为主动, 不摆花架子,让居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各项要求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让居民群众生活在开发区感到舒服、安全。

       会上,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邹鑫就创建“ 文明平安社区” 重点工作、实施项目进度和考评指标体系进行了部署和解读。 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开展全民修身, 提高居民素质; 活跃社区文化, 丰富精神生活; 整治社区环境, 营造优美空间; 发展社区服务, 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社区治安, 维护良好秩序; 整合社会资源,搞好文明创建等。

       按照相关创建项目实施进度, 火炬开发区将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实施 19 个创建项目,包括: 出台实施方案, 组织召开动员会; 出台社区(小区)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健全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确保人员到位;社区出入口、主要街道、重点部位全天候实时监控,有条件的设置独立视频监控中心;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站,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建立志愿服务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各种群众性文艺队伍,定期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 建立帮扶制度, 关爱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

        同时,火炬开发区还将常年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在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经常性的经典诵读、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科学知识、 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 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风貌和古村落、古建筑。

       创建文明平安社区,是深化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治安模式的迫切需要,是广大群众构建幸福和美家园的热切期盼。 未来两年时间内,火炬开发区将继续推动修身学堂的扩面提质,并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邻里互助会等,引导居民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文明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按每千人一所建立修身讲堂,有规范性的流程,有统一标识,每所修身学堂年内不少于 12 场活动。 试点道德评议会或邻里互助会,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并建立活动档案记录。

       同时, 火炬开发区将紧密结合居民群众的思想实际, 于 2014 年 5 月底前出台社区( 小区) 文明公约(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 并广泛进行宣传,加强居民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居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家书屋文化设施, 实现社区文化室高标准全覆盖。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展博,在醒目位置设立“珍德守礼”提示牌,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宣传文明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依托物业公司、企业、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开展科学知识、 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面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的福利性服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