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9月成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以来,中山市积极探索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三”模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2018年中山市270个行政村(社区)整合了党建、文体、教育、民政、工青妇群团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活动阵地,建设成集党员教育、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科学普及、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18年10月,中山“三三三”模式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验获省委深改组肯定,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构建标准化、数字化、特色化“三元服务空间”
中山市以标准化、数字化、特色化高标准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了“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小中心”整合“大文化”的基层文化工作格局。
一是服务设施标准化。中山市出台《中山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配置为“四室两厅一场一栏一台”,集成活动排练室、书报刊和电子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与多功能讲座厅和多功能文化展示厅,文化宣传栏或阅报栏;一场即综合户外文体广场;一台即户外简易戏台。目前,中山市30个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地全部按照标准进行设备设施配置。
二是服务平台数字化。中山市依托社会力量开发中山市社区文化O2O平台,设立社区办事、社区文化、社团参与、电视服务、演出购票、网上阅读等服务模块,将文化元素、文化理念贯穿社区服务之中,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综合文化服务,创新了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当前,O2O平台已覆盖168个行政村(社区)。通过该平台举办的“市民大舞台——2015中山市‘舞动社区’舞蹈大赛”,吸引了全市89个社区(小区)的130多支舞蹈队、1500多名队员网上报名参赛和网上视频展示,短短一周时间内共有近16万人次的社区群众参与点赞,单日最高达3.5万人次。
三是服务项目特色化。社区结合本辖区内群众的需求,打造精准化、个性化文化服务项目,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特色服务格局。如大涌镇青岗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三点三老友记休闲坊歌会”,由社区志愿者依托社区练歌房,组织群众每天下午三点三刻开展“歌唱欢乐派对”;民众镇锦标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社区电子阅览室,面向社区内老人开办“e办事公益文化培训班”,教社区老人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网上购物、预约挂号、公交查询、网上学唱粤剧。
二、形成以党组织为主、以社会组织为辅、以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方联动格局”
中山市整合行政资源与社会力量,将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转变,打破了过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过多依赖行政资源的局限,改变了社区、村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内容单调、固化的局面,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坚持以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和委员会为主导,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把方向、强保障,落实各项综合统筹工作。如石岐区民生社区居民委员会把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纳入当地社区综合服务框架,由社区党委领导和统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决定有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改造等重大事项,并聘请专职人员负责社区文化工作,将基层文化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坚持以社会组织力量参与为辅助,积极引导、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壮大文化服务的力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渠道。如市文广新局与市委组织部、市社工委联合举办多届“博爱100”公益文化创投活动,通过向社会征集优秀公共文化活动项目并引导其在各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落地开展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服务。三乡镇政府把本镇各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公益项目运作、个案服务跟踪等服务委托社会组织,在各村(社区)开展“430课堂”、文化沙龙、儿童技能学堂、社区故事等丰富多彩、广接地气的社区文化活动。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该镇1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2847场次,服务群众54486人次。
三是坚持以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提高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运作的精准化服务水平。南区良都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成立了社区公益文化组织孵化基地,引入中山市岐城老旧建筑活化社、马乐山工作室、光年记忆信息技术工作室、好好做设计工作事务所等33家社会组织进驻,实现了资源、信息、人才和项目的高度集聚、流动和分享,并与中山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学府合作,建立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共同培育社会组织带头人和社工精英人物,为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批中坚力量。
三、实现文化服务与公益服务、便民服务“三项服务融合”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多元化的服务内容、精准化的服务方式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管理,增强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实现社区文化自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化、多元化、均等化发展。
一是文化服务精准化供应。打造“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服务平台,广泛收集不同镇区、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服务需求,并根据需求反馈适时调整服务资源配送,有效解决资源错配问题,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配送效率。自2016年初开通该平台以来,共计上传155个项目,被预约646场次,受益人数达40万人次。开通“文化中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专区,建成手机图书馆、24小时智能图书馆和街区图书馆,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市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自建成以来,“文化中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专区总点击户数达128万户,点击数达336万次。
二是便民服务多元化供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项目合作、活动共享等方式将文化、民政、工会、共青团等9个部门行政资源与各行政村(社区)的公益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友好社区、妇女之家等公共服务资源集成整合,通过中山市社区文化O2O平台为群众提供网上行政审批、医疗挂号、公交客运购票、交通违章查询、煤气电费查询等多项综合性便民服务,有效突破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供给的时空限制,拓展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覆盖面。目前,中山市30个国家试点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能提供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普、体育健身等十多种常态化服务和活动,场馆建设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三是公益服务均等化普及。2017年,小榄镇以现有的1400多个志愿组织、95个民间文体社团、294个公益项目等“全民公益”资源为着力点,独创“1+1+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格局,即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各社区单设的社区公益服务中心为运营机构、吸纳N个社会组织进驻,通过整合社区公益平台的项目资助、社工机构与专业的志愿者队伍等优质公益资源,为群众尤其是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生活服务。至2018年9月,共计为青少年公益艺术培训118期,受益群众3800人,为老年人公益艺术培训65期,受益群众2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