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中山火炬开发区探路全国领先高新区建设

2016-10-31 11:42:28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6)》第五期

  党的第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决胜未来的核心动力。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中山,率先确立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山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全市战略布局中,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被视为创新之“双核”,是中山对内创新枢纽和对外创新重要接口。近年来,火炬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要求,探索构建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辐射、培育创新主体、发展创新业态、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成为珠三角西翼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科技创新基地。2015年,火炬区在全国114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25位,在全省仅次于深圳、广州高新区,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

  一、着力于战略性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发展离不开能带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火炬区依托现有优势,整合核心资源,不断提升各类创新平台层次。

  (一)打造“3+1”创新载体,著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文章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八块国家级牌子,居全国高新区之最,创新发展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2015年,火炬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争创具有标杆意义和独具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火炬区致力于打造“3+1”的创新载体,其中,“3”包括了打造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把健康科技产业发展为集群中最大特色和亮点;打造三资融合试验区,努力把三资融合试验区建设为成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加强服务,减少审批和收费。“1”是探索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发展应用和产业化研究,促进国际科研技术成果在中山转化,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二)强化科技孵化功能,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科技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设施、融资、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1个、民营孵化器2个;孵化器现有孵化总面积91300平方米,在孵企业140余家,引进一批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O2O、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同时,支持高校、企业、社会资本等创建新型研发机构。现全区拥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和市级技术及工程中心128家。今年华南理工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9家企业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广东正德材料表面科技等18家企业申报创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明阳风电集团等4家研发机构获认定,创新动力将显著增强。

  (三)搭建技术经贸交流平台,扩大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火炬区产业特色鲜明,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汽配工业等五大主题产业,以及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微电子和通讯、生物科技四大新兴优势产业。近年来,火炬区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论坛、展会,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如:第24届中日欧韩美造船企业高峰会议、第十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华南(中山)先进激光及加工应用技术展览会、第十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汇聚世界各路商业精英与政界名流,为中山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搭建了连接国际的桥梁。

  二、着力于开放式发展,增强创新的区域辐射作用

  作为中山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对外接口,火炬区一直保持开放发展姿态,在粤东西北大战略推进下,加快发展阳西产业转移园、中山(潮州)中炬科技工业园,助力粤东西北战略。

  (一)提质发展阳西产业园,力争省考“五连优”

  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园是全省成立最早的三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之一,于2005年在阳西的一片荒山野岭起步,发展成今天一座“工业新城”。至今,园区完成了二期3000亩的开发建设,引进了美味鲜厨邦(阳西)生产基地、广东三新海产品深加工、广东丰源生物科技、中光能光伏发电等一批大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是火炬区创新要素向外拓展的抓手。接下来,阳西产业园正力争完成三期土地平整及智慧园区、创新孵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促厨邦美味鲜二期、中光能集中式光伏发电二期、国投生物能源等项目尽早动工投产,汇聚更多高端产业,力争省考核“五连优”。

  (二)加快建设中炬科技工业园,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中山、潮州两地深化对接合作,把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作为对口帮扶的主战场,硕果累累。火炬区借鉴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成功模式,加快中山(潮州)中炬科技工业园建设步伐。按规划,中炬科技园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约合1500亩),规划打造四大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基地、装备机械制造基地、健康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周期约5—6年。目前,潮州中炬科技园要完成首期通用厂房建设,着手开展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积极谋划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潮商城”项目的征地、开发和建设,利用好招商政策和产业帮扶发展基金,引进一批实干型企业进驻园区,争取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探索“一园多区”协同创新,带动专业镇转型升级

  立足市内,大力开展园区拓展计划。一是与翠亨新区深度融合发展,在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招商队伍建设、招商项目整合、中瑞工业园开发等方面协同合作和创新。二是与其他镇区合作建设经济协作区,与板芙共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三是探索建设火炬高新区XX镇区分园体系。目前,火炬区与板芙共建的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区,是市内首个“一区多园”项目和首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光电装备、智能数控、高端通用和专用装备等高端产业。目前华润万家物流中心已完成厂房建设,预计近期投产。计划首期投资20亿元的晓兰新能源汽车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东旭光电、中关村物联网新能源轿车等项目也有意落户。该项目将成为火炬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专业镇发展的有力举措。

  三、着力于培育优化创新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火炬区树立“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定位,结合不同重点产业特征,使创新更为有效地支撑产业发展。

  (一)培育一批引领型创新企业,打造接轨国际的创新研发技术

  骨干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经验累积以及产业协作关系,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近年来,火炬区大力培育和发展具备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创新企业,使其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其中,康方生物医药公司就是中山创新研发技术在国际上输出的范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全球排名前五的制药巨头默沙东相中,就药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达成合作。目前,火炬区正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做到“支持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值的比重。力争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家。

  (二)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抢占高端产业发展高地

  产业集群是火炬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色。集群所具有的创新氛围、知识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创新成本降低等优势,利于企业个体开展创新活动。近年来,火炬区重点建设健康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壮大光成像与光电子信息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完善和做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健康服务业产业链,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打造2-3项国家“十三五”医药工业重点支持的重大创新产品。支持明阳风电、广新海工等自主创新型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提升新诺科技、联合光电、兆龙光电等自主创新型重点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扶持“康方式”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创新的活力所在,也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源头。火炬区用好省市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专项扶持资金,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积极开展孵化、培育和扶持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培育出更多康方、昂帕式的创新型中小微科技企业,形成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四、着力于推进新兴业态,寻找经济转型发展突破口

  火炬区传统产业比重大,近年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的经济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经济增长新极。

  (一)携手中关村建设“互联网+”,努力辐射全市乃至全国

  去年以来,火炬区与中关村的交流合作持续加强。同年11月,中山市政府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三方签订了“互联网+健康科技”产业合作协议,计划在共建智慧医院、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园等十大方面展开合作。以此为契机,火炬区依托中关村示范区在互联网和健康科技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和产业优势,结合中山高新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基础和现有的中山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平台,支持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与医疗机构创新合作,加快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健康云等新兴业态发展,并辐射到全市乃至全国。

  (二)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创新业态助力产业升级

  “十二五”以来,火炬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逐年加大,加快形成新的经营方式、新的经营技术并取代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今年上半年,火炬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60.3%,完成年度目标进度67.5%,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占全市的30%,居全市第一。54家企业申报市技改扶持资金,7家企业申报省技改扶持资金,包括明阳瑞德兴阳有望获取省技改2-3亿元股权投资扶持,星昊药业等6家企业有望获取省级技改项目扶持共7400万元。未来,火炬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投入和支持,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的氛围,促进生产制造转型升级,支撑全市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三)借力深中通道,扩容高端服务业“朋友圈”

  围绕“中山城市副中心”定位,火炬区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逐步形成服务业新兴业态。重点是瞄准金融、信息、互联网等行业,并有力促进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2015年,火炬区被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这是全省第一个设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省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聚集了银行、证券、小贷、租赁、基金、保险、担保、网贷、上市辅导、中介服务等多种业态的科技金融机构近100家。未来,火炬区还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品牌优势,利用深中通道开建、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通过内联外引,准确定位,构筑起服务业招商的新优势。

  五、着力于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植入“创新基因”

  作为传统产业聚集的镇区,火炬区历来面临创新资源不足的制约。近年来,火炬区以引进和培育为着力点,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一)发挥资本市场杠杆作用,为创新型经济提供沃土

  资本是创新发展的血液和土壤。近年来,火炬区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促进各种科技创新要素在区内聚集,实现金融、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和裂变。一是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覆盖企业发展各阶段的基金体系。二是全面实施省、市、区科技联合信贷风险准备金项目,探索省、市、区三级联动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新模式。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的快速高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二)构建新型产学研模式,注重研发成果产业化运用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催生新的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火炬区更加注重“产”的因素,“学”“研”为产业化、商业化服务,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具体实践中,以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抓手,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研发,把研发成功的技术应用到产业、企业和产品上,提高产业高端化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同时,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近年来保持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市的领先水平,发明专利申请保持20%的年度增长率,占专利申请量的40%以上,并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国际技术转移应用于产品升级换代上。

  (三)打造多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创新型人才是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最强有力的因素。在缺乏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地理优势等支撑下,火炬区高度重视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释放政策红利,着力打造涵盖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在内的多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平台凝聚和培养人才。同时,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去年全区5个创新团队获市立项,各有一人获评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和省领军创业人才。年内再培育1-2个省级创新团队,引进2-3个市级创新团队,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六、着力于提高创新实效,不断建立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火炬区以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为核心,提升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

  (一)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

  近年来,火炬区承接和利用好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及相关行政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减少审批、简化流程、减少收费,为企业发展开设绿色通道,企业从立项到动工的各项审批手续的用时总量缩短一半,充分调动了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有偿无偿、事前事后、股权投资等创新资助方式,最大限度增强市场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了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此外,创新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对全市其它24个镇区范围内符合火炬区产业规划导向和项目准入标准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和统筹,呈现出创新政策的溢出效应。

  (二)创新招商模式,突破建设用地匮乏“天花板”

  火炬区发展到今天,建设用地已非常匮乏。为破解这个难题,火炬区探索实施招商模式转型计划。一是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由原来的先招项目,再根据项目需求找土地,转变为先根据土地特点来规划产业功能,再根据功能需求招引项目。二是变临时招商为长期招商。设立招商常设机构,建立招商长期机制。深化与中关村管委会、深圳贸促会等合作,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在瑞士等欧洲地区设立招商点,策划组织“瑞士日”等常态化招商活动。三是变招商办展为办展招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办好装备展、电子展、健康论坛等,把展会打造成为有效的招商平台。

  (三)从管理转到服务,为创新发展提供一流环境

  创新发展需要高效的行政服务作保障。火炬区转变思维方式, 从管理变为服务,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管理服务质量,倾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是帮企业解决招工难、劳资纠纷、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等各类困难和问题,帮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遇到的困难。二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园区环境。重点是加强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为企业提供周到的产业和科技服务,包括发展规划、技术改造、产品更新、项目申报等,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加快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四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路演、沙龙等方式做好金融和科技企业的对接,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作者:火炬开发区宣传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