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全民修身行动的哲学意蕴

2016-10-31 14:40:09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6)》第五期

  自2011年9月开始,中山市正式启动“全民修身行动”。这一活动以全民修身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现代文明公民,提升城市形象,是中山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当今社会管理各种机制性难题的创新尝试。实践证明,全民修身行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益探索,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全民修身行动蕴涵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社会、人类都是在物质这一客观实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因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就秉承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山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求精神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过程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倾向不同程度显现,个人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科技主义价值观不断蔓延,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价值选择偏差等问题出现,社会生活功利化、多样化趋势日渐浓厚,中山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呈现出片面性、碎片化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之间关系紧张,并严重影响和美中山的建设进程。立足中山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市委市政府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基于对现实的考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山市委、市政府从2011年3月起,经过充分调研和全民大讨论,制定了《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确立了文明修身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培育现代公民为总目标,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总要求,以激励市民修身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突破口,以搭建服务平台、健全育人机制、优化人文生态为主要抓手,引导市民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探索具有全国借鉴意义的现代公民培育新模式,为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提供强有力的人文保障,并于同年9月正式启动。

  市委领导强调,传统意义上的“修身”过于注重内省,缺乏社会性。为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需要,中山市着力于在弘扬中国及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通过以文化人,进一步提高党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准则对全社会的影响力、感染力;同时,中山创新“修身”的时代新形式,实现内修与外化的有机结合,在内体现为人的思想意识、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外体现为对公共秩序的遵守、对人文环境的爱护,两者相互促进。要注重修身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注重内涵式推进,始终将地方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以善治人。

  由此可见,中山市的全民修身行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谈,而是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文明修身行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要求。

  二、全民修身行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方法。矛盾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所以既要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带动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解决;同时,又必须看到并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全民修身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工程。中山市政府的规划如下:集中利用“十二五”时期,每年一个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强力推进,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探索现代公民培育新模式。具体工作:2011年是“全民修身行动启动年”,主要目标是加强调查研究,完成理论和实践准备,制定下发全市性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市各部门、各镇区、各村居、各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全面启动此项工作;2012年是“全民修身行动普及年”,主要目标是加强社会宣传,使全体市民明确修身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行动,培育和推广各类典型,各项配套细则有效部署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是“全民修身行动巩固年”,主要目标是继续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形成畅顺有序的工作机制,市民修身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体市民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是“全民修身行动深化年”,主要目标是基本完成五年目标,培育现代公民成效显著,市民广泛受益,各种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5年是“全民修身行动规范年”,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全民修身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根本性提升,培育现代公民的各项措施常态化,形成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新模式。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全民修身行动中既要整体构建行动体系,又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中山市委、市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既看到了中山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制定了《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明确全民修身行动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目标、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等,印发了《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重点推进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市民素能提升行动、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十项配套行动,提出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等三十项全民修身行动主要措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全民修身行动中要正确处理好内修与外化、个人修身与社会建设、全民修身与文化娱乐、法治与德治、党政倡导与全民参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全民修身的根本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水平,其核心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重点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修身内涵上看,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5]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系统梳理现代文化,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深入挖掘本土香山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从修身机制上看,既要领导表率,又要个人内修。[6]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投身到全民修身的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为市民做表率,以德服人,进而影响其他人的道德行为。市民要自觉内省,激发道德热情,践行道德行为,凝聚社会正能量。从修身形式上看,既要典型示范,又要开拓新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中山人身边的榜样,把握不同人群道德建设特点,充分利用修身学堂、修身学院等,同时,还要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作用,结合各镇区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全民修身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全民修身行动深入人心。

  三、全民修身行动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历史进程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活动实现的。因此,全民修身行动以“修身”为根本、以“全民”为主体、以“行动”为着力点,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全民修身行动以“修身”为根本,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的。修身,是个人通过学思并重,修养身心,涵养德性,提高道德觉悟,通过省察克治,慎独自律,提高道德修养,通过实践躬行,积善成德,提高道德水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修身的内容涉及真、善、美,关系到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和谐。全民修身行动要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的心灵,构建精神家园,提高生活质量,逐步成为适应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新要求的现代公民。

  全民修身行动以“全民”为主体,以“行动”为着力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共建共享理念贯穿全过程。全民修身行动是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由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文明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它以“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为理念,立足于全民,注重全民认同、全民参与,采取相应措施,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引导全体市民的主动参与、积极修身,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不仅要推动个体的内修外化,更要促进全体市民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

  全民修身行动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一切为了群众”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将“以人为本,科学实施”和“全民参与,分类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原则,始终将市民作为全面修身行动的工作重点。2014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再次强调“全民参与”的指导思想,使全民修身行动既涵盖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又包括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工作单位人员、成年人、未成年人等各种类群。在开展全民修身行动中更是“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山市成立了市全民修身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致力于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全民修身品牌活动,激励市民参与修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慈善文化周”、“邻里文化节”、“公共文明践行月”等全民参与的系列主题活动,逐步形成了“干部群众都是参与者、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幸福建设没有局外人”的强大合力和社会氛围。据抽样调查显示,98%受访者认为修身行动感染了自己,95%受访者表示愿意加入到修身行动中,从中可见修身行动的广泛群众基础。正是这种“主人翁”意识,构建了修身行动的共同精神家园,从而把修身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全民修身行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作为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科学认识源于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而认识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在实践中首先形成感性的主观认识,再飞跃为理性认识,当理性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以实践为基础达到统一。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最终表现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结合。

  基于对中山市客观实际的现实考量,中山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全民大讨论,制定了《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明确全民修身行动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目标、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并印发《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2014年4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提倡“通过修‘律’守廉、修‘诚’立业、修‘习’正行、修‘善’致和,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修一身正气、育一代新人、树一城文明、谋一方幸福的目标”,通过“基础平台(修身学堂)、基础内容(修身内容体系)、基础理论(修身理论研究)”的“三基建设”,引导中山市民的文明修身,寻求社会最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取向,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度和心灵归属度,真正做到修心,然后修言、修形、修行,追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而全民修身重在行动,从市民日常礼仪、礼节、礼貌入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和“唱有歌曲,读有经典,讲有故事,传有格言,听有课程,看有节目,修有活动”的修身内容体系,引导市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不仅树立知行合一的道德信仰,更要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将全民修身行动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之中,在道德实践中将修身内化于心转化为外践于行。个体与群体内在修养的提升要以外化的行为来表现,文明修身行动在内体现为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觉悟、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外则体现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爱护、对公共秩序的恪守、对优美城市的建设等。

  全民修身行动是以自身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精神性活动,通过文明修身,构建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理想人格,完善自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全民修身行动又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活动,依据《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和《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的指导,以现实社会生活为基本载体,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引导社会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提升道德自觉,激发道德自省,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能身体力行,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自觉行动,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近五年的全民修身行动实践,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实践的发展也引人深思:全民修身行动是否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否等同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全民修身行动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如何更好激发全民修身的内在动力?如何建立全民修身行动的长效机制?如何更好地巩固修身成果?……实践中衍生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形成更好的经验、更实的做法和新的认识,有利于推进全民修身行动长效开展、创新开展,实现“身修、家齐、市治、一方平”的美好愿景,构筑中山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总之,全民修身行动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修身行动意见”和“修身行动指导读本”;一分为二抓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根本、以“行动”为着力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在行动和落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合情、合理、合目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应用。

作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郭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