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深化改革开放 建设创新型园区

——中山火炬开发区创办国家级高新区的实践

2016-12-31 14:49:56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6)》第六期

  中山火炬开发区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二十四年来经历三次创业,已正式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队伍行列。2013年实现国地两税68.2亿元,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增长18.4%;出口总值87.2亿美元,增长11.6%。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1 2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0%以上;R&D经费支出超30亿元,占全市R&D经费支出的40%以上。火炬开发区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关键是围绕建设“幸福和美开发区”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目标做了以下不懈探索。

  一、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模式

  中山火炬开发区注重体制创新,初步建立起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和科技融资模式。

  (一)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方式

  在园区管理上,中山火炬开发区注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探索了政府背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区管委会成立了十个全资公司:一个上市股份公司、六个工业总公司、三个经营实体。六个工业总公司分别负责开发管理六个专业园区,形成了“管委会—工业总公司—专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一个总公司负责管理和开发一个专业园区,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可以说,公司既是土地开发的主体,又是招商引资、对外经贸、资产运营、科技创新的主体;公司引入了现代工业园区的先进管理模式,实现经济管理和科技服务的专业化。这种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运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其一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其二实现了园区招商引资、开发、管理、服务多方面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园区运营的效率;其三通过企业化经营,加速了产业的归类聚集,积累了雄厚的公有资产;其四加速了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成立了服务于专业园区的健康医药、包装印刷、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和工程中心等。

  (二)创新资本运作模式

  在运作模式上,中山火炬开发区准确把握资源、资产和资本的转换时机,使资源开发、资产流动、资本嫁接实现了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及投入产出的双向互动。其一组建股份公司筹措资金。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区的努力下,经省批准,1993年成立了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炬高新),1995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首家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成立以来,以3 000多万元的原始投资,在资本市场先后募集股本金8.4亿元,还承担了5亿元国家火炬贷款。中炬高新的总资产目前已达到32.7亿元、净资产达到18.2亿元;其二采取多种方式减债增资。为了丢掉包袱、轻装上阵,火炬开发区对债务采取了区司结合、停息固化债务、股权置换、招商抵债、以物抵债和激活存量资产等办法,不但抵还了巨额不良债务还保留了主体优质资产;其三依靠开发实现土地、物业升值。土地、物业是公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系到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火炬开发区通过采取对各园区和中心城区的科学规划、项目捆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中心城区的商住地价值,每亩比2001年增长260-280万元。

  (三)创新科技融资方式

  1999年,中山高新区成立了中山火炬科技创新开发有限公司,运用科技融资,支持项目研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对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成果转化,并对产业化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担保。2003年,开发区参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债券”并获得1亿元债券,为区内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开发区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试点单位,开展打包贷款等业务,承担该行10亿元的信贷额度,同时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保险试点,由区财政连续两年列支20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科技保险业务。2011年,中炬高新7.5亿元短期融资劵发行申请成功。

  二、推进产业集群,提高核心竞争力

  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之后,中山火炬开发区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注重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一)建立品牌产业基地

  按照产业归类聚集的原则,火炬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配件、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要求每个园区发展一个主题产业,并争取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牌子。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七个国家级基地。另外,火炬开发区还响应广东省关于“双转移”的战略部署,与阳西县合作开发建设了阳西产业转移园区,并成为全省最为成功的县级产业转移园区;响应中山市关于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发展战略,与南朗镇合作开发建设了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经济协作园区,充分发挥了高新区对周边镇区和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

  按照“4+2+2”的发展规划,火炬开发区不断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汽车配件、包装印刷这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力争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某一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导地位的产业集群,包括:健康基地建设健康科技产业集群、工业开发与张企合作建设光成像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临海公司建设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工业联合公司建设环保节能产业集群等,力争到2015年培育出8个200亿以上甚至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中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集群,把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培育成五百亿产业集群,还把新能源、现代包装、高端汽配和新材料培育成两百亿产业集群。

  (三)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

  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拥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聚集1 000多家企业,高新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占园区经济总量的87%。高新区狠抓项目群建设,形成了建设一个项目群、打通一个产业链、增加一个发展极良好态势。目前,以中船中山基地、中铁南方装备基地项目、广机海工等为龙头的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产业集群,以纬创资通为龙头的液晶显示产业集群,以立信染整机械项目为龙头的纺织机械产业集群,以明阳风电为龙头的风电设备产业集群、以佳能为龙头的打印机产业集群等正在建设和初步成型。另外,园区成功推动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产业基地列入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也成为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区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火炬高新区产业集群中的一个亮点,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出了示范榜样。

  三、谋求经济转型,突出科技创新

  中山火炬开发区立足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选择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

  (一)坚持科技创新与高端产业并重

  在经济转型工作方面,中山火炬开发区一是注重壮大科学发展的规模,着力发展新型高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科技和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做强包装印刷、汽车配件等传统优势产业;二是注重优化科学发展的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会展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房地产、文化休闲生活性服务业及创意创新等知识经济产业;三是注重提升科学发展的质量,引进培育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四是注重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强化科技创新集群、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队伍、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金融等建设。切实实现了“高新区的姓‘科’”。同时,按照国家对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要求做到“六个着力”:着力完善产业的创新环境,带动区域集群创新;着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建设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着力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政策体系,打造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加强科技创业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着力创新机制体制,把开发区打造成科技创新高地。

  (二)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机遇,中山火炬高新区决心争创全国领先高新区,下力做好谋划转型、用科技创新之水孕育科技产业之花的文章。近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依托临海装备制造基地、国家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基地等工业平台,科学统筹利用土地、资金、环境、人力等各种资源,努力构建以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优势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要素驱动阶段”向“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创新驱动阶段”转变。中山火炬高新区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能在全球经济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是火炬高新区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一,国家健康基地建设被列入中山市重点发展工程,定位为中山火炬高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已先后获得3个国家级荣誉,分别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中山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形成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为主导产业,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包材、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国家健康基地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项目和品牌产品。如清华大学领衔的国家863计划人工心脏研发中心项目,具有国内国际技术专利的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世界五大肽类药物生产商之一瑞士辉凌药业生产的品牌肽类药物等项目。2011年,中山火炬高新区进入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队伍行列。

  四、聚集科技人才,提供创新支持

  科技人才的聚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创新元素的聚集,也是中山火炬开发区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依靠政策激励集聚人才

  几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新创意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紧缺适用,创新招引、激励、培养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实施“一高一低”政策,大幅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三年来,园区共引进60多名博士、博士后高素质人才,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多个产业。目前,园区已有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2.5万之多,从而加速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区还启动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计划,用于人才津贴、住房补贴、成果奖励、项目资助、科研经费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激励和人才聚集,目前火炬开发区已有法玛斯、奕安泰2家企业获市级创新团队,新诺科技、明阳海上风电2家企业获省级创新团队,利群精密、咀香园健康食品2家企业成功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咀香园健康食品、华南理工大学广新海事重工2家企业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物大分子新药、精密光学成像、高端光纤激光3家企业获市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立项,107家企业获合作共建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引进孵化各类科技成果900多项。

  (二)搭建创新平台集聚人才

  中山火炬高新区成立24年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各类园区,筑起“金巢”引来了高端科技产业、高端人才等“凤凰”。中山火炬高新区依托园区五大产业基地和七大支柱产业,重点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务管理平台建设,采取省市区共建、校院企合作等模式,先后引进建立了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公共技术创新载体,培育打造了中山市留创园等一批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人才创业孵化基地,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及企业提供了优质孵化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高新区共建成博士后工作站3个,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合作共建省、市工程中心101家,成功引进并孵化各类科技成果90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近100亿元。

  五、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永续发展

  近些年,火炬开发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正在变成潜在的环境资源,变成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一)社会发展

  坚持民生福祉与社会善治并重。中山火炬开发区在社会发展转型方面注重普惠科学发展的成果,着力完善创业、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多元包容增长、共建共享理念,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构筑科学发展的文化支撑,以全民修身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主、促进文化自强。近几年,中山火炬开发区每年投入5 000多万元,实施社区居民就业创业工程,本地社区居民就业率提高20%;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还通过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社会治安打防控管机制、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机制、联系群众机制、民生保障机制、组织建设机制等“六大机制”、推进“居民化”的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制度、大部制管理新模式等“三项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可以说,真正让广大新老开发区的人民群众共建共享了科学发展的成果。

  (二)城市发展

  坚持保护生态与城市建设并重。中山火炬开发区在城市发展转型方面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施全民绿色环保工程,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完善科学发展的载体,通过搞好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和美中山”建设。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开发区坚守蓝天碧水的底线,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力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高水平、更长时期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文明、宜居、永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之路。为提高城市的承载度、宜居度和可持续发展度,开发区按照城市精准、精致、精细的定位,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同时,围绕中山市副中心城区这一定位,布局“东、中、西”三大版块,各有侧重发展三产,构建“三核鼎立、贯通东西”的城区发展新格局。其中,东部以临海新城为中心,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辅以现代服务业;中部以科技新城为中心形成新商圈,发展现代服务业,辅以创意创新第四产业业态,并形成总部经济、金融、科技服务等三个洼地;西部以中山轻轨站为中心营造商圈,重点发展商业综合体,接受东区CBD的辐射。并依托临海新城为主战场,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齐驱,“生产、生活、服务”三位一体,打造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三适宝地”,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的“生态健康新城”。

  (三)政府发展

  坚持转变作风与政府改革并重。中山火炬开发区在政府发展转型方面注重加强科学发展的保障,通过干部转变作风和提高执行力,并通过完善政府职能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中山火炬开发区要求全体干部要把办群众急需的、办群众受益的、办利于长远发展和打基础的事作为正确的政绩观,争当“五事五行”干部。“五事”干部就是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五行”干部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成一行。同时,开发区要求全体干部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长于实践,在为群众服务和为企业服务中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执政能力,向着简政、放权、服务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努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山火炬开发区在第三次创业、再创新优势的进程中,将进一步以科技引领创新,重点建好创新开发区、幸福开发区、平安开发区、文明开发区、美丽开发区和效能开发区等“六个开发区”,进一步激发出内生动力和活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建成创新型“全国领先高新区”。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张存俭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