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弘扬孙中山精神 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的常态性发展

2016-12-31 14:53:43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6)》第六期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人的现代人文精神写照,也是现代中国人的行为标准。中山市作为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为期5年的 “全民修身行动”。全民修身行动是中山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现代公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探索,即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注重时代精神的培育,皆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髓,促进公民个体的完善。通过“全民修身行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中山文化“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特质,用“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人精神鼓舞人心;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赋予“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色彩,建立和完善传承中华美德、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道德规范,寻求全社会最广泛认同的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取向,形成“身修、家齐、市治、一方平”的美好愿景。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留给后人很多的宝贵精神遗产,他经常以“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自勉。弘扬、传承孙中山精神,对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建设全球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将起到积极作用。孙中山精神是全民修身行动的思想基础,弘扬、传承孙中山精神精髓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天下为公的博爱胸怀、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是推进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常态性发展的精神和动力源泉。

  一、孙中山精神精髓的概况

  (一)爱国主义情怀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他毕生都在追求国家的独立、民主和统一,并始终把爱国主义与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爱和平、爱国家和爱民族作为其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自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失败之日始,他就立志推翻满清政府。此后四十年,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战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大事件,孙中山为国家独立、自由、富强从未停止奋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爱国主义,是贯穿于孙中山思想和行为的一条主线。孙中山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就是为祖国的统一而奋斗。孙中山特别强调,“我们国民要想和平统一,就该万众一心”,各政党“共谋统一之实现”。孙中山意识到“要国民与吾党同一志愿,要使国内人民皆与吾党合作”。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论述,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天下为公的博爱胸怀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心说,是他提倡和实行三民主义所要达到的境界。他的理想、目标、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这四个字中。孙中山曾诠释三民主义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厚德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伟大人格的写照。“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思想;认为,“博爱”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他说:“欲泯除国界而进入大同,其道非易,必须人人尚道德,明公理……重人道,若能扩充其自由、平等、博爱之主义于世界人类,则大同盛轨,岂难致乎?”设想用推广“博爱主义”,来实现“世界大同”,这是孙中山毕生的政治追求。孙中山不遗余力地宣传“博爱”思想,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见“博爱”和“天下为公”,多次把“博爱”题词分赠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赢得世人对他的尊敬与好评。他的治国理念就是用博爱的精神,以天下为公为己任。孙中山力图以博爱思想建立的大同社会,是值得后人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与时俱进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历程的写照。孙中山有两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是孙中山一生的自我总结。纵观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历程,不仅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民主革命思想的转变,也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跃。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始终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适时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关键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爱国、革命和建设一个民主和强盛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孙中山的理想,也是他的抱负。他用他确立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去指导和发动国民起来反清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旧时代;他也用他的理想去感动、启导国人,走出中国的困境,实现振兴中华、复兴中国的中国梦;他用他的思想和智慧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为一个自觉的中华民族实体,铸就中华民族国族意识,为国家统一奠定了文化的深厚基础,影响深远和重大,至今仍有启迪的意义。

  孙中山振兴中华之梦,无论是提出当初,还是三民主义将内涵凝练充实之后,其诉求的内核一直没变,这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世界大同,而其中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更在人民之幸福,社会之和谐,它既是民族振兴的价值取向,也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标准所在,因为归根结底,“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的中国梦是理性的、文明的、开放的,同时也是辩证的、实践的、执著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孙中山之所以令人景仰,念念不忘,不仅在于他恢宏的憧憬、胸怀与蓝图,还在于他杰出的担当、追梦和有衡,尽管坎坷跌宕,却始终锲而不舍。如今回眸这位伟人,其梦想、理念、言行和精神,已然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

    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进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的常态发展

   中山自古人杰地灵,积淀了丰厚的创新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集中体现为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文化精神。中山的全民修身行动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弘扬和继承传统的文化。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凝练了香山人文历史丰厚底蕴和建设现代文明不懈追求的双重意念。孙中山精神的精髓(爱国情怀、天下为公博爱胸怀、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和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是最可取的修身思想基础,在修身行动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中启到引领作用。

  (一)发扬爱国情怀,增强公民意识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书》第一篇“树公民意识,做城市主人——公民意识篇”,即《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公民意识教育行动”中第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这正是发扬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主动地承担责任,对国家、民族负责、对自己负责。所谓“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体现在全民修身过程中就是自觉履行爱国责任,自觉实践爱国行动,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想紧密结合。这是爱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最好体现。

  爱国情怀的目标是国富民强,而体现在全民修身过程中就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即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守岗位的动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勤恳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这才是一个崛起中的民族应有的理性与智慧。爱国就是逐渐完善自我并且超越自我,为人民服务、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使祖国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安康和谐的盛世不断延续发展,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最根本的行为要求。

  (二) 弘扬天下为公的博爱胸怀,提升社会公德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书》第二篇“城市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就是博爱精神。“自由、平等、博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已成为中山市的名片。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博爱具体体现在中山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和中山市红十字会以及相关志愿团体活动。弘扬孙中山先生厚德博爱精神,寓全民修身于教育引导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服务与呵护之中,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感。

  在全民修身活动中,仍然需要弘扬“天下为公”的精神。 天下为公”是孕育民族魂的精髓,是缔造两个文明的基础。那种以天下为己任,与国与民同呼吸共命运,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义而忘利,无私奉献,心忧天下的“天下为公”的精神,正式不可须臾忘记,全民修身时时践行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新的诠释,新的时代赋予的内涵。尤其是党的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培养出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传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是中山独特的文化优势,渐渐形成新时期中山人的“八字”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这是中山城市的共同精神。《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书》第二篇“城市精神”之中,提到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的创新思维精神,这正是传承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品质的体现。

  全民修身行动要成为中山软实力的文化载体,必须注重现代文明和时代精神建设相结合,全民修身绝不能搞简单的复古。全民修身要认清道德的历史演变规律,把握文化特点,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系统梳理现代文化,解决思路和出路的问题。全民修身行动必须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就是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全民修身行动所倡导、推崇、遵循、践履的重要价值观。

  (四)振兴中华,复兴中国梦

  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宏愿是要把一个外遭列强侵略、内受封建压迫的贫弱中国,改造建设成为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既与“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高度吻合,也与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相一致。认识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与屈辱,更加踏实地从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有信心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这正是对我们当今坚持道路自信的历史启迪。
   推进全民修身行动既是中山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中国梦、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应有之义。中山全民修身行动的开展让修身转化为人人身体力行、个个可见可感的实际行动,让市民追求的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激励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正在剧烈转型的中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取向和精神建构。方此之时,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能量”占据人们的精神高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需要“正能量”集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能量”的迸发,追逐中国梦更需要“正能量”破浪前行。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给予了我们正的能量和信心。今日中国,正在“中国梦”的感召下洋溢着奋发前行的激情。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引导和凝聚社会共识,更需要民族精神的重整重塑和每个人的素质提升。全民修身行动的常态发展,由“修身齐家”至“天下大同”,在我们每个人的修身立德中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中国梦并不遥远。

  三、小结

  全民修身行动的文化和思想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孙中山精神是全民修身行动的思想基础。我们应该在全民修身行动中大力弘扬孙中山的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精神, 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精神力量。
  作为伟人故里的中山市,义不容辞地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精神和作风。开启了全民修身行动。从启动年到普及年、从巩固年到深化年、再到规范年,这场志在发动300多万新老中山人寻找共同精神最大公约数的修身行动,不断核变辐射出令人震撼的正能量,培育正心,张扬正义,涤荡灵魂,为推动中山文明进程奠定了基石。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止的精神却历久而弥新。他心忧祖国与人民,铁肩担道义,一生革命,不求个人名利;他从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遇挫愈奋,永不言败;他酷爱学习,手不释卷,融汇中西,心态开放,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引领时代潮流。这种精神给后人以无穷的启示与力量。孙中山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的遗嘱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距离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毕竟还有一段相当长的道路,必须继续发扬孙中山的精神,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奋斗不止,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告慰孙中山及无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作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莹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