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对推进中山市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7-04-30 10:58:10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7)》第二期

  *本文为2016年度中山市社科规划“优等次”课题《对推进中山市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之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思想库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5月广东省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广东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6年中山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和培育一批特色新型智库。9月6日,焦兰生市长前往中山市经济研究院调研时,也强调要充发挥智库作用,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结合国家和省的指导意见,对中山市当前智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出可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对中山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前中山市新型智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山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为核心,以市社科联、市委党校等为骨干,以高校智库为主体,以媒体智库、民间智库为补充的地方智库体系,建立了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等决策咨询专家库,有力促进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是,结合国家和省的指导意见,特别是中山市智库发展情况,当前中山市要建设新型智库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1.对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智库作用的发挥往往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人们很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去感受智库成果带来的价值,这就导致无论是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人们对智库建设在思想认识上还跟不上时代要求,对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虽然《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意见》发布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都积极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智库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这种认识在各个层面都还不够深刻、透彻。中山市已经能够认识到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如中山市社科联将“新型智库建设”列为2016年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选题,并主办了以“中山市智库建设研究”为主题的2016年社科年会,取得很好效果。但是从全市来看,目前还并没有形成智库建设长远规划,也未能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搞好智库建设。

  2.对智库本身的认识不足

  当前,人们之所以对于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现代智库本身的了解尚且不足。关于现代智库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结论,只能笼统地把它定义为提供公共政策决策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又称为“思想库”“智囊团”等。再加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很容易就把现代智库与古代“智囊”联系在一起,普遍地认为智库必然从属于政府,受政府领导,为政府服务,甚至把智库看成与群众利益相对抗的机构,严重影响了智库在社会的影响力。

  (二)自身发展有待加强

  1.智库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从中山市智库建设情况来看,主要有党政智库、党校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几类。其中,党政智库主要是指市委政策研室和市政府研究室,由于他们在人员配备、信息掌握、咨政载体以及咨政经验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目前,党政智库仍然是中山市公共决策咨询和科学民主决策的主体力量,很多涉及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都是由党政智库亲自“操刀”。党校智库主要是指中山市委党校(中山市行政学院),由于一直比较重视决策咨询研究,目前已经成立专门的科室负责此项工作,也有专门的咨政成果报送载体和渠道,近年来,其决策咨询成效较为突出,多项成果获市领导批示。高校智库只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和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两家院校内部设有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社会智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正式注册的只有中山市经济研究院、中山市软科学研究会等少数几家。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山市新型智库建设相对滞后,智库数量偏少、种类不够齐全,新型智库体系有待形成。

  2.决策咨询水平不高

  目前中山市智库总体研究水平还不是很高。首先是研究的前瞻性不够。除党政智库在党委政府决策前会进行前期决策调研研究之外,其他类的智库都很少参与到前期决策调研之中。同时,除党政智库与党委政府接触较多之外,其他几类智库由于远离党委政府的决策中心,他们的决策咨询研究都是从党委政府对外公布的重要文件中选题的,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全会报告》、“十三五”规划等,由于研究周期的存在,很多问题等他们形成决策咨询成果时,政府已经做出某种决策或是开展某项工作,导致决策咨询研究的参谋助手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次研究的专业性不够。好的决策咨询研究需要专业知识予以支撑,对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和研究方法要求较高。

  (三)组织管理有待完善

  1.智库研究人才缺乏

  中山市很多领域的人才本来就少,有志于智库研究的人才就更少,不少学科只有几位专业人士,有些学科甚至还出现人才“空白”。体制内的智库尚且如此,体制外的社会智库招才引智的难度就更大,在调研中,有些社会智库反映一直无法招到高素质的研究人才。这种智库人才结构,严重制约了智库作用的发挥,使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借助“外脑”,即委托市外的智库进行决策咨询研究,导致最后出来的研究成果政策性不够。由于决策咨询研究要直接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决策,就要求智库成果对政策掌握较好,不能不切实际的提出政策建议。目前,中山市智库在决策咨询的政策性把握上还有待提升,有些智库提出的想法或是建议,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对既有政策体系的全面分析,提出的政策建议与中山市的实际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党委政府在决策时还“不可用”、“不敢用”。

  2.财务管理制度难以体现智库人员智力价值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张力,“从薪酬制度改革入手,解决科研经费使用问题”,《调查研究报告择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合理薪酬应包括三块:职务工资、科研基本业务收入和科研奖励收入。其中后两块都是为体现正向激励、激发研究人员活力设计的。然而,我们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却存在大问题:一是参公管理的官办智库执行公务员单位的财务制度。纵向课题还能说过去,横向课题则完全说不通,无法体现研究人员脑力劳动价值。最新的市政府课题资金使用项目规定,课题研究人员没有稿费支出。二是支出项目设置不科学。比如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可以考虑的成本支出有调研差旅费、调研问卷费、印刷费、咨询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在实际支出中都不占大的比重,现在却要硬让其占大的比重,把研究人员的智力报酬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比重范围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政策研究最重要的是人的创造性,消耗的主要对象是人的智慧,而不是物。这是政策研究的规律。事实上,科研管理的问题关键是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把这两个关口把好了,中间的过程管理成本也会降下来。

  (四)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1.咨政载体比较单一

  通过对中山市各类智库调研发现,智库咨政载体建设整体上还存在建设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只有党政智库和党校智库有专门的、固定的咨政载体。大学智库和民间智库主要的决策咨询方式是开展部门课题研究,即承接部门委托课题,其研究成果也往往只交送委托部门。调研中发现,有些大学智库和社会智库产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却囿于呈送渠道和载体缺乏,其成果无法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参考服务,导致智力资源的浪费。从全市各类智库的咨政载体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咨政形式和咨政载体主要集中在课题研究和研究报告上,其它类型的咨政载体还比较匮乏。

  2.智库建设的思路不明

  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很多省、市先后出台了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方案或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分工,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组织管理。虽然广东省委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广东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但是中山市目前还没有就全市的新型智库建设制定出实施意见,没有对全市新型智库建设进行指导和规划。特别是由于中山市目前的几类智库分属不同系列,党政智库、党校智库属行政系列,大学智库属高校系列,社会智库属社会组织系列,如果没有一个全市性的智库建设领导机构,就不容易将全市的智库资源整合起来。中山市虽然在“十三五”规划第十章提出要“发展和培育一批特色新型智库,为中山市公共政策咨询与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但是还未制定出台全市性的新型智库建设指导意见,对于如何发展和培育、培育什么类型智库,各有关部门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责任分工等等,都没有具体思路。

  二、推进中山市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全市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新型智库的组织领导,把智库建设作为推进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对智库建设工作的领导”。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很多省、市先后出台了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方案或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分工,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组织管理。因此,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全市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中山市可以借鉴沈阳、昆明等城市经验,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山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牵头单位,明确相关部门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的责任分工,以及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全市新型智库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积极搭建新型智库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

  《意见》界定,新型智库必须具备8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针对中山市智库咨政载体建设整体上存在的建设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建议积极搭建咨政载体和平台。一是创建《中山市智库建设成果专报》,由全市新型智库建设牵头单位主办,全市各类智库协办,不定期地向市委政府呈送相关研究成果,解决目前部分智库没有呈送渠道的问题。二是成立中山市新型智库联盟,整合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研究室、党校、高校、民间智库的研究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研究资源浪费,构建优势互补的智库集群,提高全市智库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搭建中山市智库成果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向社会推介我市智库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智库的政策引导功能。

  (三)创新新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方式

  根据《意见》精神,决策咨询的方式有很多,如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针对目前中山市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方式单一、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建议不断拓展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方式方法。一是用好目前已有的全市性课题研究平台,特别是中山市社科规划课题和中山市政府重点调研课题。要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或结项时提交一份政策建议稿,以有效发挥课题成果的决策咨询功能。二是发挥好市政府及各部门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功能。一方面要改变智库专家事后介入的决策模式,让智库专家事前、事中就介入到政府的决策之中。另一方面要破除咨询委员会专家选取、工作开展等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重新甄选、聘用专家,重新确定专家介入决策咨询的过程和环节。三是建好中山市决策咨询专家库。全面梳理市内各类智库研究人才,做到开展智库研究“胸中有数”,同时主动“网罗”市外有志于从事中山市智库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升中山市智库总体研究水平。

  (四)统筹订购全市智库研究需要的各类数据库

  进行智库研究,其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对相关决策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目前最有效的信息收集途径就是各类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国研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中山市智库使用较多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国研网和人大复印资料等。然而,由于目前中山市各类智库都是自行购买数据库资料,限于各自的经费预算,大多数智库只是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资源,不能实现全库购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跨学科、跨领域或是高级别(博硕论文等)文献无法下载和浏览。以“中国知网”为例,目前全市购买该数据库的有中山市图书馆、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市规划设计院等20多个单位,共花费230多万元。由于各单位自行购买,彼此之间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又还无法使用全网数据库。因此,建议统筹订购全市智库研究需要的各类数据库。集中全市各个单位的数据库购买经费,由市财政出资集中购买中国知网等基本数据库,免费供全市各科研院所甚至是市民使用。比如,杭州市就集中购买了中国知网全库,供社会免费使用,总费用在200万左右。

  (五)创新新型智库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

  探索实施新型智库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着力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理论人才和重点学科骨干人才,注重吸纳各领域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人才团队;建立新型智库人才能力评价认定机制,探索采取两种途径进行智库人才学术能力评定: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允许中山市党政智库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评定资格,独立进行中高级职称评定;对党政研究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职能部门等现行不可参评专业职称的党政智库,可参与国家直属上级的内部资格评定或社科系统的职称评定,明确均不与职务和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只作为研究人员学术能力认定的凭据,评聘分开。

  (六)探索建立符合新型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体制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智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深化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要创新新型智库经费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山自身特点的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一设立新型智库建设专项资金。建议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设立“中山新型智库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全市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研究,支持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要课题研究,以及奖项评定、成果发布、政策宣讲、专题研讨、人才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借鉴上海经验,设立由中山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中山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每两年评审一次,范围包括全市党政、高校和民间智库的研究成果,由中山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评委会评定。二要加快建立符合智库特点的经费管理机制。改革现行科研经费配置办法,探索建立专项任务单列预算、优秀成果后期资助的经费配置机制。按照“分项核算”的原则,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按照科研规律和智库运行规律,制定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专家咨询劳务报酬制度,尊重智力劳动,体现思想价值,激发创新活力。三是贯彻落实国家《新预算法》,创新党政智库财政经费管理制度,将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社科联、市委党校等党政智库作为财政三年滚动跨年度平衡预算试点,对财政安排的市委市政府重大课题专项经费,将现行的专项结余“一年一回收”改为“在课题实际完成的时间内不回收,年初自行结转”,最长不超过三年。加强资金监管和财务审计,加大对资金使用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预算和经费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健全考核问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作者:课题组单位为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课题负责人:段龙飞;课题组成员:涂小莉、梁艳霞、姜术俊、陈锦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