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探究

2017-12-31 17:35:20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7)》第六期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持人:赫崇飞)和2015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协同创新框架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5SZY046)(主持人:赫崇飞)的研究成果之一。



  邓小平曾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说“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结果得益处大。”“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2]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表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充分说明培育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工匠精神”是历史文明长期积累的产物,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集中表现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3]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关系密切,“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是高职大学生努力向往的美好境界,是高职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美好理想。[4]高职“思政课”是培养高职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很显然,高职“思政课”涵盖了“工匠精神”的全部内容,高职“思政课”应该担当起培育“工匠精神”的神圣使命,因此,研究探索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目前学界对工匠和工匠精神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工匠和“工匠精神”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所谓工匠是指长期受工业文明熏陶而训练和培育出来的专门人才,是在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只有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才可以称之为工匠。“工匠精神”是指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有强烈的专业追求和坚定的专业操守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理想,即是一种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的坚定理想信念,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价值观。[5]另一种观点认为,工匠和工匠精神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包括皮匠、石匠、木匠、砌匠、瓦匠、铁匠、漆匠、制表匠等等,也包括了小手工业作坊的熟练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劳动者。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上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缺。工匠精神对个体而言,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企业来说,就是追求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就是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6]

  尽管人们对工匠和工匠精神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都承认,工匠精神既是历史文明的产物也是当下文明社会需要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严谨,一丝不苟;耐心,坚持;专业,敬业。也应当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所讲的“工匠”所代表的含义和涉及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历史上“工匠”所指的范围,准确地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是泛指所有担当社会工作的人。因此“工匠精神”是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思想。关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曾说,要教育人们不要做大官,而要做大事,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方为大事,“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我们今天要弘扬的“工匠精神”。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求社会每个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诚实劳动,懂规矩、守规矩,严格自律;专注执着,具有坚韧毅力,刻苦磨练;创新提高,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高职院校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有密切的关系,高职“思政课”教学本身就涵盖了“工匠精神”的教育,比如高职“思政课”要求崇尚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等,这些都与“工匠精神”教育要求相一致,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今天强调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使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功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要求坚持敬业和诚信,敬业和诚信就是“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之一,因此高职“思政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高职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工匠精神”,只有对高职大学生既突出政治教育又突出“工匠精神”教育才符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使“工匠精神”得到有效和更好的传承。

  “工匠精神”对社会进步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思想观念的错误,也加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存在弱化现象,导致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了“工匠精神”,使我国形象在国际上常常饱受诟病。在高职“思政课”中突出“工匠精神”教育对于扭转“工匠精神”的缺失将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使我国的服务和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随着我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我国各行各业必须弘扬“工匠精神”,从而生产质量高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国际国内的需要。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都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高职“思政课”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在高职“思政课”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能使我国服务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也正如我们平常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就是指具有“工匠精神”的人。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就是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使社会各行各业人人都成为“状元”。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数量的较量而且更是产品质量的较量。极致、精品成当今时代的热词,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不断改进、完善产品,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走向成功。[7]时代崇尚技能、呼唤工匠精神,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8]高职教育是为时代和社会服务的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更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理应积极培育当今时代所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当下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趋势,而培养“工匠精神”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提质增效的加速器。实现产业的调整与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必然需要数以亿计的能够站在改革前列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思政课”是一门集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包含了“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因此,必须发挥高职“思政课”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由高职教育本身独特使命所决定。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说,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以培育“工匠精神”作为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这既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教育明确了任务。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为地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文化素养,坚持用“工匠精神”武装高职大学生头脑。

  (四)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是克服“工匠精神”缺失所决定。

  据调查,我国一些企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质量不高等现象,[10]也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指出的: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11]很显然,上述问题还是出在企业缺乏“工匠精神”上。而造成“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是:人们主观上不愿意传承“工匠精神”,急功近利价值观对人们的错误影响。[12]因此,作为为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在宣传和培育“工匠精神”上下苦工夫,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工匠精神”缺失的危害性,帮助高职大学生认识具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形成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五)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也是解决高职“思政课”在“工匠精神”教育上的不足的需要。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政课”共设三门,其中“概论课”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基础课”要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3]明确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然而,由于一些原因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学过于偏重政治教育而淡化了“工匠精神”培育。正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教授所说工匠精神“却也是学校职业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盲区。”[14]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加强“工匠精神”教育是解决“思政课”脱离实际和克服在“工匠精神”教育上淡化问题的需要。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高职“思政课”教学如何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呢?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教授等认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对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15]这一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是:

  (一)提高对高职“思政课”开展“工匠精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过去“思政课”教学只重视政治教育而忽视“工匠精神”教育的做法。

  从高职“思政课”的终极目标来看,它是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技能型人才。很显然,高职“思政课”教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政治思想教育,另一部分是“工匠精神”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在过去实践中我们较多突出政治教育而对“工匠精神”教育有所淡化,这也是造成当今出现“工匠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思政课”教学只重视政治教育而忽视“工匠精神”教育的做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重视政治教育又要重视“工匠精神”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让“工匠精神”成为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流价值,从而培养出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人才。

  (二)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中。

  虽然高职“思政课”的《概论》课或是《基础》课也或是《形势与政策》课分别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并且它们的教育目标都是要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思想也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进行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社会责任感等“工匠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既不能用政治教育代替“工匠精神”教育,也不能用“工匠精神”教育代替政治教育。因此,只有在高职“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中对高职大学生既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又加强“工匠精神”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通过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使高职大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工匠精神”。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校外参观考察、访问座谈、慰问献爱心、调查研究、参加劳动锻炼等,校内实践主要形式有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及读后感、问题回答、讨论发言、制作DV和PPT、观看电影视频、征文比赛、讲故事、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红歌或励志歌舞表演等。这些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能调动高职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职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工匠精神”。

  (四)在高职“思政课”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体现“工匠精神”的典故和哲理,比如古人提倡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货真价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人要脸树要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铁杵磨成针,精雕细刻,于细微处见精神,见微知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另外“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穴,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等等。这些都是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好内容。

  (五)通过“思政部”的德育与社会服务工作室的平台对高职大学生加强“工匠精神”教育。

  组织高职大学生定期在思政部的德育与社会服务工作室举行“心语沙龙”活动,可以开展以如下内容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匠精神”的论述和观点;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等关于“工匠精神”的观点和看法;3、“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关系;4、对高职大学生加强“工匠精神”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5、“工匠精神”在我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6、如何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7、作为高职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此外,还可以交流社会责任与担当、职业道德等内容。通过这些主题讨论交流,使高职大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观点和思想。

  (六)通过高职“思政课”微信群、QQ群等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加强“工匠精神”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发展,高职“思政课”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除了采用“线下”培育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线上”培育方式。“线上”培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邮箱、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宣传交流“工匠精神”教育的观点、心得体会、感想和讨论案例。这种把“线上”和“线下”方式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高职大学生偏爱网络的特点,重视“线上”教育活动,更有助于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作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王继辉 张杰 赵伦芬 赫崇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