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30 18:17:59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8)》第二期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SZY083)成果之一。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客观形势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各高校都在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摸索各具特色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心语沙龙”等第二课堂,延伸“思政课”课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方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问题,切实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分清是非、预防非主流思想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总结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的“思政课”教学,重理论课轻实践课,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看,采取应付的态度较多,有些是象征性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比如,组织学生随便走走看看或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论文,这种“放羊式”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构建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就解决了传统意义的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顺应了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开展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步入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越来越先进,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众多信息,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上非主流思想从四面八方向学生包围过来并向学生发动“全面进攻”,同时,也给学生不专注听课而是沉迷于玩手机“各行其事”创造了条件和带来了方便,使教师课堂教学显得力不从心和鞭长莫及,出现“教”和“学”两脱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如果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忽视当今时代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无法实现理论进学生头脑目标。因此,为了适应时代新特点,必须探索一种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模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上打破过去纯理论教学即“满堂灌”方式,既开展理论教学也开展实践教学,突出“活动”教学形式,变教师主角为学生主角,课堂上教师当“导演”和“主持人”,学生为“演员”和“发言者”,学生不是观众而是教学的参与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课外借助于“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平台开展一系列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从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落实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及信仰体系并体现在行动上,这也是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所涵盖的内容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素质教育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健康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等内容。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强调高校突出立德树人主旨,培养具有正确思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创业,允许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而要做到这些,高校“思政课”必须在精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以学生兴趣小组带动全体学生,以工作室为平台,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实践和研究活动。而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能很好地适应这一需要,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三)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迫切需要。

  一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教学观念上,认为高校“思政课”不同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只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不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过多地停留在教材陈述的理论层面,忽视当下党和国家新的实践和新的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且实践课只限于外出参观考察或写论文,而在课堂内开展演讲、讲学做等活动由于缺乏设备导致无法进行,学生参与实践次数极少;在教学手段上,虽然教学中也播放一些教学视频,但是有些视频与学习内容不相符合、学生认真思考的不多、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学生自己动脑策划、动手实践、亲身参与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从学生的素质教育入手,同时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借助实践平台开展心语沙龙、培训、讲座、宣讲、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考察等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到服务学生思想心理健康需要、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实训校区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等。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客观上要求必须构建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需要。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实际”除了理论教学要联系实际外,还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要求,而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一个最大不足就是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大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都是“放羊式”,要么在教学中向学生布置写一篇与“思政课”内容学习不相符合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者论文,要么随便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一个“地方”,这显然达不到“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没有重视实践教学,缺乏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具体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但也有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学工作,虽然在理论教学中都各有优势,但都存在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成有些“思政课”教师不愿意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形,或者即便开展实践教学也是应付了之,因此,构建一个实践教学平台既给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保障也给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通过“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把企业“请进来”和让教师、学生“走出去”与实训校区企业、开发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合作,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和素质。

  二、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育人作用,也特别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和桥梁纽带,是“思政课”教师多样化施教和学生多元化受教的平台,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思政课”实践学习的锻炼平台,也是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好地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的培养基地,从而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双赢”,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社区)发展的“双赢”。

  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的主要作用有:1、实践工作室。为师生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和参加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平台,一方面组织教师研究“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活动”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学习交流、科学研究、听讲座、为企业(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等活动,实现大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实现职业道德研究、教育和宣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三观”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2、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师生服务社会“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服务作用,组织教师为机关、企业、社区开展送党课教育服务、送形势政策教育服务、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送全民修身教育服务、送安全知识服务、送文化科学服务等等,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活动,实现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服务于实训校区企业、开发区企业(社区)的融培训、咨询、研究为一体。3、发展工作室。为师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一方面锻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培养和造就“思政课”教学科研新秀和名师;另一方面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国家、省、市征文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开展“心语沙龙”活动,建立红色青春学社,教授讲堂,建立文化策略研究研究所和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所开展培训和研究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考察等活动。具体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一)校内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心语沙龙”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教授讲堂”活动、组织学生建立“红色青春学社”开展“学唱红歌”和纪念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和学雷锋活动、建立“文化与策略研究所”和“安全教育研究所”组织师生撰写论文开展“孙中山文化与中山区域发展研究”以及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社区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此外在“思政课”堂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并开展研讨活动、同时从社会上聘请专家学者来校给学生作形势政策和相关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在课堂或课外开展演讲和辩论以及革命诗词朗诵和唱红歌活动或舞台剧表演展示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广东省和中山市课题研究和征文活动,等等。

  1、开展“心语沙龙”活动,指在校内一个固定场所,由思政教师指导,全校学生代表参加,开展以学生思想问题或社会上有争议的观点等为主题的师生交流活动。该活动优点是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倾听者和“圆场”者,教师可以参与交流并负有纠正学生错误言论和观点的责任,使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2、举办“教授讲堂”活动指“思政课”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定期向学生开展以提升学生思想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讲座,同时教师推荐优秀学生登上“教授讲堂”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或完成的作品。

  3、组建“红色青春学社”学生社团组织,指由对思想政治理论感兴趣和爱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学生借助“红色青春学社”开展唱红歌、纪念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学雷锋活动、围绕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对革命纪念地开展参观考察、对企业社区提供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

  4、建立文化与策略研究所,组织师生开展调查研究和征文活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推进孙中山文化研究,发展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促进高校和地方发展。

  5、建立安全教育研究所,组织安全知识研究交流,组织学生安全志愿者向全体学生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师生走向企业、社区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活动,增强学生、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

  6、组织学生看视频,指组织学生观看与“思政课”学习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并开展研讨活动。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开展研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现场感”。

   7、组织学生听专题报告,指组织学生听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由“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牵头从社会各行各业聘请专家或楷模给学生介绍社会发展趋势或人生经验,这里包括:(1)请机关或企业专家介绍改革和机制运作情况,让学生熟悉社会和企业特点和规律,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与社会接轨;(2)请社会的楷模介绍人生经验和感悟,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正确理念;(3)请司法人员介绍违法犯罪的反面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8、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和辩论活动,指在“思政课”课堂上穿插围绕学习内容的学生演讲或辩论活动,或者利用课外空余时间开展围绕时事热点问题开展演讲和辩论活动,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9、组织学生开展以“思政课”内容为主题的节目展示活动,指在“思政课”课堂或课外围绕“思政课”学习内容,由学生选择相应的节目通过表演形式进行展示的活动。根据“思政课”教学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红歌”大家唱、革命领袖(英雄)诗词朗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示、以革命或改革开放为题材的舞台剧表演等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史、党史和革命史,特别是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大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和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大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具体程序和要求是:(1)分组(6人左右)开展活动,每个(组)同学唱一首红歌(或革命诗词朗诵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展示或舞台剧表演),学生班以组为单位在课外开展活动,每个学生参与态度以20%实践分数计入“思政课”实践成绩。(2)任课老师利用上课前5分钟组织课堂比赛,各班推选一个优胜者参加课堂合班比赛,一个合班挑选一个优秀者(个人或组)参加学院组织的“思政课”实践成果展示比赛。

  10、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和征文活动,指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广东省和中山市课题研究和征文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校外实践:”思政课”校外实践是“思政课”校内实践的延伸,也是“思政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的行为,一方面它使学生验证了书本(教材)上的理论和观点,另一方面它也让学生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视野,使学生获得了校内和书本上所没有的信息和感受。

   1、参观革命纪念地或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欣赏祖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丰功伟绩以及更好地掌握改革开放后最新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学习《概论》课的学生代表分别参观孙中山故居(含孙中山纪念馆)或中山抗日遗址或中山红色旅游线路部分革命遗址和中山三乡罗三妹山(含郑观应故居)或小珢环公园。参观的学生交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或关于参观内容的PPT课件,并以20%实践分数计入《概论》课实践成绩。

  2、考察企业和落后的农村。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形式主要特点和企业文化以及关注“三农”问题。如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部分时,组织学生参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式,同时了解企业文化;如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组织学生到落后的农村或贫困地区参观,了解中国目前发展状况。

  3、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或法院审判活动。根据《基础》课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依法治国思想以及反腐倡廉内容和《概论》课涉及党的建设等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或法院审判活动,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受到警示教育。

  4、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假期打工的心得体会,或者撰写一篇关于家乡农村或城市发展的调查报告,或者制作一个关于家乡年味的PPT或家乡文化特写来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联系起来。

  三、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政课”正确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一个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高校长期努力的方向,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思政课”教育对象、不同地区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就应该有不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既辐射全体学生又照顾少数学生,“思政课”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全体学生,重视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智能开发,培养全体学生既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开展的“心语沙龙”活动和建立的“红色青春学社”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头脑和高尚道德品质并具有独立行动和思考能力。因此,构建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以及难点、疑点问题,使学生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少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对一些问题不能正确理解,对一些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和机会让这些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开展的“心语沙龙”等实践活动就能满足“有思想”“有想法”的学生的需要,给予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和交流以及倾诉“思想迷茫”的场所和机会,使学生相互交流思想、解开“心结”、达成共识,正确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理论通过交流比较和观察感受转向主动寻求正确答案,实现思想飞跃。

  (三)有助于解决少数学生课堂不听课的问题,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目前少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严重影响了对“思政课”的学习,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引导到“思政课”学习上来是“思政课”教师和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既有课堂上让学生“动”,又有课外让学生“动”,在课堂上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唱红歌、演讲、革命诗词朗诵、舞台剧表演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课外,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心语沙龙”“红色青春学社”“教授讲堂”和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能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参加系列活动从中得到感悟和受到深刻教育。

  (四)有助于解决“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效果不佳的原因既有学生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教师的原因。作为“思政课”教师能做到的就是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这里建设好“思政课”两个课堂最为关键,一个课堂就是规定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把握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要求,表现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上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看(视频)、写(体会)、思(问题)、谈(感想)、做(演唱、朗育、演讲、表演)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多少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度,教师讲授(课堂开场白与课中点评和结束总结)与学生实践活动时间按照2:1时间比例安排比较合理。在课堂上适当开展由学生参与的活动能有效避免教师“长篇大论”式讲授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同时能把学生由“静态”变成“动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另一课堂是课外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举行以“思政课”内容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主题的“心语沙龙”等活动,使“思政课”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堂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外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实现。

  (五)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擅长理论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在今天还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还仍然一成不变地沿袭过去老办法就显得有些过时,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开展理论教学还有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课还有师生互动和学生实践,不仅仅是课内实践还有课外实践,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实践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要求教师要有选择视频材料和向学生布置任务以及指导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演讲,要求教师要有选择与“思政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的能力并进行点评和总结的能力;组织学生开展革命诗词朗诵活动,要求教师要熟识诗词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含义及意义,并有联系“思政课”学习内容的能力;组织学生演唱红歌,要求教师要熟识红歌及含义,并且自己能演唱红歌和指导学生演唱红歌的能力;构建以“德育及社会服务工作室”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主持学生“心语沙龙”活动,需要教师有雄厚的理论积淀和敏锐地捕捉学生交流的观点进行辩析的能力以及纠正学生错误观点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要求教师要有选择参观考察地方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参观学习和向学生布置观后感撰写以及PPT制作的能力。总之,“思政课”课堂内和课堂外开展的实践活动能促进“思政课”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促使“思政课”教学成为学生满意、学校满意、国家满意的“三满意”课程。


作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王继辉 张杰 赵伦芬 赫崇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