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中山加快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的路径思考

2018-12-31 17:24:38 来源:《中山社会科学(2018)》第六期

  当前中山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重要抓手。中山正在努力打造高效的行政服务、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三大平台”,力争建设成为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高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是中山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笔者认为,重点应在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创新成本上下功夫,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改革与加快完善短期政策措施,营造企业成本持续稳定下降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

   一中山加快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一般指企业开办、运营、注销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即围绕企业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称。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带动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集聚,推动各类经济主体蓬勃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热词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及重视。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中山以“放管服”改革为重要抓手,正在全力打造高效的行政服务、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三大平台”,努力把中山建设成为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其中,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是中山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基础,是提升供给质量的着力点,因此,中山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要靠激发企业的活力。近年来,中山实体经济企业运营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的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等总体偏高。企业成本高导致投资意愿降低,盈利能力不足又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得企业难以实现创新转型。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对于企业而言在降低企业运行负担的同时,势必将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从而对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二、中山加快建设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的路径探讨

  (一)创新供地用地管理制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中山土地供给数量下降,土地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用地成本上升压力长期存在。长期来看,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需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实行更市场化的交易制度,实现土地资源更有效配置和利用,减少闲置、浪费,促进土地价格向合理水平回归。短期来看,可通过供地和用地管理制度创新来降低用地成本。一是实行分期分阶段等灵活的土地出让制度。按照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企业一次性支付多年使用权的出让金,这无疑增加了企业使用土地的成本支出。改变一次性支付的情况,采用灵活的分期分阶段的土地出让制度,使企业支付较少的资金,就能获得土地使用权,短期内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在具体供地方式上,可采取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方式。二是改进土地管理方式,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变传统用地方式,划定产业用地保护红线,以刚性红线确保产业用地,防止房地产蚕食工业用地。落实配套政策,推动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尽快落地,探索利用“三旧”改造向存量要增量。研究细化措施,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快供地和闲置土地建设进度。探索通过灵活管理土地利用方式给予企业用地条件优惠,重点降低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高技术行业、创新型行业以及一些新业态的用地成本以及那些提高土地利用容积率、加强对“三旧”土地利用、积极进行用地再开发等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要求的工业和商业企业用地成本。

  (二)突出降补结合,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近年来中山减费降税政策持续推进,企业税费成本显著降低,但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营造低税负的环境,成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降低企业税费成本不是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主要目的在于减负增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应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探索建立降补结合的长效机制,既考虑为企业提供休养生息环境,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对已发布的减税降费政策,应强化宣传力度,主动积极引导企业实现规范经营以纳入政策优惠范围,帮助企业争取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行政审批前置、市场监管和准入等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等,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收费。研究制定“涉企收费清单”,同时根据国家、省有关收费政策的变化实行动态化管理。严格按照目录清单管理,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三是加大政府补助的力度。对进行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改造提升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升级;对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发展给予适当补贴;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愈加凸显,尤其是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记录不完善、抵押品缺乏等原因,不得不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因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方面。长期来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从根本上优化融资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股权融资,提升资金流转效率,降低企业杠杆。短期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低成本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增强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加快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中心投融资放大功能,通过政府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专业镇,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创新创业扶持、技术交易等多项金融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风险补偿的作用,以财政资金风险补偿来降低银行风险,让银行敢贷、能贷、持续贷。目前中山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中山在2015年开始设立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池,由省财政、市财政、区财政共同出资,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2016年中山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总规模达4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中央财政出资1000万元引导资金,市配套30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少于4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17年7月,中山市科技局印发了《中山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通过扩大资金池的规模,放宽企业入池条件,优化审批流程,增加信用融资担保条件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涉及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在当前企业融资成本、税费成本、流通成本、用能用地用人成本下降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降低企业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中山应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创造有利于企业赢利的制度环境。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企业设立环节,加快实施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中山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方案已于2018年5月上旬开始正式实施,目前已完成行动方案13项内容中的11项,还剩2项正在推进中。在投资建设环节,进一步加大投资审批的放权力度。按照减审批环节、减审批资料、减审批前置条件、减审批时限的“四减”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现减时限、减材料、减前置、减环节。二是构建各部门联动配合的协作机制。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政府部门内部衔接不畅,一些部门在服务企业方面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快构建各部门联动配合的协作机制,突破部门利益藩篱,统筹确定各部门任务和责任清单,规范工作程序,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实现区域规划、投资项目、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各方面的数据标准统一和信息有效共享,逐步构建综合服务和监管体系。三是增强主动服务企业意识。由于存在怕担责的心理,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出现“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要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保障政府服务提供到位、提供正确、方便快捷。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联系服务企业的制度,落实责任部门,针对企业发展不同类型,聚焦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探索分类施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五)精准定位企业需求,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当前中山经济已经发展到新旧动能转换的特殊节点,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谋求创新转型已成为共识。但创新是高成本的事情,一方面企业要付出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另一方面创新过程本身还可能遭遇各种预料不到的风险。创新所伴随的高昂成本和巨大风险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投入到创新中去。降低中山企业创新成本需要政府部门精准定位企业需求,针对企业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有效举措,形成政策合力。一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水平,增强中山人才资源集聚能力。“创新人才缺乏”是抑制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中山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大力提升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品味,以更好的吸引人才;进一步提高主城区的首位度,增强主城区的综合服务、辐射带动和高端要素集聚功能;推动专业镇产城融合发展,以专业市场的建设为载体和切入点,拉大城镇建设框架,提升城镇发展品质,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二是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中山企业大多数规模偏小,创新投入能力有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创新门槛和成本,对促进企业创新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引进建设力度,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共性工厂等领域扩展,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成本。企业之间无序的“模仿”、低成本竞争对企业创新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中山不少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维权难等问题。侵权成本太低,而维权成本又太高了,这些都抬高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使得一些企业无心创新。只有显著提高侵权成本,大幅度降低维权成本,企业创新成本才能真正降下来。中山应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诚信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总结推广古镇(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经验,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的“快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效率,帮助企业走出“侵权易、维权难”的困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作者: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熊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