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南头镇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吴婷环
花灯制作也是蛮有意义的,因为除了传承之外,我们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我们会让学生进行一个环保的灯笼制作。
在传统文化中加入创新元素,利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环保花灯、机器人花灯等不同意义的花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现场上课同期声】
先把这A4纸对折,剪开一半,绿色在上面,橙色第二组,然后粉色,简单的荷花灯就做出来了,我们再整理一下它的形状。
何嘉仪老师告诉记者,随着花灯制作课程的深入,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多方面了解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了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采访:何嘉仪老师
我觉得学校不单是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多一点自己的想法,多一点动手能力是最好的。
曾文琦是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开朗的她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喜欢手工制作,上小学以后更是迷上了花灯制作,2013年凭借这盏主题为《秋收》的菠萝花灯一举夺得南头镇花灯制作一等奖。
采访: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曾文琦
用了铁丝围成菠萝的形状,然后拿纸巾搓成这些纸团,再拿一些软的卡纸贴在上面,然后拿些颜料涂在上面,然后拿去晒,晒两天就晒干了。
看到女儿如此爱好花灯制作,并且获得很好的成绩,作为家长的曾妈妈感到非常高兴,对学校结合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教学的创新方式也表示满意和支持。
采访:曾文琦的妈妈
让小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方面培养她,希望她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制作花灯的水平,学校还专门从黄圃镇请来民间老艺人,为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传统花灯制作培训。可以说,以传统花灯制作工艺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学校开设花灯制作社团的初衷,也是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
采访:南头镇中心小学校长吕鉴添
通过引进师傅,配合老师来开展这块的工作,后来又得到家长们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所以做起来效果很明显。
除花灯制作外,学校还成立了“偶型我塑”软陶社、“创新”科技社、“阳光”管乐队、 “旋风”足球队等二十多个社团。孩子们在阳光社团的舞台上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诠释最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