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三令五申要求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而“放管服”“只跑一次”。而事实上,照样还有一些人去政府机关窗口办事却办不成,设立了一个“办不成事窗口”。那是不是到了这个窗口就一定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心想事成”呢?
呈现给老百姓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真的是办不成”。服务对象所提出的要求或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给你办了就违法。还有一种可能,遇上普通窗口推诿扯皮的,而且国家的法律法规允许的,“办不成事窗口”应该当负责协调解决,帮助其办成事。这其间,这个“办不成事窗口”应该显示其权威性,应该有“领导负责制”,以求尽最大可能帮助老百姓办成事。
“办不成事窗口”应该是“政府最后一个服务窗口”,而且是“最为权威的服务窗口”,无论最终是“办成”还是“办不成”,都应该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句号”。唯其如此,才能谈得上“高效率、人性化”,才算是一种让老百姓看得见而摸得着的“服务创新”。但是,我们更加希望见到的是各个部门的办事窗口已经可以切实帮群众解决到问题,而不需要去到“办不成事窗口”,或者根本不需要这种窗口的存在,这样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