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市文化强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各镇区的文化强镇考核工作,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审核材料、现场考察和委托第三方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四种方式进行量化评分。近日,2016年中山市文化强镇(区)考核结果出炉,小榄镇高分获评中山市文化强镇。
在文化强镇建设中,小榄镇以投入机制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以传统为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社团和社会之间资源互补、优势互用、工作互助的协同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共建氛围。
■保障投入 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小榄镇在文化人员、经费及场地等方面投入均有固定、长效的机制。形成文化和旅游部门科学用人机制,同时兼顾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保障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壮大发展民间文艺团体和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以项目补贴、资金扶持等形式,鼓励民间团体积极开展展示、交流、培训等活动,普惠群众;同时兼顾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管理优化和权利保障,吸引更多民间力量加入到全镇的文化建设中来。
■特色活动 提升品牌活动内涵和影响
近年来,随着小榄镇文化投入机制的不断优化、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全镇的文化建设正逐步走上标准化、均等化、品牌化道路。
一方面,以品牌活动为载体,让文化走进市民的生活。每年,小榄镇以公益性、群众性为原则,举办小榄菊花会、“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读书节、荼薇文化节、新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以主题活动为导向,让文化引领市民的生活。近年来,我们从青年、妇女、老年人、异地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体的需求出发,每年精心策划各类主题性文化艺术节,通过常规的才艺大赛、文艺作品征集、风采展示等活动,以及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群体优势设计的特色活动如青年微电影创作、妇女插花比赛、老年人广场舞等,为市民提供展示才艺、交流兴趣的舞台。
此外,还以社会组织为延伸,让文化凝聚市民的生活。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提出,小榄镇的文化建设工作也逐渐向社会渗透,近年来通过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活动组织工作中。像近年来艺术馆的展览已逐步走上民间社团、学校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自主策划的办展模式,小榄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也采取了由民间团体承办的方式进行,同样也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传承发展 力促文化与旅游相融互动
为加大菊花会、赛龙艇、荼薇、书画艺术等小榄特色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小榄镇以活动为支撑,普及传统文化知识。除了每年举办各类非遗项目的展示活动外,推出了面向基层群众的非遗技艺的基础培训班,并围绕重要的传统节日,推广本土节日民俗,希望以活动唤起社会对传统民俗的关注,加深新老小榄人对小榄文化及其本源的了解。
其次,以民间为主体,激发传统文化活力。近年来,小榄镇注重利用民间的力量开展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了三年的荼薇文化节、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等,就是由民间企业承办的方式进行。这种做法调动了民间的积极性同时大大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活力。
再者,以产业为助力,提升传统文化价值。结合“广府(中山小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及“文化旅游小镇”的建设,我们启动了小榄菊花园、荼薇文化园建设项目,并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双美府景区、隐秀寺等文化旅游景点方案,结合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以旅游带动文化产业,以产业反哺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赢发展。
■创新机制 推进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
去年,小榄镇完成了市下达的四个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任务,并增加五个镇级试点。
通过场馆升级,管理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小榄镇对新市社区内的文艺大楼进行了基础改造,并在2015年3月率先启用了全市首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市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镇区资源和社区服务的有效对接。其后,陆续对东区、埒西一、九洲基三个社区及五个镇级试点社区文化室进行了优化升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团队进驻、功能完善、场馆整合等改造工作,向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综合文化服务。
结合“创益菊城”,引入团队,拓展服务功能。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公益力量,通过项目资助、公益创投、志愿互助等方式,培育和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居民服务。
把握资源整合,培育品牌,引领文化生活。近年来,小榄镇推行的“一社区一品牌”建设工作成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提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成效,小榄镇把社区品牌建设成果充分融入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如九洲基的“烙艺”、埒西一的“书画艺术”、东区的“曲艺社”、新市的“国学馆”,以培训、展示、比赛等群众均可参与的活动为载体,扩大综合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去年,小榄镇还将小榄图书馆分享读者活动推广至各社区图书馆,为基层读者带来阅读新形式、新体验。
2016年,小榄镇在完成四个市级、五个镇级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全面铺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建设的标准化、全覆盖。着力为各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文化体验空间,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