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一个充满活力、经济发达的城镇,生活着几十万本地和外来人口。有没有人会想到,小榄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在哪里呢?在宋代以前,小榄所处的位置刚刚出水成陆,四面环海,人烟稀少,还没有定居人口,只有少量渔民流动栖息,所以称为永宁潮居里。南宋绍兴22年(公元1152年),香山县立县时,永宁潮居里改称宁安乡,含小榄、大榄两村,这一年,是在《香山县志》中,小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年份,被确定为小榄开村的年份。
南宋末年,为逃避战祸,居住在中原地区的百姓南迁来定居的越来越多。人们依山而居,其中,以飞驼岭西南侧聚居的人口较多,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自然村落——冈头村。其中,杜、毛、曹三姓定居大榄冈头村及飞驼岭附近,而曾、罗二姓则在凤山北麓冈底涌一带,以及西南麓的罗涌一带定居下来,故有“冈头、冈底为大、小两榄开村之地”之说。但是,时移势易,如今,冈头村已经没有杜、毛、曹三姓的原住居民了。
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8年),朝廷将香山寨迁到冈头村外,驻兵维持治安,抵御海寇。村外的西面就是香山寨的旧址。这里原来是一片广阔的海面,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变成陆地。后来成为地名,叫“寨前”,一直沿用至今。
在冈头村外的犀山脚,分布在泥土表层的贝壳随处可见,这是冈头村曾经沧海的遗迹。1982年,广东省考古专家来调查时,发掘出宋代贝丘的遗址,以及先民用过的瓷器,这是岗头村在宋代已经有人居住的证据。
冈头村现在已经更名为永宁居委会冈头小区,古建筑已经很少,部分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民居的建筑格局依然保留下来。村内有一条古老的大街,贯通南北,两端各建有一道村门。街道的东面并列7条小巷,称为上街,西面并列8条小巷,称为下街。这种街巷建筑布局,古代叫“耙齿巷”。南面村口正门的门楣石匾上刻有“冈头村”三个大字,原是清代咸丰11年所刻,现在大家看到的石匾已经过多次重修。
村内有个社稷,叫“五谷社”,是先民祈求农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大概就是小榄最早的社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