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广东中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一直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2+8+N社区共享治理模式成功入选201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流动人口的积分制管理,获得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16年还荣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全民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共治。
●4年公益创投让2万人参与社会共治
说起广东中山的博爱文化,除了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坚持了30年的“慈善万人行”,还有连续举办了五届的“博爱100”公益创投大赛。
面对社会大众的多元利益诉求、各类热点和难点问题,单靠政府力量去解决是不够的。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更好服务广大群众?
“博爱100”公益创投大赛便是一次很好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政府设立组委会举办创投大赛,吸引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参加创投,据统计,前四届共吸引1143个社会组织和草根志愿团队申报,征集了4989个项目和创意,扶持项目1493个,组委会投入1541.5万种子资金,撬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的总资金达到4649.6万元,也就是说组委会每投入1元,可撬动各类资金3元;同时还凝聚了2万多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会共治,直接服务市民群众超过120万人次。
从2011年起,广东中山先后开展了全民修身、全民治安、全民公益等十多项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行动。中山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关东生称,广东中山社会治理创新有个鲜明特色就是“全民牌”。政府不是一个简单动员者、表面参与者,而是一个精细统筹者、实际参与者,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村居及群众等各种治理主体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其在培育群众公共精神、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责任。
●中山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广东中山大力推进基层工作的社会治理创新,动员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其中。第五届“博爱100”便大力引导创投项目贴近社区民生。本次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入围468个,项目虽小,但目标精准,为特定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石岐区的暖阳舞蹈―――长者舞蹈队展翅计划、神湾镇的曲艺讲习社项目,以及提升在校学生急救知识、遇险自救能力的“‘黄金四分钟’自救互救能力项目”,都让社区居民凝聚起来并且有所受益。
广东中山南区的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还率先在全市举办了城南社区基金“金点子”公益项目大赛,面向所有社区居民开放项目申请,共计16个项目入围,获得23.5万元的资助。这些项目的服务内容涉及社区阅读、文体团队培育、亲子教育、长者健康、助残、社区环保、社区融合等多方面。
“对这些入围项目,不仅是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落地、实施及发展一系列的能力建设和持续性支持,让这些项目真正生根,让居民服务好居民,让社区更和谐美好。”广东中山城南社区党委书记林素恩告诉记者,“我们在不断探索社会基层治理创新。”
广东中山有越来越多的社区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开设青年社区学院、老年大学等,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引入各类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引导居民就公共事务提出解决对策等,促进社区共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