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新闻报道

40年改革开放:港澳同胞助力中山经济起步

2021-06-23 17:33:36 来源:中山广播电视台

  2018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在讲话中就特别提到了中山温泉宾馆,肯定了它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在温泉宾馆的带动下,不少港澳企业家都纷纷来中山“喝”改革开放的“头啖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很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都将目光投向中山。澳门侨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王世民 侨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79年开始,父辈已经回到内地。这也有一些渊源,因为妈妈祖籍是中山。”

  和大部分港澳商人一样,改革开放初期,王世民一家以来料加工为主生产纺织品。他们负责出原料、技术、设备、订单,中山提供厂房和劳动力。这也是中山,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雏形。经过14年的发展,到了1993年,王世民一家的全资公司——中山侨光纺织有限公司正式在南朗镇成立。先进的机器设备、管理模式和较高的薪资水平,一时间成为求职者争相进入的企业。

  王世民 侨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鼓励我们的其中一个政策就是两免三减半。就是说当你的企业开始盈利的时候,头两年是免所得税的,后面的三年所得税也是征一半。而且政府支持我们发展,他们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服务,包括帮我们一起招工。”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侨光纺织从当初几百平方米的租用厂房发展到现在拥有自己的28万平方米的综合厂房,公司生产蒸蒸日上,年产毛、针织服装达数千万件,客户遍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地。而当时中山凭借毗邻港澳,劳动力、土地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在这些外资企业的带动下一跃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

  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大不如前,转型升级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王世民 侨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的纺织产业都是等它逐步转移到东南亚的地方,而在中山这里,我们是以工业园区的模式开始做大的转变。”

  香港叶氏化工旗下的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则顺势而为通过寻找“环保”突破口,带领洋紫荆成为中国油墨行业销量第一品牌,实现二次腾飞。

  邝国照 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2008年我们研发了一种无苯的油墨,我们是全中国第一间油墨厂全面停用甲苯。这样去配合市场需求,我们在短短几年间每年的增长大概是百分之三四十、四五十。”

  截至去年,洋紫荆在国内一年的产销达到6万多吨,位列各品牌之首,产值超过14亿元。在各大超市上架的货品中,有约三分之一的塑料包装,用的是洋紫荆油墨。

  港澳同胞不仅为内地经济发展注入了资本,也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吸引国际资本纷至沓来。截至目前,中山全市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累计超过7000家,投资额累计达36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们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张峻峰 中山市商务局副局长:“到目前为止,中山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已达到151亿美元,有80%以上是来自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山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以及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中山通往港澳的交通更加便捷。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中山与香港的产业合作开始步入实质性的实操阶段。2018年3月29日《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和“香港科技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正式签约落实。乘势而上,中山与澳门的合作也在加快,尤其是在健康产业方面,两地还提出共同打造,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的目标。

  张少鹏 中山市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副总经理:“第一个在环境的打造,还有高端人才的引入我觉得是提升了很多的。并且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我们在人才、资金、物流、技术、信息方面都可以达到一个聚集的效应,成为我们中山市下一步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个支撑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号角已经吹响,在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积极参与下,敢为天下先的中山必将续写新的改革篇章。

  中山广播电视台报道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