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木做成的、圆乎乎身体的大象,依靠摩擦力和自身重力,沿着轨道一步步向前走;同样用红木做成的啄木鸟,用手轻轻一拨,便顺着“树干”开始“工作”……这些不是专业玩具商生产的玩具,而是广东中山职院红木家居学院的师生们,利用红木废料设计的创意产品。该学院家具艺术设计专业主任王菁介绍说,未来还将结合大涌历史文化,开发更多红木文创产品。
利用木头本色 设计创意玩具
2018年7月23日,记者在王菁的工作室内,看到了师生们一起设计的红木玩具以及文创产品。
圆滚滚的大象憨态可掬。当放置于它的专属轨道上时,大象便迈着“小短腿儿”一步一步前行。这头大象的身体,用白色的榉木做成,耳朵部分则用黑檀木制成。不用上色,这头大象外表轮廓已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样利用木头原色做成的啄木鸟,身体也是红的白榉木,冠羽部分选取红木白皮做原料,嘴巴由竹筷改造而成,最为亮眼的红色翅膀则用的血檀木。
一边前进一边屈伸大腿的蚂蚱、会张合翅膀的蝴蝶……在王菁的工作室内,还摆放着许多类似的由红木做成的玩具。
“传统的红木家具以雕刻工艺为主,每个花纹还有其自身包含的美好寓意。但是这些元素难以吸引年轻人。”于是,如何做出符合年轻人审美、心态的红木产品,赋予红木更多文化内涵,王菁及该校家具艺术设计专业老师曹春雨,分头带着各自90后的学生们摸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名需要定制木质玩具的幼儿园园长,加上自己本身也有小孩,王菁决定从玩具入手。两人带着学生到幼儿园听课,观察孩子们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了鱼型砧板、会移动的小白兔、大象等木质玩具。
发挥本土优势 设计文创产品
在王菁和曹春雨的工作室内,还挂着许多师生共同完成的文创作品,如红木吊坠、红木书签、红木凳子等。这些作品中,红木吊坠已成为师生朋友圈内的“网红”。“学生们利用红木本来的颜色和纹理,打磨成不同的形状。他们一放到自己朋友圈,很多人问卖不卖。”曹春雨在自己的朋友圈内,也常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留言中不乏询价者。
为什么要以红木为载体,让学生去设计、制作相关文创作品?王菁道出了背后的原因:“首先作为学生,毕业后如果做出一件家具,受众的市场反应如何,这是很难了解到。而且不可能一毕业,就有机会去设计出能推向市场的家具。”而做文创作品不同,一件作品好与坏,发到朋友圈便可以得到反馈信息。王菁说,学生可以从中学体验“买卖流程”,设计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家具。
红木家居学院作为专业镇产业学院,其主要课题之一便是服务于大涌红木产业发展。
“北上广大城市的家具展览中,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新中式家具越来越多,现在大涌有不少企业寻求突破和创新。”曹春雨认为,创新离不开90后新鲜血液的加入。从设计文创作品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细节、树立创新意识。
“另外,我们认为广东中山大涌红木的文化附加值可以再提升。”为此,王菁已经开始带着学生走访大涌镇内祠堂、热门景点等,再结合红木设计出更多具有大涌特色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