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新闻报道

小康成就:广东中山“污水验毒”成果登上《自然》杂志

2018-08-01 17:08:53 来源:中山日报

  2018年7月19日,最新一期世界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扩大检测污水范围以监控毒品滥用》的文章。文章说,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只是把污水分析结果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最早将该技术从实验室引入禁毒实务的则是广东中山。记者2018年7月31日从中山市公安局了解到,新技术一年协助抓获吸贩毒人员341名。

  据了解,2017年年初,全国首个“污水验毒”项目在广东中山试点。当年6月23日,中山市公安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正式签约,全国首个“校警合作”的毒品环境法医学(毒情监测)联合实验室在中山成立。

  《Nature》的报道中所提及的一起制毒案件发生在2017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日,5个行动小组同时行动,将团伙的7名制毒团伙成员抓获。这是中山市公安局采用“污水验毒”技术破获的第一宗贩毒案。当日,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直播。

  随后,中山公安利用污水采样分析,先后锁定三个监测异常小区,抓获吸贩毒人员275名。

  2018年7月31日,记者从中山市公安局获悉,一年来,警方通过“污水验毒”,共破涉毒刑事案件45起,抓获吸贩毒人员341名。

  “污水验毒”技术是如何奏效的?

  中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冯立洲告诉记者,污水验毒技术监测精度非常高,理论上,5克毒品倒在与西湖体量相当的水里,都可检测出来。在污水处理厂检测到毒品成分,通过分析追踪,可以追查到具体小区。

  冯立洲说,目前,中山市现有的22个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毒情监测的“前哨”,污水厂工人定期采集水样交警方,警方根据检测数据对毒品犯罪开展精准打击,追查毒源的效率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作者:卢兴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