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的头几年,中山水利建设经历了“五年规划三年达标”和“上新台阶”两个重要阶段,“碧水工程”也于此时启动。本期【在党旗的引领下-百年中山 百年征程】就带大家回顾当年中山水利建设的历史。
陈明瑗 记者:“从1991年春至1993年12月间,中山市共投入3亿多元,掀起了水利防洪达标工程建设的热潮。当时中顺大围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其他堤围,如五乡联围、文明围等,达到了防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这就是中山水利建设史中著名的‘五年规划三年达标’。”
张旺清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95年,中山拉开水利工程‘上新台阶’建设序幕。当年,全市投入资金达1.8亿元创历史之最。1998年特大洪水咆哮着向中山袭来,中山军民又一次胜利抗御。2000亩以上堤围无崩缺,水库、电排站、水闸等水利设施安然无恙,人员无伤亡。”
张旺清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山水利工作由传统水利向现代的水利、可持续发展型水利方向转变。2000年8月起 中山市启动‘碧水工程’,全市整治内河涌113条。中山市在实施‘碧水工程’的同时,还着力解决困扰南部镇区的‘旱’和‘咸’等老问题。”
中山电视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