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广东中山西区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活动。当天,广东中山西区在烟洲社区御水湾小区、隆平社区三队两个试点,首次引入带积分兑换物品功能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探索“互联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新模式。其核心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运用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实现对居民垃圾分类“线下行为”的“线上管控”。
当天上午,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启动仪式后,广东中山西区“六联系”工作组人员分组入户进行宣传,参观智能垃圾设备,此次宣传活动同步在汽车总站、西区医院和隆平社区进行。
据介绍,广东中山西区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强制单位及隆平社区三队、烟洲御水湾小区两个试点已完成设备投放,共投放垃圾桶等各类设备679个,基本完成一个有毒有害垃圾储存仓库、一个可回收物暂存仓库、一个特殊行业废弃物仓库的“三个一”建设,建成垃圾分类终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过程的全程监管。广东中山西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构造初步完成。
“原来这里就是摆放了垃圾桶,再由保洁员送去垃圾站。现在,这里摆放的都是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你丢了什么垃圾都可以在云平台看到。”广东中山西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中山西区首次引进使用3套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以此有效解决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缺乏、不会分类投放的问题。
记者见到,位于御水湾小区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通过简明易懂的图示,引导居民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塑料、金属、玻璃、报纸等)、有害垃圾(电池、药品、杀虫剂等)、餐厨垃圾(饭菜、果皮、动物内脏等),并在回收设备中设立不同的箱体引导居民分类投放,使分类细致清晰。
“每位居民会有一张业主卡,他们既可扫二维码也可直接刷业主卡,领取带有二维码的自助垃圾袋。”据负责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运营的侨银环保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步居民需要将分类垃圾放在箱体的重板上,这个重板实际上是带有电子秤的传感器;第二步就是扫描二维码卡,此时箱体就自动打开让垃圾落入箱内,并记好准确重量,之后再盖上,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分类垃圾处理以及积分记录。
“通过分类垃圾的积分,居民可以兑换同等价值的生活用品,比如纸巾、肥皂、毛巾等等。”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