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50余名高三年级西藏生启程回家。2020年7月12日早上8:00,22名选择由学校统一接送的西藏生,在该校8名教师的护送下,统一乘坐大巴前往广州,再转乘火车或飞机回家。
面对这些远离家乡前来求学的孩子,该校西藏部的老师们又兼着家长的角色,课堂上传授知识,课堂外用心陪伴。自2002年开始接受西藏生起,中山市实验中学至今已招收千余名西藏生。2019年,该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跨越千里护送学生回家
7月12日早上7:50,一辆大巴停在了市实验中学住宿楼前。准备当天回家的西藏部学生,陆续拉着行李从宿舍楼走出来。
“师傅,你再把车开过来一点,这样方便学生装行李。”学生到达前,中山市实验中学西藏部主任彭联生站在大巴车前,和司机、护送学生的老师反复确认各种细节。今年,该校共有50多名高三毕业生,其中22人选择由学校统一接送。彭联生介绍,22名学生,大部分从广州乘坐火车前往拉萨。另有3名学生家在昌都,需要先乘车到成都,再乘坐飞机回昌都。由于路线不同,8名老师分成两组,一组6人护送学生到拉萨,一组2人护送学生回昌都。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回家前,学校还给学生和护送老师做了核酸检测,并给每名学生配备了口罩、消毒洗手液等。
离出发时间越来越近,大巴车前的老师越来越多。当天是周日,没有教学任务的西藏班班主任、年级主任等,都来和学生们告别。离别前,有学生默默将行李放上车后,再折回来给老师们献上哈达,师生一一拥抱告别。
“一年一度的护送西藏学生返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等大巴车走远后,中山市实验中学西藏部副主任舒乾标感慨地说,每年,这跨越千里的护送之路充满艰辛。如果从广州出发前往拉萨,火车要穿越7个省市,历时3天两夜、整整56个小时,途中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情况。舒乾标在护送西藏生回家的途中,就曾遇到过学生出现高原反应、突发疾病等状况。
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学生成长
离开学校前,西藏生益西措姆给教过自己的老师们写了一封千字感谢信。“真的很感谢老师们,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几乎每个节假日都陪着我们。”益西措姆抹着眼泪回忆说,初到学校时,自己基础薄弱,老师们总是不计报酬辅导功课;在今年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该校高三年级主任李黎给留校的西藏生们送来点心、牛奶;全年级1600多名学生,老师们能准确喊出每名西藏生的名字。
三年时间,师生情谊渐浓,离不开老师们的用心陪伴。
“对西藏生,我们做到‘制度上一视同仁,感情上厚爱三分’。”中山市实验中学高三西藏班专职班主任邓伟举例说,许多老师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回家,让远离家乡亲人的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本地班的家长还会利用班级大食会、宿舍同学过生日或者给自己孩子送饭菜的机会,给西藏班的孩子们也准备一份。
舒乾标介绍,学校开展西藏生工作坚持“严、爱、细”“早、实、联”并举的原则,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深化教学管理;在思想上加强引导,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在生活上细化服务,关心饮食起居。积极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促进西藏学生与本地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他举例说,针对部分西藏生基础薄弱的现状,老师们利用周六日、节假日给学生进行集体补课或个别辅导;考虑到西藏初中生年龄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还为初中生开设了专门的西藏生餐厅,每天供应牛奶,每周一、二、四定期供应水果,星期五添加鸡腿、鸡翅等。高中学生每周有水果和鸡翅供应,初、高中学生每月去茶餐厅加餐,免费吃西餐一次。每逢节假日,还都会安排学生上街购物、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援藏十八载,获国家级表彰
作为广东中山唯一承担国家教育援藏任务的学校,中山市实验中学从2002年开始接收西藏高中散插生,2009年开始接收内地西藏初中班。
据统计,教育援藏工作18年来,截至2019年9月,该校共招收519名西藏高中散插生,已经毕业418人。高中散插生绝大多数同学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其中2009届明玛丹增同学以当年民族毕业生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学,2011届的鹿杨同学,品学兼优,考入清华大学。该校2019届高三西藏生共52人,上本科线52人,上重点本科线47人,本科上线率100%,重点本科上线率90.4%,文科重点本科上线率100%,创历史新高。
初中共招收603名西藏初中生,已经毕业523人。其中,100%以上同学升入内地西藏班继续高中学业,且85%以上被录入内地散插重点高中。2019年中考参考人数38人,散插班(重点)上线人数35人,重点上线率达到92%。
因在落实人才培养、创新教育援藏模式、推进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国务院授予中山市实验中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