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河涌水污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采用无人机、无人船排查入河排污口,守护中山碧水蓝天。
在长江北路洋角涌边上,这个约8平方米大小的白色“房子”就是河涌自动监测站,它可以监测河涌COD、氨氮、总磷、总氮、地表水五参数等9个指标,每4个小时开展一次自动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平台集合了水质预警预报、污染溯源、评估排名、视频在线监控、数据共享与发布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中山市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水环境形势分析能力。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邓耀杰:“中山一共建了2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这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我们实时对河涌的水质数据进行检测。通过水质数据的监测结果,我们进行分析统计,为环境管理部门和污染防治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据介绍,当河涌水质自动监测设备监测到水质发生异常时,平台就会发出警报,确认是河涌水质有问题的话,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将具体的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监管,并联动发送给执法部门进行协调。除了水质自动监测项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对入河口排污方面严格把关,引进无人机、无人船多维度排查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 刘燕:“为了全面地排查,有口尽查不要遗漏。(像)淹没在水下的排污口,我们无人机和人眼都发现不了了,我们就借助无人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观察无人船测扫声纳传回来的数据,就分析这几个点可能有疑似排污口。我们再派人工到那里仔细排查,就以把这些埋在水下的排污口也找到了。”
记者了解到,入河排污口排查项目已获得省、市两级资金支持,其中省级资金775万元,市级资金469万元。前期通过公开招标,已委托4家技术单位运用无人机、无人船、热成像、侧扫声呐、高精度定位摄影设备等新型设备和技术,排查全市河涌上入河排污口。目前排查工作已全面展开,22条市级重点河流(水库)及其他7条大江大河的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初步溯源阶段。
中山市人大代表阮锦全:“中山市这个河涌水质自动检测项目以及这个入河排污口排查项目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这两项工作加快开展,顺利验收,为后续水环境整治提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中山广播电视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