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新闻报道

小康文化:广东中山自编教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7-11-03 13:37:03 来源:中山日报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该课程在广东中山已开设了十余年。

  ●案例:一节课花了两周时间准备

  “好痛啊,娘,我不要缠小脚啊……”这是不久前,广东中山西区翠景东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三个孩子自编自演的独幕剧中的一幕。独幕剧《孙中山破陋习》讲的是孙中山阻止母亲给姐姐裹小脚的故事。表演在一节课内完成,但从前期准备到站上讲台,花了足足两周时间。

  “在上课前两周,我就把孩子分为四个组,分别是资料组、采访组、媒体组和故事组。资料组的孩子就自己搜集资料,再制作展板、手抄报等展示出来。采访组的孩子就去采访现在的广东中山名人,比如广东中山西区醉龙的传承人,问题都是他们自己准备的,他们再把采访内容整理出来。媒体组就在各个媒体,如网络、报纸等收集广东中山名人的相关信息。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组,他们用三句半和独幕剧的形式,展示广东中山名人的故事。”该校综合课老师周泉介绍说。

  ●做法:以“项目制”形式开展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负责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冯玉生介绍,类似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山市中小学校已开展多年。“2002年课改之后,我们在小学3-6年级、中学均开设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的开设以锻炼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冯玉生说,为配合教学,广东中山还以“中山特色文化”为主题编写了小学教材,教材中包含了大涌红木、沙溪服饰、崖口美食等等内容有别于语数英等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任课教师。

  “比如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牙齿,牙科诊所里的医生就是这次课的老师。孩子们调研回来要做PPT,那电脑老师可能就是这节课的老师。”冯玉生介绍说。

作者:唐益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