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2020年春节前夕,上级领导一声令下,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退役女兵钟凯翠匆忙从广东中山飞往北京,投入到紧张的防疫执勤一线至今, 日均执勤8小时以上。
中断学业,女大学生瞒着父母参军去
生于1996年的钟凯翠老家在广东梅州,打小在广东中山港口镇长大。2016年夏,临上大三之前,时年20岁的她瞒着父母做了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暂停学业,参军入伍。
“让激情在军营里燃烧,让品性在军营里磨砺;圆军旅之梦,写无悔人生;保家卫国终不悔,绿色军营献青春……”2016年夏,校园内一条条征兵动员宣传横幅吸引了钟凯翠的目光,“当兵好像还不错,我记得以前妈妈说过她年轻时就想当兵,我何不试试呢?”一念之间,心底仿佛有种声音在召唤她。
她偷偷在网上搜集了大量信息,了解了当兵入伍的所有硬性条件。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钟凯翠毅然选择了报名,根据自己在网上查询的结果,从报名到定兵,一步步按程序进行初审、体检、体能考核、政审等。
直到需要提交户口本,钟凯翠才说出实情。“父母当然非常支持了,尤其是我妈妈,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回忆道,妈妈特别崇尚军人,她们那个年代女兵极少,母亲也曾因为自己没能当上女兵而遗憾和懊恼。而今,钟凯翠替母亲完成了年少时的梦。
那年9月,钟凯翠成为了当年广东中山港口镇唯一通过审核的女兵,远在梅州老家的很多亲人纷纷赶来广东中山,为剪去长发、穿上军装的钟凯翠践行。
历经军营,打磨的青春更闪亮
踏入新兵连,钟凯翠开始了她曾经无数次幻想过的“苦日子”。日复一日的训练、学习,快速的生活节奏、严格要求的条条框框,这让刚入伍的钟凯翠感到些许不适,因为不爱吃米饭,还被班长勒令过要一日三顿各吃两大碗米饭。即使这样,钟凯翠还是很快克服了困难,“部队生活肯定与学校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苦中作乐。”
下连之后,钟凯翠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她的执勤点在首都零环——国家机关大院内,主要负责部内外的安全守卫,无论是平时还是有大型会议的时候,她们都需要时刻戒备,维护首都安全。背记上千个代号、熟悉部里所有地形和死角、考核理论、上机操作、24小时关注部里的一切安全隐患。钟凯翠平时还会通过监控器、电话、电脑、电台与哨兵进行交接,同时处理各种情况,也是这些实打实的磨炼,练就了极强的行动能力。
2018年,钟凯翠所在的中队应邀参加武警总部八一文艺汇演。因为勤务紧张、在岗人员紧缺,她和战友对于节目的上心程度远不如勤务。首次审核后,面对考核官的质疑与否定,她们决定要干就好好干。为了中队的荣誉,她们学一支舞,摔得胳膊膝盖全是淤青,手臂擦伤化脓,累了就往地上躺,十分钟后起来继续。正是在这不服输的状态下,她们最后取得了演出的机会,并获得武警部队原创舞蹈一等奖的荣誉。
转变身份,重新定义人生价值
2018年,钟凯翠光荣退伍。由于武警部队正值改革,机关内部的勤务不再由武警部队负责,钟凯翠所在的部队也撤出重新转立,在岗人员空缺。由于岗位性质的特殊,部队领导又重新找到了钟凯翠。“他们询问我是否愿意回部里继续执勤,秉着对工作的热情与军人召必回的血性,我还是觉得应该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钟凯翠回忆道。
与以往在部队的性质不一样,这一次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调整,更是身份的转变。服从命令不再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遵守纪律的基础上,钟凯翠更需要有主动思考的趋势,让自身工作更加有效率。而身份转变之后,钟凯翠更看清了自身的实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2019年3月至10月,钟凯翠全程参与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执勤安保工作。“从年初我们就开始筹备工作,不断地开会,发通知,批文件,实地勘察,部署策划,启动预案,明确兵力部署,统计信息,保证设备完善,深入排查整改,对于安保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全面的筛查和清理,严防严守。”谈起往事,钟凯翠满眼都是喜悦和自豪。经过了9月份的三次彩排和三次微调,最后终于成就了10月1日的零隐患。
现在,钟凯翠依然在首都北京防疫一线执勤。经过思考,她决定开学回到广东中山读书,寒暑假则返回北京执勤。她解释称:“我想继续在这个岗位再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不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明年,钟凯翠就要大学毕业。“我希望可以继续留在北京守护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