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库 > 新闻报道

小康文化:广东中山退伍老兵乐当义工参与社区建设

2018-08-20 11:07:09 来源:中山日报

  2018年8月17日晚,广东中山西区大信新家园店热闹非凡,广东中山西区社会事务局在这里举行“积极优抚义工”表彰活动。商圈的大舞台上,一群穿着“橄榄绿”军装的阿伯们高唱《我是一个兵》,随后接过奖章。来自广东中山西区长洲社区的黄锦宗当天重唱军歌,仿佛回到青葱岁月。这个老兵年轻时曾在湛江、韶关度过了艰苦的军旅生活。2018年1月,广东中山退伍老兵黄锦宗不幸患上脑癌,治疗过程苦不堪言。刚康复不到3个月,他又回到了社区志愿服务一线,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战友和患有老年病的街坊。与黄锦宗一样,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邬浮源,在受助后加入帮助他人的优抚义工队,在“战友互助”和“社区参与”中贡献力量。

  癌症康复后,不忘老街坊

  黄锦宗从小有一颗报国心。19岁时,黄锦宗毅然参军报国。那段日子有多艰苦?黄锦宗回忆说:“吃野菜、赤米,因为训练强度大,腿脚酸麻,上厕所都要战友搀扶才能蹲下。”

  艰苦训练造就一流技术,3发子弹最好成绩射中“29环”,拆装枪弹平均40秒,最好成绩38秒。随后,黄锦宗被调配到韶关,并在1982年退伍。

  退伍后回到广东中山,他先后在中山一建、公交集团工作,2018年9月即将退休。2016年8月,由广东中山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组建的西区优抚义工队成立,并来到黄锦宗家开展八一慰问,黄锦宗再次找到“组织”,隔三差五访贫问苦。然而命运弄人,2018年1月,黄锦宗也成了一名病人,备受卧床之苦。

  2017年底,单位体检时,黄锦宗被诊断患上脑癌,并于2018年1月入住中山市中医院,开始了长达3个多月的治疗。5次化疗,32次放疗曾一度让他的口腔溃烂,食不下咽。当家人都在担心他可能撑不下去时,军人“不服输”的倔脾气却让他挺了过来。出院后,他积极运动,多喝水,虚弱的身体慢慢得到恢复。医生本在他出院后开了60天的病假,他提前20天回到单位上岗。2018年7月,康复刚满3个月,他又重新回到优抚义工队,看望他心心念念的老街坊,并毫不避讳地谈自己的抗病经历。他鼓励老人们相信医生,面对病痛不服输,勇敢生活。

  战友互助,共渡难关

  邬浮源是河源人,比黄锦宗更早经历了一段抗癌生涯。

  邬浮源患的是肝癌。他还记得当年那台手术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整整八小时。邬浮源术后疼痛万分,三天里都难以说话。出院不到半个月,因为并发症,他又进行了另一台手术。频繁的手术不仅给邬浮源带来了身体和心灵的极大痛楚,高额的医疗费也让本是工薪家庭的夫妻二人难以承担。

  “坦白说,第一次接触西区优抚义工,我不是去帮人,是求助的。”邬浮源说,西区优抚义工队成立的第二天,他就去到社工站问,“我是退伍军人,我有困难,你们能帮我解决吗?”

  没想到,义工队的成员行动迅速。没多久,一群穿着橄榄绿的老义工在社工的带领下,频繁光顾邬浮源家,问候他的病情。除了给他送去生活必需品,战友们还与他谈论昔日的军旅故事。他在家与义工们分享在中越自卫反击战时,勘察地形差点被敌人子弹击中的情形,被大家鼓掌称赞,很快走出患病的阴霾。社工还为邬浮源链接了民政救助等资源,让邬浮源闯过了经济和心灵上的双重难关。

  此后,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加入广东中山西区优抚义工队,用回顾生命价值的办法帮助许多患病战友重拾了信心。

  广东中山启创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主任梁秋霞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广东中山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为97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并在2017年的第五届“博爱100”推出“义”勇军进行时——西区优抚义工服务。目前广东中山西区有40多名优抚义工,其中黄锦宗、邬浮源等12人是特别活跃的一批。2018年该项目将继续优化,动员基层党组织、社会企业和商家联动,扩大这群优抚义工在“战友互助”和“社区参与”中的作用。

作者:徐钧钻,陈家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