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简称“市交易中心”)梳理交易流程,建立开标、评标制度等交易监管制度,建成完善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2017年,中山市基本实现建设工程交易(房建市政类)、土地与矿业权交易、政府采购交易、国有产权交易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电子化。2018年,市交易中心入选2018—2019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机构100强(该次评选是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范围最广的评选活动),被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联合会评为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优秀单位(AAA级);市交易中心《中山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破除中介选取“潜规则”》和《中山市专家远程异地评标应用》2项工作经验报告分别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看广东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步伐”十大创新经典案例和创新经典入围案例。2019年,市交易中心持续开创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新局面,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行业新举措,提供创新经验。
一、全国首创,用地调容“网上竞”
2019年,中山市印发《中山市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暂行办法》《中山市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补缴土地出让金操作指引》《中山市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上网竞价实施细则(试行)》,完善用地调整容积率上网竞价机制。9月,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将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整合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上网竞价,以上网竞价模式确定国有协议出让建设用地调整容积率资格权,竞价人在地块起始价的基础上,对楼面地价的增加值进行竞价,经过网上报价和网上限时竞价2个阶段,于10月16日上午确定5宗用地允许调整容积率,成交总金额8.87亿元。项目通过引入市场竞价机制,推动业务事项由审批制向竞争制转变,由零散单独办理向集中批量办理转变,实现用地调整容积率资格权的市场化配置;项目创新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各类公共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清除直接审批调整容积率而容易滋长的权力寻租空间,防控廉政风险,落实城市规划。11月,“中山率先将调整容积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上网竞价交易”项目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2019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秀创新成果,成为广东省2个入围项目之一。
二、行业头炮,开标评标“线上办”
2012年,中山市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的独特优势,率先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实行电子化招投标,为后续推进其他行业领域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提供经验和技术保障。2018年6月,中山市以水利项目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电子化评标,解决公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标志中山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新时代。2019年10月,中山市完成全省首例水利工程项目“网上不见面”开标,在广东省率先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全过程“零跑动”的电子化交易,整个交易过程“不用一张纸、不走一步路、全程网上办”,让市场主体在“零跑动”中享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提升所带来的红利。
至2019年,全市有79个水利施工项目实施电子化评标,7个水利工程项目和283家次投标单位应用参与“网上不见面”开标。交易模式由“面对面”转变为“不见面”,为全省其他行业领域的招投标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创新经验。
三、全省首例,异地评标“不见面”
2017年7月,市交易中心争取省关于异地评标的试点,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成立省市异地评标技术攻关小组,开发建设广东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统一视频会议系统、统一视频监控、统一专家桌面系统等异地评标辅助系统。同年10月,全省首例省市合作远程异地评标试点项目——南朗镇榄边村道路(赤坎岐关街)路面维修工程,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场)和市交易中心(主场)实施。市交易中心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跨地区远程评标打破空间地域限制,一定程度上遏制围标、串标行为,从源头上避免因专家资源不足产生的“本地圈”“熟面孔”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提供更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开启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异地远程评标的新历程,也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改革传递示范带动作用。
四、全省第一,中介超市“响应快”
2019年1月,中山市以“八个一”(清理一批事项、打造一个平台、开放一方市场、设定一个时间表、制定一批政策、实施一系列信用管理、探索一套规则、设立一个专职运营机构)为基础,推进中介超市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全面转用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系统开展中介选取业务,实现选取项目全进场、网上办。至年底,实现竞价选取项目资金节约率38.5%,项目登记成交金额1.3亿元。省中介超市内的中介机构报名参与竞争中山发布项目31.6万次,占全省比例的50%。在2019年12月5日全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培训会上,作题为《先行先试 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