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探索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经验成为全国首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中心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和质押融资等经验分别获国务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推广。2018年9月30日,中山市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的经验被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列入全省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第一批),向全省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
一、改革做法
(一)创新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一站式服务
中山依托专利密集的灯饰产业集聚区,于2011年在古镇建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形成快授权、快维权、快协调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一是快授权。建立外观设计审查的备案准入制度、预审制度及绿色通道制度,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灯饰外观设计申请,由快速维权中心预审后,进入国家专利审查流程和快速授予专利权的快速通道,外观设计申请10个工作日内即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二是快维权。市知识产权局依法将灯饰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权委托快速维权中心行使,组建专业执法团队深入产业一线快速立案、调查取证、审理和结案。对于认定侵权的案件,积极促成和解,并将调解不成的案件快速移送司法和仲裁机构。同时,联合灯饰展会、灯饰电商平台和周边地市进行联合执法, 快速解决市场流通环节的侵权问题。通过快维权,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执法案件实现1个月内结案。三是快协调。由中山快维中心牵头,为提高维权效率,与司法、检察院、仲裁、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之间加强协调,通过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行政仲裁对接及行政司法衔接四道协调防线,并以司法审判作为最终救济手段,联合推进“快保护”,坚持“严保护”,兼顾“同保护”,实现“大保护”。成立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侦查中队,联合工商、版权、公安、海关等部门,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的恶意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力度。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在中山古镇建立全省首个远程知识产权诉讼服务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实现远程立案、开庭审理、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实现快速衔接司法审判程序。四是优服务。建立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引进“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为灯饰企业免费提供专利检索服务和专利审查信息查询服务。2014年,成立广东省(灯饰照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优化配置闲置专利资源,推动专利技术与资本、创新资源有效对接。
(二)创新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与质押融资联动模式
针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市场流通渠道少、处置变现难等问题,中山创新“政府+保险+银行+评估公司”组成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一是设立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出资1000万元引导资金、中山市配套3000万元支持资金,设立总规模4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超4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引入保险、评估机构,为银行贷款提供保险、增加企业贷款信用评级,规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将政府和银行的风险责任分别由70%和30%降低至54%和26%。中山市政府与光大银行中山分行、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云创知识产权服务公司按照54∶26∶16∶4比例分摊贷款损失风险。三是加强风险控制。贷款企业的逾期贷款占已发放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8%,或者风险补偿资金已赔付金额达到资金的50%时,暂停项目合作。四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制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于企业贷款时产生的银行利息、保险费用、评估费用分别给予不超过支付费用50%的专项资金资助,企业的贷款年化成本预计降低到约5%。
(三)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
中山市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效率。一是创新“三合一”审判模式。针对知识产权引发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关联性较强的特点,创新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培养一批熟悉不同诉讼程序转换衔接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法官,立足知识产权审判特点,突出侵权比对,统一“权利审查—侵权判断—侵权责任”的审判思路和裁判标准,提高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效率。二是开展知识产权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试点工作。中山法院制定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和简易程序庭审操作规程,对10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实现简易程序平均审理周期较普通程序减少40天。三是因地制宜巡回审判。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前,中山市两级人民法院在古镇成立中山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对灯饰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持,权利人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之后,在其支持下,中山古镇建立全省首个远程知识产权诉讼服务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实现远程立案、开庭审理、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并实行证据互认和纠纷调解前行。四是探索案件庭审直播。实施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过程、诉讼保全、中止诉讼、文书上网、案卷材料全面司法公开,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树立维权范本,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
二、改革成效
(一)全市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全市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2015—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实现连续3年翻番。2017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24家;全社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2.4%,居全省前列;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456件,比2016年增长35.2%;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3万户,增长21.4%。中山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在2017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中,中山城市创新发展指数跻身全国城市前20强、地级市第4位。
(二)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
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凸显,2012—2017年,全市法院共新收(不含上年旧存)知识产权各类案件9389件,诉讼标的总金额6.14亿元;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执行案件1984件,执结1729件,执行到位标的金额3067.87万元,执结率87%。2017年,全市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立案784宗,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古镇镇形成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2011—2017年,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专利侵权纠纷立案2349件,结案2337件,赔偿金额共315.58万元,增强企业愿维权、能维权、敢公开专利的信心和底气。2017年8月,依托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专利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综合服务,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经验做法在全国20个行业中应用。
(三)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缓解
中山专利质押融资模式成功破解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无形资产难以融资的矛盾,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并下发通知要求辽宁、山东、广东、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推广借鉴中山市做法。
三、改革启示
(一)必须发挥政府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面对知识产权制度普遍不完善的普遍现状和以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为主导的中国特色制度安排,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例,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之间严密配合,自下而上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体制变革动力,然后由上而下通过机制创新对市场进行回应,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全链条,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主动引导链接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司法裁判等社会及法律资源,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有效服务与引导,实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双轨”衔接并优势互补。
(二)必须发挥司法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中山在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不仅组建专业审判庭和专业审判团队,还认真梳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针对专利案件产业集中的特点,专门建立衔接快速维权中心的机制;针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制定财产保全、信用惩戒、民事制裁等多种措施,不断优化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三)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
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资金多、设备产品价格高、资金收回时间长等现状,融资需求十分强烈,但这些企业除了技术、专利以外,可用于提供担保的其他资产寥寥无几,因此在没有政府引导和支持下,银行也不太倾向于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中山创新推出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引导保险、评估等机构共担风险,撬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形成多方合作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共担机制,实现降低政府财政资金风险、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有效控制项目运作风险的多重作用,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