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中山市基本完成优化医疗服务、推进交通畅行、改善水体质量、缓解停车紧张、扩充教育资源、关爱老年人群、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帮扶大病群体、保障食品安全、开放一批公园等十件民生实事。
优化医疗服务。市博爱医院完成妇产科大楼基建工程,推进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黄圃医院、东凤医院、三乡医院、东升医院、南朗医院、火炬开发区医院、沙溪隆都医院、板芙医院8家镇区公立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港口医院、横栏医院、西区医院3家镇区公立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全市有二甲及以上镇区公立医院16家,占医院总数72.72%。全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到位2.08亿元,人均63.71元,市镇资金拨付100%。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到14项,全市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残疾人1.67万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977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944人。
推进交通畅行。年内桂涌路石岐河大桥、景观路(博爱七路至长江浪漫水城)、恒和街、东明大桥北右转匝道建成通车,北二环(沙港公路)完成总工程量的78%。按时发布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拥堵预测数据,全年发布“每日交通指数”270次。建成“一键报警”系统并推广运用,实现报警人与处置民警精准对接。调整松苑路、银通街、轻轨北站民盈西路、中医院康兴路停车泊位,全年开展汽车违停整治36次。
改善水体质量。2018年6月,完成恒 大二期排洪渠项目;15个流域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项目以及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中心城区10条河涌)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五乡、大南联围流域污水截污管、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三乡污水处理厂及横栏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每季度开展1次全市河涌及黑臭水体水质情况监测并出具报告。
缓解停车紧张。年内新建兴中园停车位365个、博爱医院停车位100个,新增投用市中医院930个停车位。开展“智慧停车APP”建设工程。
扩充教育资源。新开办规范化幼儿园15所,新认定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8所,新增市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20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6135个;2018学年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数1.53万个。公办中小学校建设完工3所、开工12所,25所开展前期工作。
关爱老年人群。1月1日起,中山市提高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政府津贴标准,其中80—89周岁、90—99周岁、10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津贴分别增至100元、200元、500元,全年全市在领高龄津贴3.7万人,共发放高龄津贴5141万元。投入524万元为710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定期上门家居清洁、饮食料理、陪护等服务,累计上门家政服务约25万小时,兜底对象服务覆盖率超90%。印发《中山市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补助办法》,自2018年7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施特殊困难老人照护补助,对重度失能“双低”(指低保、低收入)家庭老人和孤老优抚对象发放照护补助,入住市内养老机构的每人每月定额补助2000元,选择居家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且每日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每人每月定额补助1500元。印发《中山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项目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养老机构完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内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市超过5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过半以上设置老年病科,全市有养老机构21家,其中5家设置医疗机构,其余16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巡诊、用药指导、健康管理、送医绿色通道等医疗服务。
完善公交设施。全年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其中新开通大站快线4条、常规公交线路7条,优化调整线路19条,加密班次线路5条。新建城区公交候车亭20座、康华路港湾式停靠站14个。建成中山通电子虚拟卡和手机二维码公交支付应用系统,完成2500台公交车车载设备升级改造,全部公交车实现手机二维码支付乘车。至年底,中山通电子交通卡开户70万人次,日均交易10万笔。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2018年中山市公交社会满意度分析报告》,中山公交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
帮扶大病群体。全年全市发放医疗救助金120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44万人次,“双低”家庭医疗救助限额范围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95%,自费费用救助比例达90%,有效破解因病致困难题。在全国首创“中山市大病困难帮扶中心”,采用“政府专项资金+社会慈善资金”运作模式,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大病困难群众,全年共救助大病困难群众1.39万人次,其中政策救助1.27万人次、慈善专项救助1136人次,发放救助金986.52万元,其中重特大疾病医疗政策救助686.32万元。印发实施《中山市临时救助办法》,统一提高镇区级临时救助标准为每人次不低于2个月低保标准。根据2018年中山市低保标准线976元计算,镇区级临时救助标准不低于1952元。至年底,市镇两级共救助困难家庭9213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297万元。
保障食品安全。中山市146家中小学校食堂实现市、镇、学校三级远程监控,占全市205家中小学校食堂的71.22%。量化评定全市205家中小学校食堂,其中量化A级单位142家、占比69.3%,其余全部达B级,“明厨亮灶”覆盖率100%,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率100%。完成1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食用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建设,消费者通过扫描农产品二维码可获取农产品生产人、生产地、生产时间、质量情况等信息。先后升级改造金怡、竹苑、大涌3个农贸市场,实现“干湿分区、整洁干净”。金怡、坦背、东南门市场上线使用信息化系统,农贸区全部使用溯源秤,并实时提供物价信息。
开放公园一批。对外开放南区祈安苑侧、东区三溪村、东区沙岗顺兴路、石岐区枕善坊、石岐区悦来大街5个街心公园,以及三角镇金鲤湾生态湿地公园、民众镇长堤湿地公园、沙溪镇滨河生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