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片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 家国情怀全国演讲比赛总决赛(十)

2021-08-04 14:44:43 来源:广东卫视


“精海”蓝色海洋梦

演讲者:彭艳

推荐单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我是彭艳,一名80后,从事海洋无人艇研究工作已经14年了。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了海洋?

125年前中日甲午海战,装备落后导致致远舰沉没,开启了中国近代国耻。邓世昌等一众爱国人士魂归黄海,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痛定之下而思痛之恨,居虽安之而岂敢忘危。这就是我从事海洋无人艇研究工作的初心。

在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牵引下,海洋智能装备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实现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和14000公里岛礁岸线的智能探测,10年前我们组建了“精海”团队,寓意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打造出精确执行海上任务的无人艇。

无人艇从机理突破到工程应用需要大量的海上试验。海上环境恶劣,冬天是救生衣、羽绒服、再加棉大衣;夏天是暴晒加脱皮,而最难受的还是晕船。四分之三的人都会晕船,我们工作的常态是一边吐得昏天暗地,一边坚持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的“精海”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岁。

十年磨一剑,千余次海试后,“精海”九个系列无人艇的足迹遍布东海、黄海、南海、南极,获得我国无人艇方面的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被国家自然基金委选为建委以来的十大科技成果。2013年作为我国第一艘在南海应用的无人艇,进行了20多次近海和岛礁周边海图测绘,为南海航海保障设施提供数据支撑,2014年作为我国第一艘在南极应用的无人艇,为雪龙号在南极罗斯海首次找到锚地。

2018年1月,携带11万吨凝析油的桑吉号在东海撞船沉没,现场救援陷入僵局,“精海”两型无人艇被紧急调拨现场。为了能够完成海上测试,不受到天气和潮汐影响,他们把自己牢牢绑在船上,和艇体一起剧烈摇晃;为了能够顺利放下无人艇,并让无人艇尽快行驶到指定位置,他们顾不上自身的健康与安危,抓起防毒面具冲在最前线;为了能采集到污水样本并为后续打捞沉船提供数据,他们在实验室里连夜加班,用30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完成并安装了5套能够稳定运行的自动采样系统,完成了沉船的探测和污染水样的采集。这是我国首次采用无人艇完成海洋灾难环境下的应急探测。

更为自豪的是在工科的天地里,我们有“精海”十一大女将。在新时代我们要做新工科的女性,我们经常是穿上运动鞋进现场、换上高跟鞋进会场。在今年央视三八节《花开中国时代盛典》晚会上,11位女将在晚会现场献唱《铿锵玫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道出了“精海人”10年的奋斗心声。女将们在事业的奋斗中也不忘家庭的责任。最早的航班出发,最晚的航班回来,就是为了看一眼熟睡中的孩子。无人艇10岁了,我的儿子今年7岁了,他在我肚子里时,就跟着我去了现场,他出生6个月后,我就带上他和奶奶开始出差到现场,孩子对妈妈有深深的依恋,所以在我加班时就有了他在我办公室躺椅上千姿百态的睡姿。

当初心与使命注定与大海有关,我们甘愿让心跳的每一次搏动去抚摸祖国海岸的温柔曲线。从南海到南极,从北海到东海,我们用生命诠释着“精海魂,海洋梦”。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