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田镇辖区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水量1750.6毫米。年相对湿度80%。
一、水系
车田河,俗称老溪,属榕江三级支流,发源于三合山(笔架山南麓),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经曲溪下底汇入枫江,注入榕江。流域面积119平方千米,长28千米,坡降0.00707,总落差775米。车田河水能理论蕴藏量8200千瓦,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6885千瓦,已建水库控制面积51.4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43.2%,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
二、水库
(一)、翁内水库
翁内水库位于埔田镇北部祯祥坑村西北侧2千米处,为车田河上游。因库区原有翁内村而得名。水库集水面积15平方千米,总库容1312万立方米;双坑水库控制面积4.9平方千米,总库容852万立方米。
翁内水库于1958年11月兴建,1960年1月完成库区工程。主、副坝各1座,系用石硪夯实的均质土坝,主坝顶长130米,坝顶宽5米,坝顶高程73米(假定基面,下同)。开敞式溢洪道设于主坝右坝头,堰顶高70米,过水净宽22米。主坝坝下廊道式输水涵因兴建时缺乏水泥而用烧粘土代替。1961年9月上旬连降大雨,11日水库水位涨至66米,由于水压较大,进出输水涵出险。1963年5月建成钢筋混凝土涵管,全长190米,内径0.8米,进口底高程52米,最大输水流量5立方米/秒。是年冬续建渠道,干渠自坝脚至曲溪分水闸全长23.87千米,至1964年2月完成灌区配套工程。
(二)、双坑水库
1976年11月至1979年9月,在翁内水库上游兴建双坑水库,形成上、下两库串联,水库蓄水发电。
(三)、水吼水库
水吼水库位于埔田镇北部山区,埔田镇林场西北侧,为车田河支流赤坎河中游。因河居鸡笼山坷底,河水向东南流出赤坎河,落差大,水流如瀑布日夜怒吼而扬名。水库集水面积15平方千米,总库容810万立方米。
水库于1956年10月兴建,1958年3月竣工。均属土坝,坝顶长130米,坝顶宽5米,坝顶高程173米。开敝式溢洪道设于右坝头,底部高程150米,过水净宽20米。
1990年10月水坝因受动物挖空渗水而崩塌,埔田、云路共有7个村庄受浸,1000多亩耕地被冲毁。1991年修复土坝。
(四)、世德堂水库
世德堂水库位于埔田镇世德堂村东北侧,车田水支流赤坎河雨微洋下游。水库集水面积8.6平方千米,总库容573万立方米。
1958年10月兴建,1961年1月竣工。主、副坝各1座,系用石硪夯实的均质土坝,坝顶高程均为55米(假定基面,下同),坝顶长分别为170米、40米。开敞式溢洪道设于主坝东侧山坳间,堰顶主程52米,过水净宽20米。主坝坝下涵管长138米,直径0.7米,进口段为钢筋混凝土管,下段原为浆砌石箱涵,后箱涵内套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最大输水流量2.4立方米/秒。干渠自涵口至蜈蚣后长11千米。
三、主干渠及蓄水工程
(一)、主干渠系:
1、西干渠,流经金东岭—车田—老洋—刘厝寨—南湖—饶平—溪南山,全长10.5千米,建于1961年,受益面积5940亩,于2001年1月停止供水。
2、翁内中沟,流经祯祥坑—车田—马硕—新岭—埔田—湖下—牌边,全长6.8千米,建于1963年,受益面积2200亩,于2005年1月停止供水。
3、水吼顶沟,流经老岭—莲花心—牌边,全长5千米,建于1958年,受益面积3030亩,于2002年1月停止供水。
4、水吼中沟(又称老龙沟),流经老岭—新岭—长岭—东辽—新龙—庵后,全长5千米,中华民国前就有原始小水沟,1958年10月重新扩建,受益面积2050亩,于2004年1月停止供水。
(二)、拦河坝
1、翁内中沟拦水坝,建于1963年,坝长20.9米,坝高9.5米,设计流量0.7,受益面积2200亩。
2、牌边村“崩山头”拦水坝,建于1972年,坝长43米,坝高6米,设计流量0.6,受益面积850亩。
3、庵后村“崩山头下”拦水坝,建于1991年,坝长38米,坝高5米,设计流量0.8,受益面积900亩。
4、车田村“宝山岽前”拦水坝,建于2001年,坝长25米,坝高8米,设计流量0.7,受益面积950亩。
(三)、蓄水工程——小(二)型水库
1、担水坑水库,位于马硕村,建于1975年2月,集雨面积0.3平方千米,总库容13万立方米,受益面积800亩,于2003年进行坝体除险加固。
2、瞭望岽水库,位于车田村,建于1985年,集雨面积1.7平方千米,总库容28.6万立方米。
3、张坑水库,位于南湖村,建于1955年,集雨面积0.3平方千米,总库容16万立方米,受益面积500亩。
4、其它小型蓄水工程7宗:刘厝寨3宗,南湖村1宗,新岭村1宗,溪南山村2宗。
四、小水电站
辖内有镇属小水电站2座:弯角电站、鱼萝电站,弯角电站于1978年兴建,经几次扩容,目前装机容量560千瓦;鱼萝电站于1996年8月动工兴建,1997年4月完工,装机容量285千瓦。
庵后村、车田村、马硕村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分别在义云(装机容量125千瓦)、寮望岽(装机容量100千瓦)、枯灶(装机容量75千瓦)兴建小水电站。
五、农田基本建设
埔田为山区镇,耕面积较少,道路弯曲狭小,崎岖不平,耕种条件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20世纪50~60年代,辖区内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发动人民群众迁坟填坑,大办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从北引南,从西引东,兴建水吼中沟、顶沟;炸石笼、填山坑、架渡槽,修建翁内西干渠、翁内中沟,4处共长27.3千米,受益面积13220亩。平整耕地。1965~1975年,镇全面实行土地大调整,把所有耕地进行规划平整,修筑成道路直、田埂直、灌排水沟直的大面积农田。把小平原的顶下深田、过山洋、条排灌沟,实行排灌分家,大大提高了耕地潜力。从1972~2001年,修建拦河坝4座,坝长为20.9~43米,坝高为5米~9.5米。还因地制宜,建设好梯级田园。通过全面调整平整耕地,建设农田排灌系统工作,总受益面积4900亩。全镇的耕地基本可水旱轮作,一年多造。
1991年,揭东建县埔田镇各村都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着重稳产高产农田建设,加固水库堤围,不断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水利部门及时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清理维修区域内的排灌渠系及涵闸等,兴建新的机耕路和涵闸、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