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阳库 > 揭东区库 > 埔田镇库 > 志书年鉴

广东揭阳揭东区埔田镇居民居住与出行

2021-06-23 20:06:15 来源:本地

  一、民居

  明清至民国时期,埔田境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建筑材料缺乏,所建民宅都为贝灰三合土及土石结构。格局一般为两房抱厅上下对合式,或五至七间两排对向和单排方围式。大户人家则多建四点金、五间过、下山虎、三壁连、驷马拖车等。乡民习惯聚族而居,一个家庭以至整个家庭,多聚居于一座大院或几座连院,以至整个村庄。为防盗防兽和其他侵扰,有的村庄有围墙,称寨墙,留进出的门称寨门,村庄称为寨。许多家族或宗族,建有宗祠或公厅,供祀祖先。山区村居则多为石角、石条、卵石或泥灰砖垒成瓦木盖顶房。

  20世纪50至80年代,农村建屋多为单向横排的平房。也建有竹竿巷下山虎、四点金。20世纪90年代以后境区楼房式建筑亦已出现。

  竹竿巷厝 为上下二层楼房。有三间过的一厅二房式,有五间过的一厅四房式,七间过的一厅六房式,也有七间全为房的。前面有围墙,围墙内筑成阳台与屋的一层楼相连,远看前低后高,状如汽车头,故称名“罗厘头”。境区民居多采用这种形式。

  四点金整座为方形,对称分建,与下山虎、宗祠、公厅等均属硬山顶灰沙石木结构。进门两侧两房(即耳房),门厅下面是天井,天井左右有廊屋,左廊屋俗称“八尺房”,右廊屋俗称“厝手房”。天井直进是大厅,大厅两侧两房(即大房)。俗称“上三下三”。四点金 如扩大,则成为大厅两侧四房,里两房称正房,外两房称厢房;门厅两侧四房;天井两侧有厢房或花厅。俗称“上五下五”。四点金为主座,两边扩建两排巷厝,每巷为一厅四房,对称建造,有外侧门通巷,俗称四点金双畔包。还有四点金双畔包加后包(也叫横包),后包多为“五间过”,即一厅四房,称后包厅。

  “四点金”檀木俱漆成红蓝色,称“红檀蓝桷”,装饰有木雕、石雕、粉画、墙画、漆画、嵌瓷景屏等,流光溢彩,故有“京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说。

  下山虎  也叫“双背剑”,俗称“跑狮”。即进门为天井,天井两侧两厢房,天井上面是一厅二房,整座建筑俗称“三间二伸手”。天井一侧没有厢房的,称“独跑狮”,也叫“单背剑”,且门多开为侧向。

  宗祠 有官阶的称家庙。宗祠和家庙都俗称祠堂,是宗族祭祀祖先,聚集族人的场所。小的宗祠是单进,即进入宗祠门便是天井,四周回廊通道,上面一个“阔嘴厅”,正中后壁处置祖先的神主龛。双进结构的宗祠,有门楼厅,两侧有门楼房,进去是天井,四周回廊通道。上面是大厅,大厅两旁是厢厅。正厅眉梁上端挂堂名匾额,后壁正中置神主龛。三进结构的宗祠,算是大的宗祠,再大者则配上左右两排巷厝。有官阶的祠堂大多竖起三山门,即中为大门,两旁的门略小。大门两边,置石鼓、石狮,门顶石匾额刻上宗祠名称。进门为门厅,两侧各一房,称库房。门厅进去为天井,四周有回廊。进而为中厅,中厅三开间,没有隔出房间。过中厅又一天井,四周同样有回廊。越天井是后厅,即正厅,后壁正中置神主龛。在三进或二进的宗祠的大厅与天井之间,一般都建有一个拜亭,也称印亭。

  公厅 所谓公厅即厅为公有,其余房间一般是各住户所有。旧时规模较大公厅,从大门进去便是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进、后厅共三进厅,俗称“三厅亘”。整座大公厅共有厅3个,厢厅4个,房12间,大天井2个,小天井4个,这是主座。左右还有2巷包,有的4巷包,又有后包,后包中间有厅。所以旧时一座大公厅可住几十户。公厅可设龛供祀祖先神主牌位和祭祖。宗族中有老人去世,办丧事一般在公厅,不在祠堂。

  三壁联和五壁联 中间一个宗祠,两边两座“四点金”,“四点金”小的称“小三壁联”,“四点金”大的称“大三壁联”。宗祠和两边的两座“四点金”的大门前面有大阳埕,埕的外围有围墙,围墙中央有3块对着3个大门的比围墙高的照壁,故称“三壁联”。

  中间一座宗祠,两边4座“四点金”,称“五壁联”,加上巷包和后包,所以一处“五壁联”足可聚居一个人数可观的大家族。

  以上各款式建筑,本境区牌边、埔田、庵后、荖洋等村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建筑较少见,只有少数华侨户和富商能建设。

  平房:单间或多间相连,为贝灰三合土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各村委会或大队统一规划,让村里没房或少房的农户建设居住,形式简陋,造价低廉,投影面积少,活动空间小。有5间或7间一排的,全村、凡按规划排列,每排巷厝左右临巷或通道首间者各建一门楼,而单间或2、3间者,称单门独户式,单间可建成“罗厘头”(汽车状),2-3间者,进门有一小天井,左右分别建厨房或卫生间(厕所为化粪池),有的在房子前半用钢筋(有的用石条)水泥浇筑晒棚或楼 。

  楼房建筑。20世纪90年代以后,埔田镇出现2-5层楼建筑,系梁柱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墙体多用砖块,每层款式与城镇的二房一厅或三房一厅同样的住宅楼,统配厨房、卫生间、客厅、臥室等。有楼房建成别墅式的,气派美观。

  二、家具

  明清至民国时期,埔田境区富者室内家具多为桑枝木、楠木制作,器皿用具多为漆器,瓷器、锡盒等。厅摆长几、八仙桌、亢几、茶几、太师椅等,厅壁悬挂书画时钟中,长几上置花瓶、瓷具、古玩。卧室置精雕细漆、三面有屏、上有蜘蛛顶的木制眠床,还有四方桌、交椅、梳妆台、衣橱等。一般人家家具多为普通杉木制成。厅上陈放方桌、春椅、椅头、食橱、厅角堆放农具、农产物。卧室置床铺、书桌、衣箱、米柜、椅条(长凳)、椅头(方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80、90年代楼房式民居渐多,多置新式家具,款式多样,高档美观。厅多陈设有钢玻璃茶几、皮沙发、电视柜、酒柜等。卧室有弹簧垫床,入墙大小衣橱、大方桌、皮靠椅、大方镜梳妆台等。红木家具或名木料仿古家具也不乏见。

  三、出行

  明清至民国,埔田境区没有公路,没有可通脚踏车(自行车) 道,平民百姓出行都为步行,走远途称“勒路”。士绅豪富者外出则多坐轿。清末,汕头已有来往于揭阳榕城的客轮,俗称“电船”,为地方民众出行运货提供方便。20世纪30年代初,揭阳县、普宁县境内始有简易公路通燃木炭汽车载运旅客,其时民间称汽车为“罗厘”。30年代,民间零星出现骑自行车代步者,至50年代所见尚稀;50年代后,人们出远门多选择乘汽车站班车。70年代后,自行车已成民间主要代步工具。90年代,各式摩托车逐渐普及成为民众出行时尚工具。2000年后,各种款式汽车走进人们的生活。今境区、县道、村道和高速公路横穿境区,各款式新型汽车日益增多,人们出行长途的多乘坐豪华大巴和小汽车,短途可乘公共汽车、出租小汽车、电动与人力三轮车。拥有私家小汽车者年见增多,出行或旅游更为方便。2012年后,往东南方向可乘“揭阳潮汕机场”的航班飞机通往全国各地及其他国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