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文艺作品

绍安庐的红色轶事

2021-06-10 12:32:05 来源:梅州日报

  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陂角有一座华侨古民居,她就是革命老前辈胡一声的旧居。1905年,胡一声出生刚满月 ,其母就抱给族中胡秀文做义子。其时,胡秀文刚从南非回来,是梅县首富,他先后育有7男5女,全家30多口人吃饭,其乐融融。胡一声故居就在距绍安庐不远的老祖屋。童年时,他大多数时间在绍安庐和兄弟姐妹们玩耍,快乐地生活。1926年他在梅州中学毕业,考入中山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胡一声避难逃到香港,请示省委同意,回梅县开创革命根据地。回到梅县后,在义父胡秀文的支持下,先是用安定书室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接着在梅南中学聚集从广州等地回来的共产党人,秘密组织学习训练,然后组织人马上九龙嶂,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建立起革命武装队伍,得到了当地广大劳苦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胡一声的革命斗争壮举,影响了整个家族,大家都大力支持他的革命行动。因此,整个绍安庐家族出现了许多红色轶事。

  屋主胡秀文支持爱国义士古直创办和发展龙文公学。古直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实践家,1914年古直从香港回到家乡,组织龙文乡教育会,聘请胡秀文为龙文乡教育会会长,筹办龙文公学,为此,胡秀文捐资500银元作建校经费并担任校董。开学后,胡秀文每年捐资200银元给学校作奖学助困经费,深得社会赞誉。办学以来,龙文公学培养出一大批像胡一声、郑天保那样的优秀学子。1926年寒假,古直的学生胡一声、郑天保从广州回到梅南家乡,提出把龙文公学改办升级为梅南中学。这个提议得到胡秀文的支持,捐出500银元作为改办经费。改办梅南中学后,师生陡然增加,其时,又因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捕杀革命人士,胡一声接受省委指派,回梅县以梅南中学为据点,准备武装起义,大量收容梅县、兴宁各中学被当局开除的学生转学前来进行秘密训练,还陆续接收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革命人士来校当教员。这样,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一时难以解决,学校除了派人到东南亚各国筹款外,胡秀文又从兴宁元利布行、福建永定坎市圩三间店铺和梅县畲坑圩五间店铺的收入中,逐月抽出一部分利润捐给梅南中学,解决教师的伙食和学校办公经费,一直延续至1927年冬。在胡秀文的支持下,胡一声等一大批革命志士把一个普通的龙文公学(小学)发展为一个初级中学,最后成为梅县革命斗争的坚强据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绍安庐建立红色地下交通站。1927年冬,梅南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站,为此,胡一声便向其义父胡秀文提出了建立秘密交通站的想法。胡秀文欣然答应,就在自己侧屋开了间水货店,自己出资,由其三子胡显庭做老板,实际是交通站站长,交通站工作一直很顺利。但由于当时周边是白区,国民党耳目多,时间长了,国民党也嗅到了一些气味。1928年冬的一天早晨,有五六个化装成乞丐的敌人突然包围了小店,抓走了前来送情报的陈叔和店老板胡显庭,并抄店抄家。幸得胡秀文名气大,认识上层人士多,即刻找来朋友,拿出三百银元托他们去县民团找张姓副团长疏通。由于敌人没有拿到任何通共的证据,第三天,保安团就把胡显庭和陈叔放了出来,秘密交通站又正常运转。1936年冬,因胡显庭到马来西亚协助胡一声工作,小店关了门,秘密交通站工作交由胡显庭的夫人赖祝英负责,直到1949年9月梅县城乡全面收复。

  屋主胡秀文护送银元上井冈山。1929年初冬,九龙嶂根据地接到上级命令,短期内要筹集一千银元军费上送井冈山。组织上决定由九龙嶂游击队双枪队长胡金发负责运送。银元数量大,路途遥远,中间要经过国民党的重重关卡,经过周密研究后,决定请出胡秀文帮助护送。胡秀文和胡金发是宗族兄弟,互相信得过,胡秀文是个有头有面有影响的人物,且功夫了得,由胡金发作挑夫,胡秀文扮作老板模样,一路同行。一早出发,专拣山路走,行至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时,天色暗下来了,人也累了,就在角坑村找到一户农家住了下来。为了安全,他们选择住楼上,睡到半夜,突然被一阵嘈杂声惊醒,他们探头往窗外一看,周围有许多荷枪实弹的人,他们意识到,楼下的人是来围捕他们的,为了突出包围,胡秀文把床上的棉袄扔到窗子外面的地上,他们立即先后往下跳,可能是胡金发的腿摔伤了,趴在地上起不来,胡秀文使劲拽也拽不动,此时,敌人包围上来了,想抓活的,但不知胡秀文武功高强,敌人被胡秀文一口气打倒了四五个,冲出了包围圈,消失在黑暗中,胡金发不幸被捕牺牲。

  邹韬奋来梅避难途中夜宿绍安庐。1942年,日本占领香港,当时有许多内地文化界人士受国民党迫害而滞留香港,如何香凝、邹韬奋等,党中央非常牵挂他们的安危,周恩来副主席紧急命令南方局,务必倾全力设法营救。按照省委廖承志的部署,胡一声负责老隆、兴宁、梅县、大埔、闽西南的接应护送任务。接到任务后,胡一声立即带领黄药眠等人沿途物色联络站,建设安全可靠的地下交通线。4月初,胡一声接廖承志命令,设法在梅县寻找一安全可靠的地方安置邹韬奋。经过一番斟酌后,胡一声觉得安置在畲坑江头村陈启昌家里较为妥当。陈启昌和胡一声是大革命时期的老战友,陈的父亲陈作民也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政治上较为可靠。大革命失败后,陈氏父子被通缉,全家避祸南洋,1941年陈启昌回到家乡,用南洋赚取的积蓄修缮老屋作庐,开设商号侨兴行,家中有汽车等有利条件,将邹韬奋安置在他家中,对外称华侨商人。

  就在此时,党中央截获国民党密电,各地检查站正严密侦缉邹韬奋的行踪。4月中旬,中共南方局领导连贯派郑展护送邹韬奋抵达梅县,胡一声在梅州中学附近的安定书室接应,旋即一同乘船前往畲坑,行驶到梅南附近时天色已晚,加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为安全起见,胡一声临时决定停船靠岸,安排邹韬奋到自家老屋绍安庐暂住一晚。

  胡一声等人刚一上岸,就遇到一队民团检查乘客,邹韬奋操外地口音,形迹比较可疑,一伙团丁欲将其押留审查,胡一声连忙称邹是自己南洋好朋友,这次回国做生意,顺道过来探望。无论胡一声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千钧一发之际,乡长胡文及时赶到,胡文是胡一声的宗亲,经过胡文的一番周旋,邹韬奋成功脱险,一行人有惊无险抵达上村陂角绍安庐。

  为安全起见,胡文安排所丁胡玉和等人在绍安庐周边站岗放哨,确保万无一失。当晚,邹韬奋受到胡一声家人的热情款待,非常感激,即兴作诗赠予胡一声的母亲表达谢意。天亮后,邹韬奋见绍安庐环境幽雅,表达了希望隐蔽在此的想法,但胡一声考虑当时绍安庐周围都是白区,国民党耳目众多,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是畲坑江头村作庐比较可靠。吃完早饭,胡一声、胡文、胡玉和等一路护送邹韬奋,于中午时分安全到达目的地江头村作庐。

  屋主长孙胡钧元追随叔父干革命。胡钧元是屋主胡秀文的长孙,从小就十分亲近叔父胡一声,胡一声也十分疼爱他。1943年夏,中共省委派胡一声去韶关,打入国民党第六战区编纂委员会,时任广东省政府委员许崇清为主任,国民党少将张铁生(中共党员)为副主任,胡一声任上校副主任。此时,胡一声叫来在家里的胡钧元任文员兼情报工作。编纂委员会的工作,就是依靠和任用许多中共党员、进步人士,编辑出版抗战书刊,发挥其重要舆论作用,成为当年广东战时江防的进步文化阵地。一次,胡钧元奉上级命令送情报到惠阳,走到半路,突然听到一阵枪响,一看,离他一百多米处有一个人倒下,他马上停下脚步。机警地钻进路边草丛中,待到深夜,绕过日本鬼子的临时关卡。顺利完成了任务,回到了住地,得到了领导和叔父的赞赏。

  1944年底,韶关沦陷,编纂委员会人员被冲散,在胡一声安排领导下,少数编纂委员会人员历经周折,绕道江西到梅县,住进了安定书室,并以此为编纂委员会临时编辑机关。胡钧元又帮做编写等日常事务工作,照常出版《阵中文汇》《新建设》《学园》等刊物。

  1946年秋,胡一声被派往南洋开展华侨爱国运动,支援解放战争。胡钧元被安排到梅南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他白天上课,晚上搞宣传活动,与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游击队保持密切联系,传递消息,时间久了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同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遭国民党逮捕,九龙嶂游击队得知消息后迅速通过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的内线将他安全救出。出狱后又继续在梅南中学教书,从事地下工作。他积极动员族中进步青年参加刘永生的东江纵队,其中胡钦常是他第一个亲自带去参加东江纵队的(新中国成立后胡钦常任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此事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准备再次逮捕他,幸事前得到消息,他连夜逃到香港。其时,正好胡一声在香港筹建香港南方论坛社,胡一声就安排他在论坛社工作,担任乔冠华(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部长)的临时秘书。1949年5月,胡一声又安排他到惠州淡水小学任校长,任务是联系东江纵队获取解放梅县的情况并及时上报组织。梅县解放后,胡钧元辞去淡水小学校长,回到梅县组建梅县人民小学并担任学校首任教导主任。


作者:口述/胡焕元 整理/萧潇 陈勇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