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结婚纪念日遇到大年初一
我和老公结婚20周年纪念日,竟然与大年初一“千载难逢”地撞到了一起。这是喜上加喜的大好事,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儿子要烫发
平时鼓励豪小子“年轻人,只要不是做坏事,就要勇于尝试,勇于行动”,而乍一听豪小子要烫发,第一反应是反感、反对的,幸而自己没有冲动行事。
我为党员老爸感到骄傲
党员不一定轰轰烈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也一样是优秀的党员。我们家可以说是党员之家,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中共党员,而且都是十几年的党员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也立志要成为一名党员。
游叶剑英纪念馆 听革命故事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晴暖的春日里,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梅县区雁洋镇叶剑英纪念馆,一起听叶帅的故事。
一片“红心”在玉壶
他生于1924年,是那个时代村里屈指可数的文化人之一,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追随中共党员。在平远老县城仁居镇一带,以地下党员的身份,进行税务方面的筹备工作。
黄岩:“手捻梅花春意闹”
在小说《岭南逸史》中,黄岩写到了梅花,而且着力刻画了梅花式的女性形象。
萧向荣创作《长征曲》
为了庆祝长征的胜利,萧向荣根据自己长征的亲身经历,写作了一首《长征曲》的歌词。
曾国华率突击队突破黄河天险
为保证红五团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团长张振山从全团选拔24名优秀干部战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师长刘亚楼提议曾国华任突击队队长。
杨广存为革命从容牺牲
1928年5月5日凌晨,遍体鳞伤的杨广存被国民党用箩筐抬到刑场东较场,和他一起的还有林森粦、唐润元等革命同志。面对敌人的屠刀,杨广存脸不变色,大义凛然,不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牺牲,年仅28岁。
熊锐用鲜血鼓励后起的同志
第一狠狠地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要取他们的血还我们的血;第二要坚决地站在党的一边,为正确的路线奋斗。
张宏昌烈士二三事
1926年秋毕业后,受上级党组织委派,在饶平等县参加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组织农军暴动。
“要我叛党,只有太阳从西边出来”
他激昂地说:“共产党人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既然知道我是共产党,要杀就杀,不必来这一套!”“杀了杨雪如,还有后来人,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
朱德率红四军到马图
10月28日,军长朱德和政治部主任陈毅、朱云卿参谋长率全军在东江特委、丰顺县委的策应下,转移到丰顺的马图休整。
聂荣臻到丰顺大山里
开国元帅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曾对东江地区的斗争历史作了追述:“经过艰苦转战,其余勉强保存下来的很少一点力量(指东江特委)搬到了丰顺附近的大山(留隍西山南寮)里,才得以继续在那里坚持斗争。
接送周恩来进中央苏区
1931年8月间,我到了香港,潘洪波立即要我去上海。
我是一名幸福的党员
周末,女儿把刚刚写好的入党申请书拿给我看,让我给她提一些参考意见。我看后表扬她写得朴实庄严 ,陈词恳切,比我当年写的要好很多。提起自己入党的事,二十多年前的那些经历又在脑海里清晰重现。
不占公家 一分钱便宜
我的祖辈父辈用一生维护了家风的权威,他们的言行为红色家风世代传承赋予了生命。如今,“不添麻烦,永不伸手”,深深地根植在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的心中。
偏爱煤色,坚守初心
岳父黎焕龙离开我们近七个年头了,但他的党员形象一直留存在我们心里。
一根针一把草,一颗红心向着党
我的公公胡玉文1948年出生于五华县安流镇,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和50年行医经历的乡村医生。公公50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第一线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谈起数十年的风雨岁月,公公总是一脸笑容:“我是党和政府培养的乡村医生,一根针一把草,一颗红心向着党。”
接受革命洗礼,践行高风亮节
父亲是经历烽火硝烟的革命军人,1949年2月,他因战斗英勇被评为“战斗模范”。专业后直到离休时仍是副处级,也从来未听闻他对待遇有过抱怨。
《弟子规》包罗万象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郭文斌教授在《学习强国》的频道中录制一档节目——解读《弟子规》,我抽空把 52集听了两遍,受益自是良多。
父亲与茶
如今的茶文化越来越兴盛,茶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我也爱茶,但是却没有过多的讲究,盖碗,瓷杯,玻璃杯,甚至出门时的保温杯,都能拿来泡茶。
生命中的一只蚊子
最近有件事,着实让我的内心“格登”了一下:经常结伴活动、喝酒聊天的一位朋友,一段时间未见,再次邀喝小酒时,竟然见他突然瘦了有十多斤,细问之下,原来是血糖高了。
节俭老妈爱“光盘”
老妈是个特别节俭的人,有一次我们几家人在饭店聚餐。每次聚餐,总爱光盘。
教我怎能不想您
我不敢置信,长兄红哥您已经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我多次提笔又止,您的脚步如此匆匆,只给我们留下无限思念。
唱支山歌颂党恩
今年建党一百年,百年变化万万千。系党引领幸福路,唱支山歌颂党恩。
共产党像太阳
百年华诞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改革开放创伟业,共同富裕勇前往。
颂歌紧唱声紧高
梅州特色山歌多,百姓富哩来唱歌。党个百年大生日,颂歌紧唱声紧高。
清明时节祭英灵
山花烂漫处处春,百花做环慰忠魂。革命先烈人敬仰,崇高品格万古存。
接力奋斗就是对英烈的最好纪念
到过兴宁大坪镇革命烈士罗屏汉故里的人,都会知道电影《生死坚守》是罗屏汉张瑾瑜夫妻双烈士英雄壮举的真实反映。日前,《生死坚守》公映,让后来人看到革命先辈曾经的浴血奋战,受到心灵的洗礼,激发前行的勇气。
红色基因永传扬
革命先烈刘光夏,英雄事迹人人夸。为了贫民得解放,满门忠烈报国家。
生死坚守 初心使命
《生死坚守》的创作拍摄,填补了中国留守红军题材文艺作品的空白。从罗屏汉、张瑾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诗歌两首:夕阳红和八十放歌
浦江畔景色秀,百舸争流勇当先。到了长城是好汉,不忘初心意志坚。
百姓心中党旗红
日出东方太阳红,山歌千条唱不穷。人民拥护共产党,百姓心中党旗红。
姐妹采茶上岭岗
日头未出天未光,姐妹采茶上岭岗。肩背竹篓健步走,山歌阵阵随风扬。
一锄一锄,细心锄好红色土地
从我记事起,就被伯父那双“与众不同”的手骇住了。
党龄50年,与红色土地共成长
公公对这块红色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入党50年来,谦虚踏实肯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拿公家一分钱。在他的影响下,子孙向他看齐,做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片瓦传情 家风隽永
老家的房子一直是我对故乡记忆的主体,我对于家乡的印象也随着房子的变化而改变着。
我心目中的父亲:教书先生与“老革命”
我们客家人喜欢把自己的父亲尊称为“老革命”“老政府”。而我心目中的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教书先生,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老革命。
老革命写励志诗育子成将
我的伯父是家乡松口镇的一位教师,从教四十多年来培育了莘莘学子,而且不少都成为杰出人才。他毕生喜欢文学,留下诗文楹联百余首。
听爸爸讲他的“战前遗书”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法官。由于职业的原因,父亲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却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很少陪我们玩耍,饭桌上的故事会是我家亲情交流的特殊方式,父亲用他的故事传承优良家风。
我们家的“红色课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热潮掀起。最近谈到这个话题,一家人不禁感叹:“我们家的‘红色课堂’可是随时开讲,天天都上党史课啊!”
老屋曾是“兵工厂” 激励后人心向党
阳春三月,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我带着学习党史的感悟,回到了老家兴宁市罗浮镇新南村,在自己出生的革命老屋,重温留在这里的红色家风,在赓续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红色基因的潜移默化传承
追忆毛主席的警卫战士、我的爷爷郭春福的革命历程,以及他教育家人后辈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庐”精神激励后人
我的母亲陈葵英,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1年了,她慈祥的笑容仍历历在目,亲切的教导至今记忆犹新。她高尚的革命者品格和优良作风,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不磨灭,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追忆难忘的岁月,缅怀母亲的革命历程,以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翰墨书香传家风
站在父亲的角度读《傅雷家书》,深知在五四运动成长起来的傅雷先生,是一位文学翻译家,也是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从整理出来的这159通家书的字里行间里展现了傅雷家风。出身书香门第的傅雷、朱梅馥夫妇对游学海外的儿子傅聪的教导可谓无微不至,属于严父慈母型的家庭。
结庐春山 归读梅乡
南北交流,以梅寄情。4月10日至5月9日,“归读春山”杨一家、李锦让书画作品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成功开展,期间得到了广大书画界、收藏界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前来观摩和好评,现选刊部分文艺评论家的精彩点评,以飨同好。
十年
“十年”是一个特定的词语,不是单纯的时间概念。比较早出现“十年”这个字眼的,是《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的《剑客》诗中亦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句子,这里的“十年”,均泛指“时间长久”,并非具体十个年头的意思。
修出来的希望
修鞋女人的那个小摊位在街角,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那里。来去匆忙,并不曾真正留意过她。五冬六夏,她起得比我早,收摊儿比我晚。
绍安庐的红色轶事
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陂角有一座华侨古民居,她就是革命老前辈胡一声的旧居。1905年,胡一声出生刚满月 ,其母就抱给族中胡秀文做义子。其时,胡秀文刚从南非回来,是梅县首富,他先后育有7男5女,全家30多口人吃饭,其乐融融。胡一声故居就在距绍安庐不远的老祖屋。童年时,他大多数时间在绍安庐和兄弟姐妹们玩耍,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