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向荣(1910—1976),原名萧木元,梅县石扇人,开国中将。
话说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后,于1935年11月初在甘泉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宣布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一、第十五两个军团,撤销第三军团番号,部队并入第一军团,彭德怀任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萧向荣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长。当月,红一方面军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这个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春节,为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红一军团“战士剧社”准备排练节目,为部队演出。但是在长征途中,剧本都丢光了,只有自己创作的歌曲《长征小调》,原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又被扣留在四方面军,许多文艺骨干已随陈昌浩返回草地。为了庆祝长征的胜利,也为了给“战士剧社”增加演出节目,萧向荣根据自己长征的亲身经历,参照贾拓夫的记录,写作了一首《长征曲》的歌词:
中央红军,胜利反攻。出发自江西,十二月长征。历经险山恶水,战胜白军与团匪,冲破了重围。踏遍了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大小五百余战,都打垮了敌人。计算起来,溃敌四百一十团,英勇的红色英雄,无坚不摧。终于到达陕北苏区,会合红十五军团,粉碎了三次“围剿”,胜利向前进!
这歌词,用《春天的快乐》曲子谱成,由“战士剧社”钟云辉等同志们学会演唱,然后就在部队中传唱起来。红一军团政治部领导罗荣桓、邓小平听到这首歌曲后都很满意,特意叫萧向荣和剧社的同志到他们那里去教唱。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刘亚楼和政委萧华同志,也把钟云辉等人找去教他们唱这首歌。一时间,《长征曲》便在全军唱开了。
萧向荣因创作《长征曲》而出名,被誉为“军中秀才”。不久后,他又创作了《一九三七年华北抗战歌》等歌曲。因他没学过音乐,那时红军队伍中也没有懂音乐的人给他配曲,所以这些歌都是他用现成的曲调填词而写成的。
直到现在,党史军史研究界还有人引用曲中“大小五百余战”“溃敌四百一十团”这两句,来证明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到底打了多少仗。也有研究者认为,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长征曲》用艺术语言,唱出了长征胜利的动因和伟大意义,似长征的结束语。”
根据最近披露的资料,1935-1936年间,萧向荣还与红一方面军宣传部长陆定一、红九军团的徐文烈、红二军团的黄大龙四人共同创作了《渡金沙江》歌。
萧向荣生在山歌之乡,长在山歌之乡,自幼喜唱山歌。参加革命后,经历残酷战争洗礼,艰苦斗争考验,使这种文化的底蕴成为他工作、战斗的刀枪。他把宣传革命思想、坚定革命信念的歌词融人家乡乐曲,将传统的曲调填上传播革命火种、激励斗争意志、唤起劳苦大众的新歌新词。几十年里,他以敏捷的才思和喷薄的革命热情,写了许多诗、词和歌曲,用以鼓舞指战员的战斗意志,记述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歌颂人民军队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