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库 > 文艺作品

片瓦传情 家风隽永

2021-06-10 12:31:12 来源:梅州日报

   家乡的风是柔和的,徐徐吹过庭院中的桂花树和龙眼树,混合着若隐若现的清香与凉意,给予我恬淡与安全感。而老家的房子一直是我对故乡记忆的主体,我对于家乡的印象也随着房子的变化而改变着。

  质朴家风传承如建房

  20世纪80年代,当婆太(外公的妈妈)和外婆在为家里建房之事紧锣密鼓地筹划的时候,在政府粮食部门工作的外公也关心着家里建房的进度。

  在那个时候,能够在政府里有一份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在外公心里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传承。外公早在孩提时就已经接触了粮食工作,用外公的话说,“我童年的天空都是仓库里四方的天空”。其实外公是一名“粮二代”,外公的妈妈,我的婆太李完英是政府一名非常优秀的粮食工作者,她在梅县丙村粮食局九仓工作期间荣获1952年的“兴梅地区劳动模范”,并在1956年11月荣获中央粮食部颁发的“全国一等粮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北京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每次和外公谈及婆太,特别是他童年记忆中的婆太,永远都是一个忙碌的形象,外公说,婆太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她陪伴粮食的时间远远多于陪伴他,婆太常常因为要关注粮食的状况、打扫仓库,不能够回家照顾外公。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粮食储备并不充足,对粮食的保管技术也不成熟,常常因霉变虫蛀造成大量的浪费。婆太对此心痛不已,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保住这来之不易的粮食。她用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跪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清扫仓库;为了更好地杀虫灭菌,她爬进仓库夹板底部,用六六粉进行熏蒸。这个药剂杀虫效果虽好,但对人的伤害也是永久的,停留在婆太身体里的药剂是那个时代粮食工作者的印记,更是勋章。正是她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她所负责的仓库在1954年获得了新中国第一批无火灾、无盗窃、无霉变虫蛀鼠咬、无差错事故“四无仓库”的荣誉称号。

  这一切都被外公看在眼里,勤劳俭朴的家风也在外公那开始了传承,他一丝不苟完成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负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负婆太质朴的教诲。婆太时常对外公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是党教育了她,教会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她粮食工作的知识,给她工作的机会”。是啊!党教育了婆太,她又将这份质朴勤俭的品质像建造房屋一样,一砖一瓦地累积着,质朴的家风,初始于泥瓦,兴业于传承。

  破立之间旧瓦重生

  时间一晃而过,后来外公外婆搬家到了城里,老家的砖瓦房也就默默地伫立在那里承受着时光的变迁。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回到老家,他们惊讶地发现,原先的旧砖瓦房已过时,乡亲们纷纷盖上了水泥结构的楼房,村道也不再泥泞。作为有着50多年党龄的外公,内心既欣喜又有一丝矛盾,他为党和国家关注农村的发展,乡亲们生活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欣喜,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响应党的方针政策另建新房。但这也意味着原先的房子要被拆掉,外公内心也是千万个不舍,因为那间房子是他对母亲的念想,那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母亲的印记。这个时候,恰好有村干部过来宣传政府对农村鼓励重建房的政策,外公听后,缓缓地说道:“我一定好好考虑。”

  第二天早晨,外公就向家人说了他要把瓦房重建的决定。望着外公有些泛红的眼角,我想外公肯定一夜没睡。我悄悄地问外公:“外公,你真的舍得吗?”外公似乎有些答非所问,他说:“婆太一生最听党的话,现在有这样的好政策,她肯定也会支持的。”

  很快,工程队就进驻并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工作——拆砖卸瓦。外公在现场特意嘱咐工程队要把瓦片保留下来,那些瓦片在外公心里是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家风传承的实物载体。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外公、外婆亲力亲为,即使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意见的分歧,外婆总是说:“面对困难,我们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在工程队拆卸瓦片的时候,有几位村里年长的村民走过来对外公说:“看到这个情景仿佛回到了40年前刚刚建这个房子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完英嫂即使工作家务非常忙碌,也会帮我们家搬粮,却从来不收一分钱。完英嫂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啊’。”40年前,一样的热火朝天,一样的紧锣密鼓,不同的是,人已不再年轻,青丝变白发,但在破立之间,从婆太那里传承的家风会更加蓬勃,作为后辈的我们更会将这份朴素的但又分量感十足的家风传承下去,并将婆太勤俭质朴的品质融入学习工作中,让家风在传承中历久而弥新!


  李完英简历

  梅县区人,1919年出生,1951年正式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组织嘉奖,1952年获得“兴梅地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54年因其所管理的仓库粮食无火灾、无盗窃、无霉变虫蛀鼠咬、无差错事故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四无仓库”,1956年11月获评“全国一等粮食先进工作者”,在北京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作者:杨宇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