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温澄苇是家乡松口镇的一位教师,从教四十多年来培育了莘莘学子,而且不少都成为杰出人才。他毕生喜欢文学,留下诗文楹联百余首(篇、副),以形象生动的笔法,抒写爱党爱国,爱教育事业的情怀。
当年伯父是一个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在家乡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如青年读书会、抗敌同志会、白燕剧社等组织,还参加了上海“七君子”领导的救国会,被中共地下党吸收为抗日义勇军成员(据党史资料记述,这是当时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的最机密的组织)。1938年春,伯父决心奔赴抗日战场,到苏北前线去,但临出发时,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梁隆泰同志安排他留下来在当地工作。后来,在抗日救亡线上活跃的伯父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对象,上了“黑名单”。在20世纪40年代反动统治的日子里,伯父熬过了漫漫长夜,以手中的笔为中国革命呐喊助威。新中国成立后,伯父在教书生涯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愿做蜡烛照人寰。在他的《七五书怀》中,“一肩行李惟书报,两袖清风伴白头”是他的真实写照。
伯父的长子(我的大堂兄)温清澄,从小常常听父母讲述家乡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的险状。伯父告诉他,我们必须有强大的空军才能对付得了来自天空的威胁,因而大堂兄自小就有了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大堂兄从小刻苦学习,品学兼优。1957年,伯父以一首《送大儿就读西安航空学院》送大堂兄:“千山万水赴西都,此去秦中五载悠。但愿长安月色好,一旬过后又中秋。”大堂兄远赴西安,从此踏上了实现理想的漫漫征程。
大学五年的刻苦攻读,大堂兄学有所成,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著名直升机专家,是我军直升机高原使用研究的开拓者,对新型直升机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23项奖。2004年,晋升为军级文职干部(技术将军)。伯父喜作诗云:“为国科研苦咬牙,不图名利不图奢。耕耘卅载终有果,有子如斯志可嘉。”
此后经年,大堂兄因为潜心科研工作,常常东奔西走,难得照顾妻女,更难得和远在家乡的父母团聚,伯父一直鸿雁传书,不忘教育和关怀,对儿子的大小成绩和进步总是欢喜和鼓励。《接大儿喜报二绝》中,“双重喜报到家来,笑得爸妈老眼开。中尉军衔家五好,英雄花发竟重台。”“离巢雏燕始长征,万里原非一日程。高瞻远瞩方向准,凌云要趁日初升。”寄托了老父亲的叮咛和嘱咐。
大堂兄50载甘心奉献,倾其毕生于直升机研究事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首例直升机飞上世界屋脊,他是该项课题的领军人物之一;80年代,国产直升机的研制发展冲破西方“制裁”,他是军方技术的代表人物之一;90年代,实现国产化直升机在香港回归之际成功进驻,他参与了该机研制开发到设计定型的全过程。在半个多世纪的事业征程上,他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殚精竭虑地工作,实现了父亲的殷切期望,回报了党和人民的培养。
伯父和大堂兄的爱国报国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如今,我们个个爱岗敬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