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南山区库 > 典型人物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追梦人赖乙海:36年如一日 当好港口守护人

2020-08-17 16:26:09 来源:蛇口消息报

  川流不息的车辆从南海大道驶过,簕杜鹃宛如盛世牡丹开遍了南山,高楼大厦连甍接栋落子在太子湾片区,船首波形的蛇口邮轮母港静静地面向大海……去采访的路程,只有10分钟,记者看到的这番景象,赖乙海却用了36年。从1984年蛇口客运码头的一名水手,到现在蛇口邮轮母港港口运营中心运作总监,赖乙海说自己只是个“老招商人”“老码头人”“老深圳人”。被问及为什么第一份工作一坚持就是36年,赖乙海说:“因为热爱!我对深圳这片土地和招商蛇口这家企业爱得深沉。”

  追梦人简介:

  赖乙海,196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4年7月来深参与建设,第一份工作一坚持就是36年,从蛇口客运码头一名水手成长为蛇口邮轮母港港口运营中心运作总监,见证了蛇口的变迁和深圳的发展。

  追梦人感悟:

  有人说深圳的梦藏在混凝土里,有人说藏在光纤线中,有人说藏在海滩里,我觉得藏在普通的生活里。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只知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唯有奋斗,方能追梦。深圳是我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地方,未来,我还想继续和她乘风破浪。

512673_wudan_1597578351857.jpg

  “去蛇口,闯!”

  满目荒凉,人烟稀少,杂草丛生,蚊虫飞舞,热到怀疑人生……这是当时绝大多数来深建设者对深圳的第一印象,也是赖乙海刚来南山蛇口的感受。赖乙海是广东汕头人,1984年刚刚毕业就跟10来个工友,带着100块钱和几件换洗衣服,来到了深圳。

  “那时深圳机会多,大家都想闯出一番天地。”赖乙海同伴有的进了服装厂,有的在工地上搬水泥,而赖乙海心中有个大海梦。当得知蛇口港正在招人时,他想都没想:“去蛇口,闯!”

  在深圳版图上,蛇口尤为特殊。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前,蛇口工业区已先行迈出了第一步,开山炮响,填海建港,热火朝天。

  “当时到蛇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办边防证就是一道难关。”赖乙海说,当时深圳设有经济特区管理线(即“二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进入经济特区需要检查“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即边防证)。在老家办边防证,他要走1个多小时泥路去有照相馆的地方拍照,然后去派出所,再到公安局办证。每张边防证有效期只有两个月,过期了要重办。赖乙海回忆起第一次坐车到蛇口:“车子到南头关时,大家把行李放在车上,人走下来,排队检查过关,过了关口再重新上车。”赖乙海就这样开始了他在南山的追梦之旅。

512674_wudan_1597578352263.jpg

  码头上的第一个春节:酸

  1984年,赖乙海被招进招商蛇口旗下招港客运,成为蛇口客运码头(现蛇口邮轮母港)一名水手。

  据赖乙海介绍,蛇口客运码头1981年启用,非常简陋,一桌一椅就成了边检口,当时只有4个泊位,每天只有两班往返香港的客船,船上共5名工作人员,主要为了解决招商局开发蛇口工业区的交通问题,方便香港客商和香港招商局人员往来两地。

  随着深圳特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客有水上通勤的需求,蛇口客运码头陆续开通了往返广州、珠海、中山、汕头、海口等省内外城市的航线。“到1990年时,我们已经有11个泊位了,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赖乙海说道。

  在码头工作,赖乙海每天早上7点就上班,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半。忙完工作,他还会把客运站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再一个人走回工棚休息。

  赖乙海在深圳的第一个春节,是在码头上度过的。大年三十那晚,他值完班后饿得不行,但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回到工棚也没有东西吃,他跑了好几条街才买到两个饼作为年夜饭,一个人坐在明华轮旁边,边啃边掉眼泪。“以前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一个人冷冷清清,感觉有点心酸。”赖乙海说,体会那种滋味后,每逢过年,他都主动申请值班,让更多的同事有机会回家团聚。当然,赖乙海也有开心的时候,“当我领到来深圳第一月的工资时,发现有130多元,再加上边防补贴和副食补贴,差不多快200元了,觉得再累都值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蛇口当年的口号至今都是赖乙海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他说,这是他们那一代追梦人共同的气质,也是深圳特有的精神。

  工棚里的生活:苦中有甜

  赖乙海说,刚到蛇口时,最艰苦的就是住宿。“当时没有房子给我们住,只能住在用竹竿和油毛毡做成的工棚里。夏天蚊虫叮咬,热得像烤箱,冬天四面透风,大雨一来,人在床上睡,水在床下流,鞋子和脸盆都会漂走。”后来工棚改造,包上了铁皮,铺上了混凝土,安上了铁架床,一切好多了。

  赖乙海回忆起工棚里的生活,“虽然简陋,却有滋有味!”

  工棚后面的山坡上长满了一簇簇茂密的野芒花,风一吹,纯白的野芒花就会像海浪般起伏,煞是好看;山上有荔枝树、杨桃树、芒果树,想吃的时候就爬上树去摘;山坡下海滨浴场,工友们没事时就会相约去游泳、抓毛蚶;海上世界偶尔还会请马季和唐杰忠来说相声,一片空地,两个简陋的麦克风,席地围坐着一群人,就是一个舞台了……

  别了,蛇口客运码头:忆

  2016年10月30日,是赖乙海和所有蛇口客运码头工作人员最难忘的一天。

  当晚9点,已经运营35年的蛇口客运码头送走了最后一班去往香港的船“迅隆壹号”,完成使命,宣布正式谢幕。“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赖乙海说。

  作为一个靠海的城,港口是蛇口的“生命线”。蛇口客运码头是重要的水路枢纽,是人们外出看世界和进来了解蛇口、南山以及深圳的“桥梁”。对于赖乙海来说,在蛇口客运码头工作的岁月,见证了他的青春、他的奋斗、他的峥嵘。“30多年了,我舍不得说再见,码头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随着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南山以此为目标,瞄准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港口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方向,打造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2016年11月12日,气势恢宏的蛇口邮轮母港正式开港,成为深圳连通香港、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如今,开港3年多,蛇口邮轮母港不断探索邮轮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虽然受疫情影响,很多航线停航,但他们攻坚克难,相继开通蛇口—珠海横琴、蛇口—中山等航线。据统计,2019年蛇口邮轮母港进出港旅客达到63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招商局参股的港口 ,2019年共接待邮轮旅客约341万人次,占全国全年邮轮旅客的84%,邮轮旅行正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留在一座有爱的城市:乐

  从当初的码头水手到现在蛇口邮轮母港港口运营中心运作总监,赖乙海坚持做一件事——为旅客服务。如今,在售票、检票、通关、登船、进出港等相关场所,依旧能看到他每天忙碌的身影。

  2020年春节,对于赖乙海和蛇口邮轮母港来说都很难。大年三十那晚,赖乙海在值班,没料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悄悄蔓延。正月初二,载有近5000名乘客的大型邮轮“歌诗达·威尼斯号”抵达蛇口邮轮母港,其中疫情重点地区旅客414名,9名旅客发热。赖乙海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晚,深圳市政府紧急开会讨论应急处置方案。南山区委区政府、海关、边检、蛇口邮轮母港、邮轮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通宵达旦逐一进行医学排查,“指挥部就设在蛇口码头边上”。幸运的是,旅客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随后,在蛇口邮轮母港配合与协助下,近5000名旅客完成下船疏导,近150名隔离人员完成转移。

  “这就是深圳速度,这就是深圳关怀!不管什么时候,来了就是深圳人。”赖乙海激动地说,深圳是一座有爱的城市。

  整个采访中,赖乙海一直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赖乙海一样平凡的普通人,满怀热忱奔赴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见证着深圳崛起。他们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汇聚成特区发展的璀璨光芒……如今,步入不惑之年的深圳依旧在乘风破浪,强势出击,赖乙海也将继续逐梦深圳,在新时代奋进。

作者:龙小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