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南山区库 > 典型人物

程亚男:首推开放式服务 照亮城市阅读人

2020-09-01 16:21:02 来源:蛇口消息报

  追梦人简介:

  程亚男,1945年出生于湖南洪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68年至1981年在贵州工作,从事图书馆事业8年。1981年任湖南图书馆副馆长。1994年至2001年受邀来南山创建南山图书馆,以其图书馆界专家的身份开创一个国内先进的图书馆。2001年退休,退休后主导深圳“图书馆之城”的规划建设。

  追梦人感悟:

  “有人说一日三举,风雨寒暑不断,那里面一定有什么执着。”就是这种执着支撑着我在一片荒地中建起南山图书馆,在一片贫瘠的文化土壤里撒播下知识的种子。当时前往南山图书馆看书的读者中有很多闯荡特区的打工族和“洗脚上岸”的渔民,人们对阅读充满热情。作为我们工作人员来说,图书馆事业可以说是给每一个家庭开一扇窗,给每一个读书人点一盏灯。我很荣幸自己见证了南山区乃至整个深圳市“文化绿洲”的华丽转身。

  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是衡量城市文化发达程度的一把标尺。从1986年深圳图书馆建成开馆,到如今深圳“图书馆之城”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59个,南山图书馆是其中一个特别的存在。南山图书馆从诞生开始,就以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区图书馆,成为全国图书馆界的标杆,为爱书人留下一方天地,为城市文化点亮一盏灯。而这当中,离不开南山图书馆首任馆长程亚男对图书馆事业的执着与奉献。

  敢想     突破思想束缚 建设新型图书馆

  程亚男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贵州苗乡侗寨,后调回湖南工作。1983年,年仅38岁的程亚男就任湖南图书馆副馆长。1994年,作为图书馆专家来南山前,程亚男顶着为数甚多的头衔,当筹备中的南山图书馆需要一个领头人时,图书馆界人士推荐了她。

  作为省馆领导和图书馆界专家,来到陌生的深圳南山任职,筹备南山图书馆的建设,这对当时事业如日中天的程亚男来说,不仅意味着“连降两级”,一切也都要从零开始。但创办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对程亚男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谢绝领导的挽留,在同行不解的眼光中,程亚男踏上了深圳这片土地。

  1993年,南山区才成立3年,一切都在起步中,图书馆建设方案仅在设计层面,但南山区向市民承诺,兴建南山图书馆是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八大实事之一。当年11月,程亚男第一次来到南头,在她的印象中,当时只有一条很短的南新路。那天正值下雨,程亚男的皮鞋上溅满了泥,走了半天才找到一家小小的书店,文化设施很少。程亚男打起了退堂鼓,“虽然从事图书馆工作多年,但是主持修建一个新图书馆,还是有点没底气,我犹豫了”。

  回湖南后,程亚男为南山图书馆写了一份建设任务书,没有想过再来深圳。直到当时深圳图书馆馆长刘楚材的一通电话,电话中刘楚材询问她怎么还没有来深圳,图书馆等着她过来动工。这次通话让程亚男感受到南山区领导对她寄予的信任与期望,也更坚定了她前来深圳的念头。

  改革开放之初,图书馆并不随便对外开放,只有少数人才能拿着图书证前往图书馆借书。程亚男回忆,1984年12月1日,湖南图书馆新馆开馆,图书馆宣布所有市民在这一天都可以申领借书证,来自长沙各地的数百名读者前一天深夜就在外排队;第二天10点开馆,蜂拥而至的人群将维持秩序的程亚男挤倒在地。这次事件给了程亚男很大触动,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让她深有感触,也更希望图书馆对所有人开放。来到深圳后,程亚男想突破原有束缚,创办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

  敢干     对标超一流 勾画知识绿洲

  当时的深圳,除了1986年修建的深圳图书馆外,在全国最有名的就是蛇口工业区图书馆。最初南山区规划再建一个图书馆,但程亚男深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并不满足于复制蛇口工业区的经验。在她的主持下,南山图书馆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创一流”的建设指导思想。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程亚男的底气不仅源于对自身专业的自信,更来源于南山区政府的全力支持。当时的区领导只跟她说了一句话:图书馆建不好我找你,建图书馆缺钱你找我。程亚男形容当时的筹建工作是“一张白纸,大胆设计”。

  “当时领导很信任我,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这么画出来了。”程亚男开始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外观设计上,有别于四四方方的传统建筑,南山图书馆采用圆形设计;率先采用上世纪90年代先进的互联网智能布线系统;取消凭证进图书馆的陈规,所有民众都可以免证免费进馆阅读;发放家庭借书证,一人办证,全家使用;馆内布局全开放,藏书全部开架,读者可以从书架上自行取阅。在今天看来,这些举措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在当时却是很多图书馆接受不了的大胆改进。

  敢试     全新服务理念让读书热升温

  筹建南山图书馆的过程中,程亚男最担心的莫过于图书馆建成后没有读者。她来南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文体中心借了间教室,创建了天天读书社,购置了数千册书籍和270多种报刊,吸纳了500多名会员,开始培养大众阅读的习惯。

  南山图书馆从诞生之际,就备受业内瞩目。1994年,南山图书馆奠基;1996年12月,南山图书馆落成;1997年正式开馆后,南山图书馆开始举办“百书育英才”讲座、家庭读书竞赛和读书沙龙等活动,第二年,南山图书馆推出了“书之声广场读书活动”,在广场开展读书活动。

  全新的办馆理念带来全新服务,读者也蜂拥而至。“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南山最热闹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家乐福,一个是南山图书馆’,这对我而言也是种肯定。”程亚男笑着说。在当时国内大多数图书馆举步维艰、门庭冷落的情况下,南山图书馆为全国图书馆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当时深圳还没有院士,程亚男便争取区科技局支持,成立课题组,赴香港访问和采集香港的中国院士相关资料,包括“光纤之父”高锟等人,建立院士数据库,向普通大众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1998年,南山图书馆又与区科技创新局共同推出“博士论坛”,且一直延续至今。有了“博士论坛”后,群众热情高涨,科技知识以通俗的方式得到了普及,在南山区埋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南山区已成为科技创新之区,大学城建设欣欣向荣,企业方阵包罗万象,高新技术发展也蒸蒸日上。1999年,南山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区级)。

  敢创     为深圳“图书馆之城”出谋划策

  程亚男曾请教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如何管理图书馆,当时那位馆长的一句话给了程亚男很大触动。他说,“我们不是管理图书馆,而是服务读者。”程亚男也将这种服务理念带进了南山图书馆,“以前广东人不爱穿鞋,但是每个人都有看书的权利,我们就在图书馆准备了几双鞋,让光脚的市民也能来这里看书,给每一个读书人点一盏灯”。

  程亚男对所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要求文明服务。“我们要为读者着想,读者到图书馆就是支持我们的事业。如果图书馆没有读者,那么我们这个行业就会消亡”。她记得,有一次过节,一位70多岁的读者专门提了一筐橘子来图书馆表示感谢。也有读者写信给程亚男,说他炒股失败后曾有想轻生的念头,后来到图书馆看书后,逐渐重拾生活的信心。如此种种,都令她十分触动,让她切实感受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

  想服务好读者,硬件设施就得跟上。南山图书馆筹建期间,互联网刚刚兴起,程亚男提出将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结合的理念,在建设时期就引进了智能化布线,读者通过地板上的插座就可以让电脑连接上互联网。在拨号上网的时代,这个举措十分先进,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都争相来南山图书馆学习参观。程亚男十分自豪地说,“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有经济基础,同时还要有想法,思想开放,在当时也只有深圳有这样的条件”。

  退休后,程亚男受命于深圳市文化局,开始从规划一个图书馆到规划一座“城”——深圳“图书馆之城”,从“三年方案”一直规划到“十三五”都是她主笔。同时,程亚男还著书立说,让自己“筑城”的探索发挥更大价值。如今,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圳已然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

  “有人说一日三举,风雨寒暑不断,那里面一定有什么执着。”程亚男说,就是这种执着支撑着她在一片荒地中建起南山图书馆,在一片贫瘠的文化土壤里撒播下知识的种子,用书香为城市点亮一盏文化明灯。

作者:曾晓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