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天山古寺铁树开花游客称奇
2017年6月,揭阳市天山古寺中的铁树开花了,游客对此景观纷纷称奇。
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和世界环境日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11名工作人员遇难,引发大规模原油污染,且对沿岸经济、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环境问题就开始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联合国更是在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并在随后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2010年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 唯一的星球 共同的未来”,强调保护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呼吁人类为保护物种多样性采取行动。
好山好水旖旎汕尾
汕尾物产丰富,2010年被世界休闲组织评为“最喜爱的休闲城市”,2011年被世界华商大会评为“最具魅力城市”,还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汕尾的温泉资源丰富,且品种齐全,水质上乘;汕尾还是珠三角郊区难得的生态家园。汕尾红色、古色、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并致力于发展原生态农产品和海产品。汕尾正启动旅游开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造汕尾“五色游”品牌,推动汕尾旅游形成较长的产业链。
广州番禺新添森林公园原生态让人流连忘返
广州番禺大象岗森林公园占地3800多亩,开发过程中保留了原来的山体、地貌。该公园将于2016年6月开放,惠及广州市区及周边数十万居民。
电视让生活充满色彩广东省首届百佳电视艺术作品颁奖典礼电视书刊作品奖
广东电视台的《南方电视学刊》和《高端文化访谈》、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广东电视50年》、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的《中国广电体制改革南方模式》、惠州广播电视台的《城市电视台创新战略研究——珠三角地区媒介生态环境的实地调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匡宇教授的《当代电视新闻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玉玮教授的《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南方电视台的《电视传媒与边界跨越》等获得“电视书刊作品奖”。原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刘炽和原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许光辉为获奖作品的领奖代表颁发奖杯和证书。
佛山专家:禁渔的3至6月为鱼类生长最佳时期
从2017年3月1日零时起,珠江流域进入禁渔期,至6月30日24时结束,禁渔期延长至4个月。禁渔制度的落实有利于鱼类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加,禁鱼的3至6月为鱼类生长最佳时期,禁渔期延长有利于涵养渔业资源,保护江河生态环境。
佛山湖中惊现世界十大淡水凶猛鱼
2017年5月,佛山南海颐景园小区的湖中出现了“世界十大淡水凶猛鱼”之一的雀鳝。据了解,此鱼有剧毒,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广州首个大型滑索落户白云山
白云山景区将建广州首个大型滑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反对建设滑索,认为滑索会破坏生态环境,其他单位和个人都表示赞成。此外,环境影响报告显示,滑索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山区致富话竹子 2
广岭地区种植竹子的面积广,在竹子利用方面做了不少的文章,由传统的粗加工向深加工过度。他们不仅将竹子出口到国外,而且对竹子进行深加工。当地的竹篾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撕竹(音)出口创汇300万元,成为广岭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同时,广岭地区有20家竹制工艺品厂,生产300多个品种的竹制品。用竹子造纸在广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造纸厂引进高科技设备,生产高质量的纸张。除此之外,竹子不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竹子有很好的储水能力,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
阳江:打造粤西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
201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后,阳江被赋予“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阳江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取得进展。阳江也注重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因海而兴的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运行的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节目包括以下片段: 1.阳江的战略发展定位 2.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协调
肇庆:大西南枢纽门户新起航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肇庆承担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现实使命”。肇庆通过“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等形式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肇庆通过“一门式 一网式”和“多证合一”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肇庆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肇庆正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 本节目包括以下片段: 1.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使命 2.努力打造大西南枢纽门户
广州:认种木棉树 800元一株
2011年5月29月,广州推出首个认种木棉树活动,在广州大道、临江大道和花果山公园一共提供300株木棉树供企业、家庭和个人认种,认种价格为800元一株。
惠州龙门:绿色生态带来绿色工业巨变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大搞生态经济,此举颇受好评。
花城广场要加强绿化维护管理
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广场的木棉树等树木出现枯死现象,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呼吁绿化管理公司应加强对花城广场的绿化管理和呵护。
专家:治理水浮莲 转变观念是关键
自2011年7月16日到22日,广州市城管委共调集100多艘保洁船只和400多名保洁人员对珠江水域的水浮莲进行处理。专家表示水浮莲可以食用,因此治理水浮莲转变观念是关键。
广州 沿江路榕树弯腰 街坊担心会倒下?
2015年4月,广州沿江路两边的榕树弯腰生长,市民担心会倒下,专家表示这是榕树趋光性生长造成的。两百年老树见证沙面历史,但树上的路灯不仅影响树生长,还有火灾隐患。此外,专家建议要定期维护树木。
新闻特写:我们身边的困难户
番禺区有贫困户五千多户,当地除了每年投入过千万的扶贫资金外,还通过政策倾斜鼓励贫困户劳动脱贫。
劫后重生
陈华明成功戒掉毒瘾后,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纷纷出谋划策,帮助陈华明重新走上正常人的道路。走出劳教所后,陈华明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除了经营猪圈,陈华明凭着坚定的信念和聪明的头脑,逐渐把农场的规模越做越大。在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后,陈华明决定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村民摆脱贫困。因为经济工作做得好,陈华明被村民们选为共联村第四届村民代表。陈华明的家也恢复了往日的幸福美满。
廉江:一位残疾农民的脱贫路
湛江市廉江市塘蓬镇同留村的残疾农民黄俊亮在政府的帮扶下于2010年实现脱贫。廉江市举全市之力打响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在深圳和湛江市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全市88条贫困村共投入扶贫资金1亿多元,6300多户、26000多人实现脱贫。
“靶向扶贫”助贫困户迈向致富之路
广东博罗县有13个省级贫困村,而横河镇嶂背畲族村在政府的扶贫政策下,使村73户贫困户脱贫。
山野的希望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是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1988年陆河县建县后,县委县政府结合山区资源优势,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初步形成了水产、水果、茶叶、优质稻、珍稀动物、菜篮子、毛竹等八大“三高农业”生产基地,陆河县的发展令陆河县人民欣喜和振奋。陆河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发展“三高农业”脱贫奔康的决心和战略对策,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招商引资。1999年1月29日,陆河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对山、林、水、田进行了综合治理,从而掀起陆河县“三高农业”开发热潮
医学之路
面对危险,医生如何处理个人与病人的关系,这是医学界的一个千古难题,谢宗贵认为医生的责任感会压倒一切。谢宗贵生长在农村,他只能靠学习摆脱贫困。1985年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毕业后,他自学了英语,并取得安徽大学英语系的专科文凭。为改变命运,1989年,他报考了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的介入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济南军区总医院介入治疗中心。2003年,他又进入深圳市中医院介入放射学科,并撰写了许多有关介入学的著作和论文。
自强模范冯建成
43岁的冯建成是肇庆市残联福利厂厂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家。冯建成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脚残疾,通过自学他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冯建成曾在广宁县新平中学当物理教师,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研究出了地震自动记录仪,随后他被调到广宁科技局从事科技研究工作。1980年广宁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脱贫致富,于是冯建成离开广宁科技局开始研究牙签机器。冯建成创办的肇庆市残联福利厂已经成为以生产竹签为主、专营酒店配套用品的综合实业发展公司,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江门新会:乡村工匠助力脱贫奔康
古井镇的烧鹅街建成以后,霞路村的村集体经济增加到140000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江门市新会区精准扶贫户908户2802人,已经100%实现脱贫的目标。如今,新会区正奔跑在推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汕尾陆河:客家原乡走出风味脱贫路
2016年,扶贫工作队引进华侨城*螺溪谷旅游项目,并于2018年建成营业,创新“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对欧田村进行产业帮扶。利用“租金+股金+薪金”的模式,华侨城螺溪谷项目为欧田村村民带来多方位的收入保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旅产业,欧田村依托华侨城螺溪谷景区从脱贫奔向小康。2016年,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这座普通的蛋鸡养殖厂成为了新华村的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陆河县新意源种养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绿壳鸡蛋品牌,同时也为贫困户们带来新的希望。通过产业“帮扶+”的模式,新华村真正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对“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消费扶贫”,联安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汕头潮南:脱贫奔康路上的“文化印记”
2019年底,大溪坝“红色村”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完成,让烽火岁月淬炼的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绿色将是红场镇全力打造的新颜色。目前,红场镇茶园管理面积近5000亩,全镇贫困户76户176人参与茶叶采摘和生产中,逐步走上脱贫路。依托文化基因,潮南区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向深度进军。截至去年底,潮南全区38396人,相对贫困人口全部退出,1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南雄:葡萄架下奔康路 足球场上筑未来
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租金+薪金+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把农户和贫困户链接在产业链,该项目年产值逾六千万元,带领周边289户农户脱贫奔康。足球特色教育,让山区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光明未来,勇敢地走出大山。脱贫奔康,多管齐下,目前,南雄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714户14534人都已经按照“八有”脱贫标准,能够达到有序退出。68个省定贫困村达到了退出的十项指标,并且全部在6月份完成有序退出。
廉江:小车间织起脱贫梦 大产业铺筑奔康路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陈妹一家的遭遇是过去黄竹垌村贫困家庭的缩影,扶贫制衣车间的建成,给他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小小的扶贫制衣间,编织着陈妹一家脱贫致富的梦想,这样的故事,将在黄竹垌村一直延续下去。通过因地制宜,实施特色扶贫项目,良垌镇实现“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多方合作联动机制,全镇贫困户517户1934人受益。廉江市从本地特色工业、农业两方面着手,为贫困户提供培训、就业和分红机会。截至目前,廉江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47户39834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达标率100%。全市57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达标退出,退出率100%。
连州:富硒果 奔康路
通过四年的努力,四方村贫困户人均收入由4566元增长至13320元。2019年底,全村634名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通过“富硒鹰嘴桃种植”产业帮扶,“先富带后富”的模式,正引领贫困户由脱贫走向致富。西江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2017年西江发展农业产业园建成落地,正式开启西江村的产业扶贫之路,作为产业扶贫项目,西江农业产业园优先聘请村里的贫困户,每日工资130元,每位贫困户每月收入可达3500~4000元。自2016年入驻西江村,扶贫工作队创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农业产业园发展无花果产业,完成“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阳山:一棵柚子树,一条脱贫奔康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扶贫工作队将大学生资源与扶贫相结合,取得互惠共赢的成效。在打造沙田柚品牌的过程中,扶贫工作队又发现了“柚香鸡”。如今,蒲芦洲沙田柚远近闻名,单个柚子价格,从原来的6元上升至12元,带动贫困村脱贫奔康。阳山县有省定贫困村55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0户18981人,2019年全县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793元。目前,全县的贫困户、贫困村均100%退出。
雷州 :对口帮扶“因城施策” 找准脱贫奔康路
顺德人在雷州吃上雷州人做的顺德菜。顺德菜在和奠村流传开来,让有厨艺基础的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莫芝仁的带动下,和奠村村民纷纷搞起了蜜蜂养殖,蜂蜜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和奠村的知名产业。忙完农活,黄月连邀请陈沛江留下尝尝白天采摘的辣椒,天色渐暗,黄月连的家中出现了久违的欢声笑语。截至2019年底,顺德帮扶雷州的49个贫困村,4469户17125人已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49个退出,退出率达100%。
从贫困户到脱贫奔康领路人
实施精准扶贫,提出“三通一平“。在吴健友的带动下,当地从”散养“到”基地养殖“逐渐形成蓝田青蟹的一整条产业链。蓝田青蟹的产业链开始步入最重要的环节:养殖。截至目前为止,恩平市建档立卡贫困户808户2610人,已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100%有序退出。
只跑1趟!秒批秒报!带你感受领跑全国的“深圳速度”|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只跑1趟!秒批秒报!带你感受领跑全国的“深圳速度”|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复产复工进入“快车道”!深圳帮助企业重启活力|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复产复工进入“快车道”!深圳帮助企业重启活力|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中小微企业遇难题?深圳这个平台一站式服务助力解决 |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中小微企业遇难题?深圳这个平台一站式服务助力解决 | 落实 “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